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雪域高原:这些硬核装备“很能打”
小车本领大,实力够强悍
央视新闻1月中旬报道,随着2025年度全军开训,一场精彩纷呈的后勤保障演练在海拔5300米的喀喇昆仑高原展开。
从报道可知,此番演练不仅内容贴近实战,课目难度加大,还能看到多款新型后勤装备亮相,覆盖了有人无人、空中地面、轮式履带等多个军事技术领域。
根据演练想定,因前沿作战急需物资补给,供应保障分队奉命迅速前出。刚开始,以轮式卡车为主的运输车队,在相对平缓的山谷旷野行驶。
抵达山脚后,得知通往山上的路段“被毁”,参演官兵迅速切换交通工具,转入多样化、立体化输送。随即画面展开,多款国产新型后勤装备惊艳登场。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3款“小车”,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全地形车。
解放军装备的极地全地形车,不仅科技含量很高,全球仅少数国家掌握核心技术,而且水陆两用,适应多种地形,爬坡能力超35度,拖挂载重1.5吨,非金属履带结实耐用。
北极星全地形车看似迷你小巧,实则马力强劲,基本不受道路条件制约,可在山地环境发挥较强越野机动能力。
山猫全地形车。图/新华网
至于山猫8×8全地形车,更是名副其实的“登山虎”。
该车具有重量轻、机动性好、通过性强等特点,不仅适合西部高海拔地区的人员、物资、装备运输,还能搭载重机枪、迫击炮、反坦克导弹、近程防空系统等武器,变身火力凶猛的步兵战车。
既要无人化,更要智能化
别看这场演练公开视频仅几十秒,却将现代后勤装备的无人化、智能化发展态势,彰显得淋漓尽致。
这边,履带式无人车搭载超100公斤物资,在粗粝的砂石坡面和光滑的积雪草甸上飞驰。那里,任劳任怨的机器狗正扛着物资,伴随战士一路前行。
单兵外骨骼,借助巧妙的机械力学机构,通过将背囊重量转移到金属支架上,走路和站立时可减轻30%至50%负重,帮助官兵更轻松地携带几十公斤武器装备,并有效避免腰腿部损伤。
而演练中出现的六轴多旋翼无人机,即便处于严寒、狂风的恶劣环境中,也能实现高海拔地区稳定飞行,克服高山、峡谷、江河等险要地理阻隔,将数十公斤物资“点对点”快速精准送达。
另据报道,近日一款国产eVTOL(无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公开亮相。其采用全倾转旋翼技术,能携带500公斤载荷升至8000米高空,并连续飞行300公里。
军事专家陈虎认为,国产eVTOL具备垂直起降、悬停稳定,以及飞行时噪音低、热源信号小等优点,未来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机器狗背负物资,伴随战士前进。图/央视新闻
他指出,国产eVTOL既可运送特战分队潜入敌后,也能编入合成旅担负察打一体任务,更可有效解决高海拔地区战场后勤“最后50公里”的问题,或成为高原部队的“战力倍增器”。
“金珠玛米,亚古都!”
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人民子弟兵火速赶往震区,争分夺秒抢救群众生命财产,大批硬核装备齐上阵,从另一侧面展现了解放军强大的应急动员与后勤保障能力。
灾情就是命令,救灾速度就是战时速度。地震发生后仅5小时,空军运-20就起飞运送西部战区前进指挥所赶往震区,另有多架运输机、医疗机、直升机待命出征。
除了运-20,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也一显身手,多次实施灾情侦察。
翼龙-2H可搭载多种光电设备,最长留空20小时,最远航程5500公里。借助专用吊舱,翼龙-2H还能恢复50平方公里内的移动通信,建立覆盖1.5万平方公里的音视频网络。
空中风驰电掣,地面同样快马加鞭。
定日县平均海拔5000米,冬季气温低至零下约20摄氏度,可谓滴水成冰。
但随着夜幕降临,震区群众已住进保温帐篷,喝上酥油茶,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孩子们感激地对子弟兵说:“金珠玛米,亚古都!(解放军好!)”
