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点面对面】政策组合拳助力,2025年经济迎哪些利好
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背后有哪些考量?对提振经济效果如何?明年中国经济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近日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系列部署是因应当前经济形势作出的判断。中国的改革工具箱依然丰富,政策操作依然有较大空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右)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记者 张祥毅 摄
此次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九项重点任务之首。
在苏剑看来,之所以作出这一部署,缘于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大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考虑到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明年正式上任后,可能在贸易方面实施新的保护主义政策,这对中国的外需或将造成负面影响。在此情况下,要扩大需求,核心就在于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核心,正是扩大消费。
当前,中国消费正在回升。据官方数据,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2024年11月中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都保持在两位数。中央财办负责人日前表示,2025年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此次会议也用专门篇幅阐述稳楼市策略。苏剑认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在于稳预期和稳收入。在这两方面,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大量政策,这是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最有利的条件之一。
2024年以来,中国房地产调控打出有力的“组合拳”,如取消限购、取消限售、取消限价、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低存量贷款利率、降低住房贷款首付比例、降低“卖旧买新”换购住房的税费负担等。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年全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
在苏剑看来,这本身就是2024年中国经济运行最大的亮点。因为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冲突交织情况下,中国实现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的难度比去年更甚。在全球范围内,5%左右的经济增速也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他认为,总体来看,2024年中国的经济韧性和宏观调控政策都经受住了考验。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记者 张祥毅 摄
展望明年,苏剑表示,中国经济的优势和机遇除了政府、民众和企业发展经济积极性强以外,还在于拥有覆盖供给管理、需求管理、市场环境管理的宏观调控体系,其完整性在全球堪称独一无二。这使得中国宏观调控可以同时应对多个目标,兼顾多个方面,政策灵活性更大。
他认为,现在中国的政策工具箱依然丰富,政策进一步操作的空间也相当大。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稳定将为其他经济体提供更多机遇,对世界经济将起到明显提振作用。(完)
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因应形势,扩大内需核心在提振消费
中新社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分析指出,财政政策“积极”与货币政策“宽松”组合,是自2011年以来首次提出。您如何理解这一全新提法?这一全新组合会给明年经济带来哪些预期效果?
苏剑: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作出了非常明确的表述,提到“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说引起了巨大反响,货币政策的表述尤其受到关注。
中国十余年来一直实施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次会议改为“适度宽松”,是基于对当前及今后经济形势的判断给出的政策处方。
中新社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九项重点任务之首。为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全方位扩大内需?这对明年经济工作有何重要性?
苏剑: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有效需求不足,这个问题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专门提到过。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或者说均衡产出,其实就在需求侧一边。需求有多少,产出就有多少,增长率就能达到多少。
考虑到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2025年正式上任后,可能在贸易方面实施新的保护主义政策,这对中国的外需或将造成负面影响。
综合这两方面情况,要扩大需求,核心就在于扩大内需,这是非常重要的宏观调控领域。而扩大内需的核心或者说根本,是扩大消费。因为消费才是经济的目的,投资其实是消费的衍生品。从这个角度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大力提振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是非常正确的。
稳楼市关键在稳预期,打造正向循环
中新社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重点任务时提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您认为“稳楼市”的关键点是什么?2025年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有哪些积极因素或条件?
苏剑:在我看来,稳楼市的关键点有二。一是稳预期,现在民众对楼市的预期还需要进一步提振;二是稳收入,其实也就是稳增长。在这两方面,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大量政策,这是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最有利的条件之一。
稳增长和稳楼市,其实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稳增长需要稳楼市,稳楼市也需要稳增长,要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说明高层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准备要采取措施。
中新社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受到各界广泛关注。为何要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应该分别从哪些方面入手?
苏剑:“内卷式”竞争的一个表现,就是企业通过杀价的方式来恶性竞争,导致所有企业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害。这种竞争背后的根源,其实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所以,要整治“内卷式”竞争,一方面要规范竞争秩序,另一方面要鼓励创新,通过创新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降低成本,进而实现价格的合理下降。
作为地方政府,要去甄别哪些竞争属于合理合法的,哪些竞争是不合理、不合法的。企业竞争行为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政府就不能随意通过行政命令来干预,经济问题应该用经济手段来解决。
中新社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预期管理”,此前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提到“健全预期管理机制”。中央多次强调预期管理,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有何必要性?如何有效加强预期管理?
