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的春节” 吃点儿“好”的
“反暖”之冬谨防“过热”
大寒节气过后,北京持续了偏暖、干燥的气候,少了往年的寒冷与降雪。略显“反常”的冬天,也让处于大寒和立春之间的春节变得有点“不一样”。张晋指出,如果气温继续保持偏高、偏燥的状态,节日期间的饮食应格外注意避免“过热”。
“今年的天气特点决定了饮食上要减少温热、辛辣的食物,比如烤羊肉和酒。烤羊肉这种既热又燥的食物,易加重体内的燥热;而酒会生湿热,所以春节聚会时,饮酒也要有所节制。”她提醒道,“尤其在气温偏高的情况下,这类食物可能会让人感觉更加燥热。”
虽然春节后不久便是立春,但从气象学意义上看,春天还未真正到来。
这时正处于大寒与立春节气交替的过程,“每年情况都会有所不同,这需要我们实时观察。”张晋介绍,今年的情况是偏暖偏燥,因此不仅要避免过热、过燥的食物,也不宜过多食用水果等生冷食物,尤其是胃肠较弱的人群。相比之下,杏仁、桃仁、核桃仁和花生等温润的食物,更适合应对今年的冬季环境。
此外,张晋提到,在北方家庭的暖气环境中,或南方使用空调取暖时,室内干燥会进一步加重燥热,容易引发口干舌燥,甚至舌头发红等不适。“在这种情况下,百合和鸡蛋黄等具有凉润效果的食材是更好的选择,对缓解燥热有一定帮助。”
挖掘日常食物的养生功效教你做“雪羹汤”
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人参、黄芪等药材频频出现在年夜饭的菜肴中。那么,什么才是最好的“药食同源”食材?对此,张晋表示,了解食物的特性,就能找到最适合养生的食材。
食物本身具有寒、热、温、凉四气,以及酸、苦、甘、辛、咸五味。当这些食物不单单作为饱腹之物时,合理的搭配就能使其发挥药膳的功效。
张晋强调:“许多人对药食同源的理解有偏差,其实并不是非要加入人参、黄芪这样的中药材才叫药膳,很多日常食物本身就具有中药的功效,这才是药食同源的本义所在。”
比如,常见的食材中,乌梅能生津止渴,橄榄具有清热利咽的效果,甘草则可缓解喉咙不适,与杏仁搭配制成甘草杏,还能化痰止咳。杏仁分为北杏仁(苦杏仁)和甜杏仁,二者都有一定的止咳作用,但苦杏仁略带药性,甜杏仁则更适合日常食用。
“春节期间,如果想做好药膳,一定要了解食物的寒热温凉,再进行搭配。”张晋分享了一味简单的药膳,名为“雪羹汤”,用马蹄、海蜇煮食即可,它既是中药,是汤头,也是食物,适合缓解咽喉干痛、痰多、大便不畅等症状。
糖葫芦也是一个经典的“药食同源”案例。山楂具有消食化积的作用,与冰糖搭配,既是美味的零食,也能帮助消化油腻的食物。
此外,不同的鱼类也可以根据体质需求发挥食疗作用,带鱼补气、润泽肌肤;鲈鱼和鳜鱼适合肺气虚弱的人群;鲫鱼有利水消肿的功效,而鲤鱼则有助于改善水肿体质。张晋特别提醒,养生并不在于盲目追求昂贵的中药材,而是重在根据体质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合理搭配。
最好的药房是厨房
年夜饭桌上摆满山珍海味,人们难免会放纵一下,而如果没有控制好量,就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肠胃不适,成为一种“甜蜜的负担”。
如何缓解暴饮暴食带来的腹胀?秘密藏在调味品里。
张晋表示,烹饪时如果能巧用调味品,不仅能提升菜肴风味,还可以帮助消化。“比如在炖煮肉类时,适量加入豆蔻、草果或甘草,就可以化解肉类的油腻,并且起到健脾助消化的作用。而十三香、肉桂等常见调味品,则具有调气化湿的功效。”
此外,葱、姜、蒜这些常见食材也是天然的“调理良药”,既能调味,又能暖胃祛湿,特别适合冬季食用。“最好的药房是厨房,学会用好厨房的调味品,就能治好生活中的常见小毛病。”