而这一切,新型高原野战炊事车功不可没。
新型野战炊事车。图/央视军事
据报道,该型炊事车满身“黑科技”,不仅能全自动揉面切菜,在颠簸的高速行进状态下烹饪,还可在海拔4500米以上、零下46摄氏度的恶劣环境中工作。只需4名炊事员,就能1小时内做出供150人食用的热饭菜。
高海拔还带来严重缺氧问题,时刻威胁着震区伤病者。
为此,西藏军区总医院连夜运送野战高原制氧方舱驰援一线。陆军第九五二医院也组织医疗队,携手术方舱、制氧车、便携式X光机等特种装备,赶往震区救死扶伤。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来越多的先进后勤保障装备,让中国军队如虎添翼,更强有力地守护这片雪域高原的圣洁与安宁。(完)
关键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守护雪域高原:这些硬核装备“很能打”2025-01-18
- 全国大部地区降水稀少 气温偏高2025-01-18
- 广铁集团:反向春运出行更轻松 票价实惠选2025-01-18
- 代表委员支招上海入境游“流量”变“留量”2025-01-18
- (新春走基层)今年春运以来广深港高铁累计2025-01-18
- (新春走基层)海内外游客相聚安徽合肥感受2025-01-18
- 北京市东城区举办新就业群体慰问演出2025-01-18
- 寒假暖心促就业 无锡高新区为高校毕业生送2025-01-18
- “打飞的”出行 广东下“先手棋”向天空要2025-01-18
- 河北港口集团赴美拓展海运“朋友圈”2025-01-18
- 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有补贴!最划算的入2025-01-18
- 2024年天津GDP增长5.1%2025-01-18
- 马来西亚2024年GDP预计同比增长5.1%2025-01-18
- 安徽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数量跃居全国第一2025-01-18
- 上海率先将海关AEO制度经验引入工业领域2025-01-18
- 安徽去年新增注册商标超12万件2025-01-18
- 旅客数量激增86%!中国正成澳大利亚人超爱2025-01-18
- 甘肃项目环评审批逐“绿”而行2025-01-18
- 2025年春运广州客流量预计将有1.9亿人次2025-01-18
- (经济观察)中国经济多向发力 2025年仍具2025-01-18
- 2024年青海省多晶硅出口8.5亿元 同比增长73.7倍2025-01-18
- 沪指实现“两连涨” 半导体板块走强2025-01-18
- 中国证监会拟强化对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全过2025-01-18
- (经济观察) 海南与境内外携手产业联动 2025-01-18
-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去年进出境邮轮403航次2025-01-18
- 中国证监会拟加强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2025-01-18
- 发展新质生产力 赋能健康产品力——劲牌有2025-01-18
- 我国在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取得新突破2025-01-17
- 河津市乡村e镇与文旅局携手赋能学子,共绘2025-01-17
- TCL智能锁数字化工厂落地,研产销服一体化2025-01-17
精彩推荐
- 护航年末流动性 降准蓄势待发
- 千亿资金翻涌 信托公司能否成为绿色金...
- 市值管理新规推动估值重塑 央国企或成主导
- 央行连续操作注入流动性 降准预期再升温
- 小黄象携手中国国家U18冰球队,以热爱书...
- 北京花卉交易中心丰富市民“花样”生活
- 南漳柑橘“致富经”:高山盆地“金果”...
-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平台企业和平台内商...
- 遇见非遗丨把沉睡的泥土镌刻进生活
- “江南蔬菜之乡”江西乐平3000余亩水芹...
- 襄阳牛肉面:“热辣滚烫”显“侠义”
- 【百万庄小课堂】今天你emo了吗?职场青...
- 中国试点开放信用监管数据 便利境外来...
- 深圳年度最大规模毕业生双选会提供岗位3...
- 广西桂林满城桂花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