苏剑:在经济短期运行中,预期是最重要的。消费、买房、炒股、企业投资,所有经济决策都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期作出的。如果对未来的预期不稳,那么现在的经济决策和经济活动就会受到影响。所以,稳预期对稳增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预期和经济形势之间其实是“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经济形势向好,大家预期改善,更有信心去消费和投资,然后经济就更好了,这是一个正向的、良性的循环。如果不是这样,那就需要强有力的宏观政策介入,充分发挥作用。
今后,应当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稳定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也就稳定了。
中国经济韧性和宏观政策都经受住了考验
中新社记者:中国官方预计,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5%左右。如何评价2024年以来中国经济成绩单的亮点?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还需要克服哪些困难与挑战?
苏剑:能实现经济5%左右增长的目标,本身就是最大的亮点。因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2024年实现这个增长目标的难度比2023年更大。5%左右的增长,在全球范围内也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另外,中国汇率、外贸规模都还比较稳定,这也是经济运行的亮点。
这一年,中国的经济韧性和宏观调控政策都经受住了考验。现在,中国的政策工具箱还是很丰富的,政策操作的空间还是相当大。
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中国仍有很多机遇和优势。比如,从政府到民众、企业,发展经济的积极性都比较强;宏观调控体系完整,覆盖了供给管理、需求管理、市场环境管理,可以对经济运行各个环节进行调控,这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相比其他主要经济体,中国的宏观调控体系可以同时应对多个目标,兼顾多个方面,政策灵活性更大。
当然,2025年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特朗普上任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美经贸关系走向,人口老龄化加剧,预期和信心还有待提振,等等。接下来,政策需要针对这些挑战来展开和实施。
中新社记者:在当前全球经贸环境面临较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多项强劲措施来稳增长、促增长,这将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利好?
苏剑:现在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都是需求不足。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把自己的经济搞上去意味着市场规模更大,能提供给其他经济体的机会也就越多,对世界经济将起到明显的提振作用。
关键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中国焦点面对面】政策组合拳助力,2025年2024-12-31
- 企业代表聚集北下关 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2024-12-31
- 2024中国矿业十大新闻发布2024-12-31
- 第十四届央视财经香港论坛举行 聚焦“科技2024-12-31
- 资本市场“小作文”不断 交易商协会:全面2024-12-31
- 中小银行合并明显加快:一年消失200家,超2024-12-31
- 保交房攻坚:2024全国住房已交付338万套,2024-12-31
- 国家统计局: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2024-12-31
- 国家统计局: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保持2024-12-31
- 北京普惠家财保上线 保什么?保费多少?2024-12-31
- 年度消费热词:这是2024年的你吗?2024-12-31
- 讲真短影交流会成功举办,共筑短视频学习新2024-12-31
- 多家上市公司收到“年末罚单” 原因为何?2024-12-31
- 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创新驱动为全国资源型经2024-12-31
- 海关总署发布检疫传染病和监测传染病目录解2024-12-31
- 两部门部署做好2025年元旦春节等重要节点粮2024-12-31
- 国家发改委:推广借鉴上海浦东新区等地综合2024-12-31
-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五起侵犯商业秘密典型案例2024-12-31
- 明天起,你的房贷又降多少?2024-12-31
- 工信部许可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开展频率重耕2024-12-31
- 合规新高度:KVB斩获多国监管牌照,树立行2024-12-31
- 全国首个应用航天专利的方便面企业 康师傅2024-12-31
- 三句唐诗,串起“唐时宫廷酒”的20242024-12-31
- 举杯同庆迎新年 五粮佳酿共和美2024-12-31
- 龙头酒企的国际化3.0:乘世界烈酒消费的“2024-12-31
- 2025,第108届劳保会,你的专属置顶来喽2024-12-31
-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2024-12-31
- 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与启信宝达成合作,共2024-12-31
- 光明园迪: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路上的闪耀之2024-12-31
- 太原玛丽正规吗 太原玛丽妇科医院花费怎么2024-12-31
精彩推荐
- 护航年末流动性 降准蓄势待发
- 千亿资金翻涌 信托公司能否成为绿色金...
- 市值管理新规推动估值重塑 央国企或成主导
- 央行连续操作注入流动性 降准预期再升温
- 小黄象携手中国国家U18冰球队,以热爱书...
- 北京花卉交易中心丰富市民“花样”生活
- 南漳柑橘“致富经”:高山盆地“金果”...
-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平台企业和平台内商...
- 遇见非遗丨把沉睡的泥土镌刻进生活
- “江南蔬菜之乡”江西乐平3000余亩水芹...
- 襄阳牛肉面:“热辣滚烫”显“侠义”
- 【百万庄小课堂】今天你emo了吗?职场青...
- 中国试点开放信用监管数据 便利境外来...
- 深圳年度最大规模毕业生双选会提供岗位3...
- 广西桂林满城桂花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