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配置率较上年增加15.1% 已融入日常生活
扫地机器人打扫卫生,减轻你我的家务负担;智能门锁识别指纹,出门也不用怕忘带钥匙了;智能音箱接收语音指令后既能放歌,还能播剧……近年来
2021-03-19 15:17:53 -
人脸识别领域亟需建立相应监管机制 个人信息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无论是在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卫浴销售、汽车销售、餐饮等场景,还是买楼看盘戴头盔的趣闻,如今,人脸识别应用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进
2021-03-19 15:15:38 -
电闪雷击在生命起源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40多亿年前,以陨石形式运送到地球的矿物一直被认为是地球上生命发展的关键成分。但一项发表在16日的《自然通讯》杂志上的最新论文称,来自
2021-03-18 14:21:30 -
是杀伤利器也是发电能手 核电与核武器“师出同源”
3月13日,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福清6号机组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启动成功;此前,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
2021-03-18 14:19:26 -
地磁场的两极反转,古树见证4万年前磁场反转
我们的地球能够拥有温润的大气,很大程度仰赖于地磁场的保护。而在地质历史中,地磁场的两极会不断反转,引发磁场强度阶段性消减。最近发表
2021-03-18 14:15:34 -
中国电科实现离子注入机全谱系产品国产化 有效缓解我国芯片制造领域断链、短链难题
记者17日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该集团旗下装备子集团已成功实现离子注入机全谱系产品国产化,可为全球芯片制造企业提供离子注入
2021-03-18 14:14:21 -
神奇一幕!“双星伴月”19日天空组“红眼笑脸” 可凭肉眼观测到
3月天宇最具观赏性的天象就要来了!天文科普专家介绍,19日晚,一弯上弦月将与行星火星、恒星毕宿五上演双星伴月的精彩戏码。届时,三者会在
2021-03-18 14:11:18 -
自主研制日冕仪成功获得K冕白光图像 首次在国内观测址点获得K冕白光图像
3月17日,记者从山东大学相关部门了解到,该校太阳爆发及其对行星空间环境的影响攀登计划创新团队夏利东教授课题组,携手中国科学院云南天
2021-03-18 14:09:57 -
冲击自主创新高地 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要加快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必须夯实新材料这一重要基础。日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
2021-03-17 16:30:02 -
新型多孔复合材料让有机磷农残无所遁形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食品化学》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最新消息,该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质量安全课题组探索出新型多孔复合材料(3DGA@COFs)的制备方法,并将新材料成功应用于蔬菜有
2021-03-17 16:29:04 -
攻克电声设备缺陷,给永磁体换“外套” 智能电声行业急需高标准磁体材料
3月1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金蒙汇磁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蒙汇磁)生产车间,两台新购置的大型烧结设备和检测设备吸引了记者驻足
2021-03-17 16:27:03 -
电工材料推陈出新助电触头“延年益寿” 免去扩建变电站的巨额成本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短路电流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电网负荷增长和电网发展的突出因素,电力系统对高压大容量开关设备需求迫切。依托国家电网
2021-03-17 16:25:58 -
北半球最大深水中微子望远镜启用 研究地球物理学、水文学和淡水生物学现象
近日,俄罗斯在贝加尔湖中启用北半球最大的深水中微子望远镜Baikal-GVD,用于记录来自天体的超高能中微子流,研究地球物理学、水文学和淡水
2021-03-17 16:23:55 -
ASO-S:中国人的“探日”天眼 为天文学研究贡献中国力量
在距离地球1 5亿公里的太空中,有一颗时时刻刻都在发光发热的巨大恒星,它散发着的耀眼光芒,穿透大气,为蔚蓝的地球带来了光明与热量,它
2021-03-16 15:12:36 -
横亘夜空的银河其实是一座可靠的“时钟” 银河朝南北,雨来如桶倒
横亘夜空的银河,不仅给世界各族人民带来了许多生动的遐想,还是一座可靠的时钟,昭告着不同的时令。它时而高挂南北,时而低垂东西;有时候
2021-03-16 15:10:59 -
超高能宇宙线从哪来?相关观测结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天文》上
利用我国西藏羊八井的ASγ实验阵列,中日两国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距地球2600光年的超新星遗迹SNR G106 3+2 7,发射出了超过10
2021-03-16 15:09:56 -
上海市消保委:大数据“杀熟”套路正在不断升级 需健全数字规则促进算法公平
新客低价、熟客高价,向低价手机用户定向推送大额优惠券,上海市消保委最新发布消保委观点指出,大数据杀熟套路正在不断升级,侵害了消费者
2021-03-16 15:08:59 -
科学家发现3亿年前奇特树木 相关研究成果已刊发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
记者15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中、英、美等多国古生物学者最近在内蒙古发现一种3亿年前的远古树木:乌海拟齿叶(Parating
2021-03-16 15:07:48 -
“月球方舟”拟储存六百七十万个物种DNA 整个项目有望在未来30年内完成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4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提出了月球方舟计划,建议将地球上目前已知的670万种物种的DNA样本送往月球保存,整个项目有望
2021-03-16 15:05:12 -
迄今最小引力场测量完成 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一项物理学最新研究成果:欧洲科学家团队称,他们完成了对迄今最小引力场的测量。研究人员利用两个半径1mm的小金
2021-03-15 17:03:22 -
超冷等离子体首次在实验室实现磁约束 有助于推动对清洁能源、太空天气和天体物理学的研究
据《物理评论快报》近日报道,美国莱斯大学物理学家发现了一种将世界上最冷的等离子体捕获在磁瓶中的方法。这项技术成就有助于推动对清洁能
2021-03-15 17:02:24 -
构建零碳网络 未来上网只用电不排碳?信息技术的发展让能耗大幅增加
当你打开电脑处理业务、浏览信息,在手机上抢红包时,你可能不会去计算这背后的碳排放。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
2021-03-15 17:01:25 -
5G发展提速将实现县级城区全覆盖 加速推动5G融入千行百业
患者在急救车上,电子病历、生命体征、患者全真画面实时回传到急救中心,相关专业医护人员提前候场,患者未到信息先到……5G商用一年多来发
2021-03-15 17:00:38 -
论文不应成研究生获取学位决定因素 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我国不少高校对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影响因子分值都有硬性规定,发表论文甚至成了研究生取得学位的决定因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
2021-03-12 14:11:15 -
显示器也能“穿”上身 弯折、水洗都不怕
你能想到有穿在身上的显示器吗?按一按身上的衣服就能看新闻、发信息,甚至追剧。或许,这快要变成现实了。近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
2021-03-12 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