人死后,一些大脑基因更活跃 相关论文刊登于《科学报告》
在人死后的几个小时里,大脑中某些细胞的基因表达仍然活跃,甚至活性增强。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究人员分析了新鲜脑组织的基因表达——这些脑组织是从常规脑部手术中收集的。结果发现,一些细胞的基因表达在脑组织死亡后增加了。近日,相关论文刊登于《科学报告》。
这些“僵尸基因”(在死后一段时间内表达增加的基因)是特定的:来自神经胶质细胞。研究人员观察到,神经胶质细胞能在人死后数小时内生长并萌发出长长的臂状物。
“神经胶质细胞在人死后会扩大并不奇怪,因为它们是炎症细胞,任务是在缺氧或中风等脑损伤后进行清理。”论文通讯作者、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教授Jeffrey Loeb说。他认为,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意义——大多数利用死亡人脑组织进行的针对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研究,都没有考虑大脑死后的基因表达或细胞活动。
“大多数研究假定,当心脏停止跳动时,大脑中的一切也随之停止,但事实并非如此。”Loeb 说,“我们直到现在才对这些变化进行量化。”
最初,Loeb团队注意到,新鲜人脑组织中基因表达的整体模式与已发表的尸检报告不匹配,这些报告涉及没有神经系统疾病或患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人。
Loeb说:“我们决定进行一个模拟死亡实验,观察最近收集的大块人脑组织在0到24小时的基因表达,这些脑组织被放置在室温下,以复制死亡时间间隔。”
研究人员发现,被分析的基因中大约80%在24小时内相对稳定,表达变化不大。这些基因通常被称为“管家基因”,它们提供基本的细胞功能,在研究中常用来显示组织的质量。
另一组存在于神经元中的基因,被证明与人类大脑活动(如记忆、思维和癫痫发作等)有复杂的关系,它们在人死后数小时内迅速退化。Loeb说,这些基因对于研究精神分裂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很重要。
第三组基因即“僵尸基因”,在神经元基因活动减弱的同时,它们的活动增加了。相关变化在人死后大约12小时达到顶峰。
“这一发现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人体组织研究,只是研究人员需要考虑这些基因和细胞变化,并尽可能减少死后间隔时间,以降低这些变化的幅度。”Loeb说,“好消息是,我们现在知道了哪些基因和细胞类型是稳定的、哪些会退化、哪些会增加,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大脑研究的结果。”(唐一尘)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精彩推荐
- 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的互联网环境 增强网...
- 人社部多举措保大学生就业:加大社保补...
- 港股上市以来净利增速首现负值 徽商银...
- 谷小酒试水白酒“芯片化” 致力打造成...
- 管清友:房地产业已出现监管等诸多领域...
- 重磅突发!华为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微...
- 四月沪指历史上涨几率超五成 顺周期方...
- 加快恢复!1至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 真金白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今年...
- 清明、五一假期各地将迎旅游高峰 市场...
- 培育壮大零售新业态 打造完整内需体系
- 营利齐降!复旦张江去年净利润同比下滑...
- 3.26原油行情最新形势分析 油价还将面临回调
- 3.26黄金价格走势行情分析 二次冲高1738受阻
- 070902洋丰发债怎么样 新洋丰今日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