对于肠胃虚弱、经常感到腹胀的人群,张晋建议,可以多尝试一些谷芽、稻芽和麦芽等发芽类的食材,“这些芽类不仅能够帮助消化,还能根据食物种类‘对症下药’:谷芽有助于消化米饭类食物,麦芽则更适合化解面食的积滞。通过在日常饮食中加入这些食材,不仅可以缓解消化不良,还能保护肠胃健康。”(完)
关键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暖暖的春节” 吃点儿“好”的2025-01-30
- 中疾控:全国范围内流感等呼吸道病原体活动2025-01-30
- 喝蔬菜汁比吃蔬菜更健康?丨中新真探2025-01-30
- 足不出户买药 这些坑不要踩2025-01-30
- 全国第四届军地人才创新大会新闻发布会即将2025-01-30
- 春晚“林黛玉”同款 益禾堂薄荷奶绿一夜爆2025-01-30
- (新春走基层)吉林透析医护守卫患者的家庭2025-01-30
- 草莓要多用农药才能增产增收,是最“脏”的2025-01-30
- 采购年货时怎么看食品标签?春节假期如何吃2025-01-30
- 6个看似节省的好习惯,可能是致癌的“元凶2025-01-30
- “不吃早餐危害大”有科学依据吗?2025-01-30
- 家庭防火必备!这些消防器材你配齐了吗?2025-01-30
- 专家科普春节如何做好“用眼健康”?2025-01-30
- 鱼刺卡喉怎么办?喝醋、吃馒头都不可取!教2025-01-30
- 寻味新疆锡伯族春节必备小吃:“馃子额芬”2025-01-30
- 安心过大年|春节期间要养肝,守护健康过好2025-01-30
- 喝酒并不能真正御寒 丨中新真探2025-01-30
- 春节假期出游热 大数据带你看哪里最受欢迎2025-01-30
- 江苏苏州:流行“打卡”博物馆2025-01-30
- 买了学生平安险,还需要参加医保吗?2025-01-30
- 教育惩戒学生应秉持合法适度原则2025-01-30
- “以技为媒”援藏获成果 支教老师再定新目2025-01-30
- (新春走基层)桂林外教与留学生体验中国书2025-01-30
- (新春走基层)学生演出迎新春 “江格尔奇2025-01-30
- 江苏宿迁:剪窗花写春联 留学生体验中国年2025-01-30
- (新春走基层)当张骞后人“邂逅”中亚留学2025-01-30
- 清华大学师生在西藏山南体验高原执勤2025-01-30
- 军地电视台展现军人风貌 传播正能量 传承2025-01-30
- “全能”义乌老板娘!她在村里将西班牙火腿2025-01-30
- 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2025-01-30
精彩推荐
- 护航年末流动性 降准蓄势待发
- 千亿资金翻涌 信托公司能否成为绿色金...
- 市值管理新规推动估值重塑 央国企或成主导
- 央行连续操作注入流动性 降准预期再升温
- 小黄象携手中国国家U18冰球队,以热爱书...
- 北京花卉交易中心丰富市民“花样”生活
- 南漳柑橘“致富经”:高山盆地“金果”...
-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平台企业和平台内商...
- 遇见非遗丨把沉睡的泥土镌刻进生活
- “江南蔬菜之乡”江西乐平3000余亩水芹...
- 襄阳牛肉面:“热辣滚烫”显“侠义”
- 【百万庄小课堂】今天你emo了吗?职场青...
- 中国试点开放信用监管数据 便利境外来...
- 深圳年度最大规模毕业生双选会提供岗位3...
- 广西桂林满城桂花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