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PPI数据印证经济稳步复苏 我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

2021-04-12 14:32:29来源:中国经济网

日,随着3月份CPI、PPI的陆续公布,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再次得到印证。数据显示,3月CPI同比上涨0.4%,较上月由负转正,实现小幅增长,PPI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1.6%。从3月物价来看,国内农产品供需保持稳,随着国内经济活动持续回暖,基数效应等有望推动物价温和走高,但在大宗商品价格的推动下,铜、铝等商品价格一度创出8年新高,也引发市场对输入型通胀风险的担忧。

专家表示,下游终端消费品供给充足、品类较为丰富、可替代较强,市场竞争较为充分,这就有效阻断了输入通胀。同时,国内需求侧处于复苏阶段,并非需求过热。另外,虽然我国货政策将持续向正常化回归,但在货政策逐渐回归常态的同时,短期内,“不急转弯”“稳字当头”的定调不会有根本变化。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称,由于CPI与核心CPI仍然低迷,目前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不足,不支持货政策快速收紧。

3月PPI上涨4.4% 专家:输入型通胀风险无需过度担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4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物价数据。

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4%,较上月由负转正,实现小幅增长。猪肉价格的持续回落,使得CPI维持低位。由于去年3月物价逐渐摆脱疫情紧张状况,基数有所回落,故而推动3月CPI转正。

3月PPI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1.6%。4.4%的同比涨幅,为2018年8月以来的高峰;1.6%的环比增速,为2017年以来的最高值。其中,原油、铁矿石、钢铁、铜、铝等原材料涨价尤为突出。

3月PPI环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中,3月价格上涨的有30个,上涨面达75%。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行,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涨幅扩大,3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上涨9.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5.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环比上涨5.3%,主要工业行业涨幅居前。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年初以来,疫苗接种提速,美国等持续加码财政刺激政策,美联储实施开放式量化宽松,导致全球流动泛滥,推动能源、工业材料和食品等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铜、铝等商品价格一度创出8年新高。

不过,居民物价指数相对温和。4月CPI同比上涨0.4%,环比下降0.5%。其中,刨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3月同比上涨0.3%,环比持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受春节后需求季节回落影响,CPI环比由上月上涨0.6%转为下降0.5%。3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3.6%,影响CPI下降约0.71个百分点,为拖累CPI上涨的主因。其中,随着生猪生产持续恢复,3月猪肉价格环比下降10.9%,降幅有所扩大。春节后消费需求有所回落,牛肉、羊肉、鸡肉、鸭肉、水产品和鲜果价格均由涨转降。

大宗商品涨价对终端消费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出行,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上涨。3月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上涨6.6%和7.3%。

周茂华表示,从3月物价来看,国内农产品供需保持稳,猪肉价格成为物价拖累项,国内需求复苏滞后于供给,不少行业还在削价促销。随着国内经济活动持续回暖,基数效应等有望推动物价温和走高。

周茂华表示,国内需要防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入型通胀风险,但无需过度担忧,国内物价整体有望保持基本稳定。下游终端消费品供给充足、品类较为丰富、可替代较强,市场竞争较为充分,这就有效阻断了输入通胀。同时,国内需求侧处于复苏阶段,并非需求过热。

周茂华认为,由于全球疫情尚未完全受控,全球需求仍处于恢复期,目前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处于高位,其中铜等工业原材料价格处于8年高位,目前全球需求难以继续支持后续大幅上涨,预计PPI同比涨幅不会失控。但需要关注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中下游企业利润挤压,以及对财政货支持政策效果的削弱。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指出,金融委会议强调要保持物价稳定,央行核心关注在CPI同比增速而非PPI,需重点关注PPI上行是否传导到CPI。在缺乏需求侧刺激的前提下,今年PPI向CPI传导力度较弱,总体预计2021年CPI同比增长1.4%,全年高点为2.5%,不会触及3%的阈值。物价稳定并非今年的核心决策变量,难以触发央行加息。

我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 货政策将保持稳定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称,当前,比较明确的政策信号是货调控放松的可能非常小,很难回到之前降准降息的宽松状态。中国货政策将持续向正常化回归。一方面,经济逐步向潜在增长水回归,构成货政策回归常态化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涨价,海外通胀预期升温,已引起有关部门关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第五十次会议强调,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不过,在货政策逐渐回归常态的同时,短期内,“不急转弯”“稳字当头”的定调不会有根本变化。

首先,稳就业仍是首要目标。金融委会议再次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就业和保市场主体。保就业需要经济增长的支撑,这就决定了在就业形势显著改善之前,宏观政策仍将提供必要支持。目前,就业市场仍存在不小压力,结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

其次,消费复苏动力仍待增强。本轮经济恢复过程中,消费复苏相对滞后。今后若消费复苏加快,则可能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反之,则可能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一大隐忧。

再者,债务风险需未雨绸缪。前期,极为充裕的流动部分掩盖了企业部门的债务风险等问题,而随着“潮水退去”,可能会暴露更多问题。机构调查显示,不少金融业人士认为信用风险是今年比较大的风险点。化解此类风险同样需要适度的经济增长,也需要适宜的货条件。

此外,外部环境复杂增强。过去几年,外部环境出现深刻变化,有些问题不是短期的,而是具有必然、长期和复杂。随着全球疫情防控取得进展,外围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再次浮现。

这意味着,当前货调控难放松,但短期内也不太可能大幅收紧,放松或收紧都存在“边界”,仍将稳字当头、保持定力。

本周,我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将陆续发布,对于一季度的经济表现,业内诸多专家都认为将符合预期,但环比增速可能不高,经济复苏态势还需持续巩固。这意味着调控政策不会骤然收紧,而是维持稳步回归常态的势头。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认为,除去基数原因,一季度经济增长略好于预期。“主要原因在于一季度出口表现比市场预期更强劲,从而拉动工业生产持续走强。此外,旅游、服务等消费逐步升温,带动消费稳步回升。”颜色说。

“受低基数影响,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速将出现两位数增长。”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强调,从环比看,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企业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一季度经济环比增速不会太高,难有超预期表现。总体而言,一季度经济保持稳定复苏态势,符合市场预期。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表示,PPI大幅上涨主要体现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但CPI与核心CPI仍然低迷。目前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不足,不支持货政策快速收紧。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太平洋财富主办 版权所有:太平洋财富网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财富网(www.pcfortun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过本站允许 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业务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