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现远距离高损耗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频传递 在线发表于《光学》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张强、彭承志、姜海峰等实现远距离高损耗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实验,在大气噪声、链路损耗、传输延迟效应等多角度仿真高轨卫星星地高精度时频传递,验证了基于中高轨卫星实现万秒E-18量级稳定度的星地时频传递的可行性,为未来空间光频标科学实验和洲际光钟频率传递和比对奠定基础。该成果4月6日在线发表于《光学》。
高精度的时频传递和比对技术,在计量科学、相对论检验、引力波探测、广域量子通信、深空导航定位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国际计量组织计划2026年讨论“秒”定义变更,技术路线图的重要一环就是洲际E-18量级光频标的时间频率比对。超长距离高精度时频传递和比对,是目前国际计量和精密测量亟须解决的难题,星地传递方式被认为是解决该问题的最可行方案。
潘建伟院士团队选用双光梳线性光学采样的时间测量技术路线,相对于多频微波、单光子等测量方法,该路线兼具高测量分辨率和断光续传可靠性等优点,但实现方式较为复杂。他们全面分析了星地链路损耗、多普勒效应、链路时间非对称、大气引入噪声等因素,认为高轨卫星链路具有更长的过境和共视时间、更低的多普勒效应,更有利于实现高稳定的星地时频比对和传递链路。
该团队从大气噪声、链路损耗和延迟时间方面,设计了高轨星地时频传递链路模拟实验。他们通过低噪声光梳放大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在上海市区搭建16公里水平大气自由空间高精度的双光梳时频传递链路,在72分贝平均链路损耗和模拟长达1秒链路传输延迟下,成功实现了远距离高损耗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频传递。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精彩推荐
- 上海黄金交易所金条价格今天多少一克(2...
- 贵州茅台酒4月11日行情价 狗年生肖酒原...
- 股市大盘行情分析 各机构纷纷发表观点
- 猪价、玉米价格走跌的态势逐步改善 要...
- 数据看废钢:钢厂利润偏高,废钢需求强...
- 猪价格今日猪价格全国走势 猪价阴跌3个...
- 下周股市走势预测 两市大盘低开低走
- 2021年4月12日生猪价格今日猪价 昨日均...
- 基金飘绿、机构减持,白酒减持具有普遍性
- 银行贷款提前还款需要准备的资料介绍 ...
- 四地银保监局晒出成绩单:“金融活水”...
- CPI、PPI数据印证经济稳步复苏 我国经...
- 悦达投资纺织业务2020年逆势增长 新产...
- 共享充电宝涨价“一路开挂”,共享充电...
- 冰鉴科技完成2.28亿元C2轮融资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