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逻辑支撑 知名投资机构重仓“潜伏”中药股
新华财经上海3月29日电 随着2021年年报的陆续披露,一些投资新动向颇值得关注,知名投资机构对中药股的重仓“潜伏”,便是其中之一。
各路机构竞相加仓中药股
截至目前,中药行业已有16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1年年报,从目前披露的持仓来看,知名公募基金、私募大佬均大幅加仓中药相关个股。
私募大佬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冯柳,目前持有三只中药股,他在去年第四季度加仓了华润三九,同时继续坚守同仁堂和康缘药业,合计期末持股市值高达46.49亿元。
冯柳管理的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加仓了700万股华润三九,期末持股增至4200万股,持股市值高达14.38亿元,位列公司第三大流通股东。而这已经是冯柳连续3个季度加仓该股。
冯柳在去年四季度末还继续坚守同仁堂和康缘药业,持股市值分别达29.24亿元和2.88亿元。实际上,冯柳持有这两只中药股的时间已将近2年。
不仅是私募大佬,顶流的公募基金经理对中药股也青睐有加。
掌管千亿基金规模的葛兰,旗下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基金也新进入同仁堂前十大股东,持有2283.22万股,期末持股市值为10.27亿元。其同时新出现在健民集团的前十大股东榜,持仓市值为2.66亿元,位列第四大股东。
大成基金的知名基金经理韩创则携3只基金一同出现在江中药业股东榜,合计持股市值达1.9亿元。
此外,还有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等基金产品投资了昆药集团、健民集团等中药股。
那么,中药股“香”在哪里?是业绩格外优异吗?
从相关数据来看的确表现不错。
截至目前,71家中药上市公司中有31家已经披露年报或业绩快报。31家公司整体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68%,净利润同比增长7.55%,整体市盈率为32倍。其中,24家公司盈利同比实现增长。东阿阿胶、特一药业、健民集团、佐力药业的业绩同比均翻倍增长。
中药股被看好有逻辑支撑
进一步来看,中药股受到“投资大牛”们的青睐,仅仅是因为业绩表现吗?
记者采访了多位行业人士,综合各方观点:医保谈判/集采、研发失败率高和DRGs控费是近两年来西药创新药不再吃香的“三大因素”,可暂时来看,中药却一样都不沾。
中药部分品种不受集采和医保谈判的困扰。
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21年底印发的《医保支持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明确,建设中医医疗机构牵头组建的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支付政策,推动优质中医药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意见》不仅允许中药饮片可以顺加不超过25%销售,还考虑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并利用“双通道”将参保患者用药的渠道拓展到定点零售药店。
去年,中药配方颗粒结束20多年的试点工作,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正式实施备案制。自此,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又向省级试点企业以外符合条件的企业开放,而且允许企业备案后跨省销售。
国家医保局还表示适当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国家医保报销范围,福建省本月已经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中国中药、华润三九、扬子江药业、吉林敖东、精华制药、佐力药业等众多药企纷纷抢占这一增长快速的市场。
短期内中药没有DRGs/DIP政策的控费压力。
与此同时,《意见》还为中医药产业单独辟出一块“避风港”:一般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可继续按项目付费,中医医疗机构可暂不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对已经实行DRG和DIP的地区,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病种的系数和分值,体现中医药服务特点和优势。
此前,上海、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四川等7个省市获得首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资格。示范区以省级为建设主体,鼓励在中医药服务模式、产业发展、质量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
