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务植树40载 植树2.1亿株
3月12日是中国植树节,今年是全民义务植树开展40周年。记者从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据统计,义务植树运动开展40年来,北京已有超过1
2021-03-12 14:06:55 -
提供公共技术服务 上海功能型平台为成果转化加速
这些功能型平台瞄准石墨烯、机器人、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环节。它们是企业,但与大多数企业不同,其业务是研发行业共性关键技术
2021-03-12 14:05:33 -
最早完整保存单子叶植物化石问世 增加了义县组被子植物的多样性
近日,《远古世界》报道了在早白垩世(1 25亿年前)的中国义县组地层发现的整株保存的单子叶植物——宁城中华草。这是截至目前全球最早的可靠
2021-03-12 14:03:32 -
冀永强委员:科研创新呼唤“悬赏制” 促进社会融合创新
为了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应积极探索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科研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创新的积极性,有效提升我国科研活
2021-03-11 14:46:08 -
罗建红委员:脑科学研究已到系统整合关键点 两“脑”在互鉴中融合发展
目前,我们已经知道孤独症主要由复杂的遗传变异引起,涉及百十个基因,这得益于过去10多年新一代基因测序的快速进展。接下来就是要弄清这么
2021-03-11 14:44:58 -
智慧工厂:整个运行过程无需任何人工干预
随着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慧制造已成为大型工厂的典型特征。传统的制造工厂需要工人们凭借经验来判断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设备损坏了才
2021-03-11 14:43:56 -
百分之六!打破多年徘徊在5%左右的局面 必将催生基础研究发展“加速度”
6%,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数字。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去年我国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总经费的比重首次超过6%,一举打破多
2021-03-10 15:15:13 -
我国科学家实现远距离非视域成像 该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窦贤康、徐飞虎教授等在国际上实验实现了1 43公里的远距离非视域成像,首次将成像距离从米级提高
2021-03-10 15:13:29 -
强化基础材料创新 加速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面对新冠疫苗包装用关键材料——中性硼硅玻璃管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困境,中国建材集团所属凯盛君恒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攻克‘卡脖子&rsqu
2021-03-10 15:11:16 -
防止“临床诊疗”成监管“灰色地带”,加强人类遗传资源全流程管理
人类遗传资源被称为生命说明书。作为人类健康相关研究的不可替代资源,人类遗传资源事关生物科技发展乃至国家安全。即将于2021年4月15日起
2021-03-10 15:07:46 -
软体机器鱼“打卡”万米深海 以柔克刚 以鱼为“师”
能在万米海底承受住压力的机器人有多硬核?事实可能正相反。日前,《自然》杂志封面介绍了一种以深海狮子鱼为灵感的软体机器鱼——它长宽约
2021-03-10 15:00:29 -
关键基因决定鸟类迁徙路线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詹祥江实验室近日在《自然》在线发表了关于鸟类迁徙的最新成果。研究人员通过多年卫星追踪数据和种群基因组信息,建立
2021-03-10 14:53:23 -
“科技适老”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推动智能技术进社区
我国老年人群体及上网规模日益庞大。据民政部预测,到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或将突破3亿;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2021-03-09 14:29:34 -
清理福岛核反应堆还需30年 目前日本东北部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恢复中
2011年3月11日,日本周边海域发生地震后引发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出现核泄漏,目前日本东北部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恢复中。然而,福岛县知
2021-03-09 14:12:13 -
全球逾1/6食物被扔进垃圾箱 分析了零售店、餐馆和家庭的食物浪费情况
联合国的一项研究分析发现,全球有超1 6的食品最终被扔掉。2019年,约有9 31亿吨食品最终被扔进了家庭、零售商、餐馆和其他食品服务机构的
2021-03-09 14:09:05 -
全国土壤急需“全面体检”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条件已经成熟
当前我国土壤资源家底不清、状况不明,严重制约着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转型。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江苏省委副主委沈仁芳表示,实施第三次全国
2021-03-09 14:06:47 -
当难题遇到勇气 “小曲线”解锁嫦娥落月
回想2013年嫦娥三号首次成功软着陆的时候,陈熙萌全程盯着直播画面,缓缓吐出一口气:这事终于成了。2020年,‘嫦娥五号’快要在
2021-03-09 14:05:40 -
上亿元的核科学基础设施如何用好 对运行经费按统一标准核定后予以保障
造价10亿元的中国先进研究堆已投入运行10余年,但至今每年开机时间只达到设计指标的50%;花20亿元建设的中国实验快堆,同样难以满负荷运行…
2021-03-08 14:18:44 -
空间应用: 颗颗卫星飞天,满满成果落地 有力支撑了各行业的综合应用
2月18日,今年第1号台风杜鹃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除了风云系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海洋二号B C星等卫星也捕捉到了杜鹃的生成与变化过程
2021-03-08 14:06:48 -
焦开河委员: 固平台、促融合,提升北斗应用能力 打造北斗特色服务优势
随着北斗卫星的全球组网,十四五期间北斗将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北斗产业将如何发展备受关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之初,就把应用作为
2021-03-08 14:05:02 -
空间太阳能电站: 让人类尽享来自太空的清洁能源 电动汽车或能随时随地充电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电动汽车或将告别因电量耗尽在高速上趴窝的悲剧。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表示,如果我国建成空间太阳能
2021-03-08 14:04:02 -
我国芯片制造封装企业已进入全球前十 在集成电路产业取得进步
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周玉梅表示:我国芯片制造企业、封装企业
2021-03-08 14:01:42 -
当可再生能源遇到二氧化碳?部分解决碳“汇”问题
2月初,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简称CCUS)试验示范。国
2021-03-08 14:00:58 -
保护个人信息,监管权责亟须更明晰 数据安全仍存隐患
数据,被称为21世纪的石油,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各类数据采集应用的推广,数据的价值正不断受到重视,与此同时,信息泄露的风险也难以避免
2021-03-05 14:51:31 -
“天琴二号”多项关键技术完成地面验证 重力卫星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4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天琴计划首席科学家罗俊向记者透露,天琴二号卫星多项关键技术已经完成了地面验证,意味着这些技术指
2021-03-05 14: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