中药创新药的研发相较西药,成本、风险成倍降低。
另据《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分类,中药注册按照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等进行分类,前三类均属于中药新药。
据行业人士介绍,中药创新药同样要遵循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审评审批,但如果某种药曾有临床使用经验,且已在临床上经被认可,可豁免大量临床前的研究。而近年获批上市的中药创新药以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为主,这也是最有可能获得临床前豁免的一大类。
从数据上来看,中药新药的申报、审批、上市节奏已经明显加快。2021年,包括健民集团的七蕊胃舒胶囊、康缘药业的银翘清热片以及清肺排毒颗粒在内的12款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创近5年新高。有机构预测,未来中药新药获批上市还将会加速,每年上市数量或超过20个。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再被提及。2018年以来,在各项发展规划中,中医药振兴均被反复强调,“十四五”亦被视为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时期。
中药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成药OTC具备自主定价权。
有投行人士告诉记者,随着上游中药材涨价、下游药店对中成药涨价接受度增强,近年来中成药OTC提价通道顺畅,有望增厚利润。此外,随着消费者品牌意识提升以及线上渠道份额提升,头部品牌增长持续超越行业平均。
关键词: 投资机构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具备逻辑支撑 知名投资机构重仓“潜伏”中2022-03-29
- 邵阳液压:3月28日融资净买入5.37万元 上2022-03-29
- 新瀚新材:3月28日融资净买入28.17万元 环2022-03-29
- 百普赛斯:3月28日融资净偿还832.84万元 2022-03-29
- 严牌股份:3月28日融资净买入39.73万元 上2022-03-29
- 久盛电气:3月28日融资净买入59.28万元 上2022-03-29
- 中广核矿业:铀价开启复苏周期 今年业绩或2022-03-29
- 中信建投:市场情绪对行情具有预测能力 抄2022-03-29
- 中金:俄乌冲突短期内结束 价格或逐步回归2022-03-29
- 国际原油期货结算价大幅收跌逾6%2022-03-29
- 中国平安及两大计划一年来耗资近140亿元购2022-03-29
- 中概股大笔回购彰显信心 估值修复可从三方2022-03-29
- 新能源车调价频繁 有预订车主变身“黄牛”2022-03-29
- 金浦钛业拟总投资百亿元 建设新能源电池材2022-03-29
- 煤炭行业景气度向好 中国神华再度大比例分2022-03-29
- 面对下跌,私募大佬应对方式迥异 市场热议2022-03-29
- 光明乳业2021年营收292.06亿元2022-03-29
- “i茅台”正式上线 白酒板块大幅下跌2022-03-29
- 齐心抗疫,上海银行业保证业务平稳有序运行2022-03-29
- 券商落实“服务30条” 做好资本市场的“守2022-03-29
- 江苏银行优异业绩背后的“源动力”2022-03-29
- 【舆情风险】东旭光电全资子公司成被执行人2022-03-29
- 【舆情风险】东旭光电全资子公司成被执行人2022-03-29
- 【舆情风险】中国石油关联公司成被执行人 2022-03-29
- 也许是广州最时尚也怀旧的地方 珠啤变身博2022-03-29
- 双汇发展拟分红45亿 占去年盈利九成多2022-03-29
- 联亚集团(00458.HK)2021年扭亏为盈至2100万港元2022-03-29
- 丽珠医药(01513.HK)2021年度净利润升3.54%2022-03-29
- 新股消息丨医学影像解决方案供应商冠泽智慧2022-03-29
- 呷哺呷哺2021营收超61亿元,新品牌呷哺“X2022-03-29
精彩推荐
- 中广核矿业:铀价开启复苏周期 今年业...
- 国际原油期货结算价大幅收跌逾6%
- 联亚集团(00458.HK)2021年扭亏为盈至2100万港元
- 丽珠医药(01513.HK)2021年度净利润升3.5...
- 新股消息丨医学影像解决方案供应商冠泽...
- 呷哺呷哺2021营收超61亿元,新品牌呷哺...
- 建业地产:2021年归母净利润6.05亿,同比降66.4%
- 财政部北京监管局:防止地方政府债券发...
- 福晟国际:预期2021年亏损收窄至6亿元
- 新城悦服务:奖励3名董事及35名雇员503万...
- 阳光城:终止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
- 旭辉控股:获控股股东增持合共100万股
- 融创中国:不刊发2021年未经审核年度业绩
- 财报解读 | 一年赚21亿却只盈利1个亿...
- 美的置业锁定“智慧”增长极 | 财报深响 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