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 > 生活 > 正文

AI技术辅助罕见病诊疗

2025-03-04 16:23:23来源:中新网

罕见病是一大类个体罕见、群体常见的疾病。2月28日是第18个国际罕见病日。罕见病虽然单病种患者稀少,但病种繁多,全球罕见病人群约3亿至4亿左右,超70%的病例存在误诊、漏诊问题,基层罕见病诊疗能力亟待提升。“罕见病患者通常面临诊断难的问题,基本上要经历5-7年的诊断过程。”北京协和医院罕见病医学中心主任助理刘鹏说,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涌现,可以缩短患者确诊罕见病的时间。

2月,北京协和医院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共同研发的“协和·太初”罕见病大模型正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跨学科大模型团队研发了主动感知交互、鉴别诊断以及“数据+知识”混合驱动等技术,并成功引入DeepSeek-R1的深度推理能力,构建起罕见病诊疗的智能基座,使得该模型具备决策逻辑符合临床思维范式、能有效抑制AI幻觉、知识自主迭代三大核心优势。

该模型对医患双方而言都有利好。“罕见病患者从得病开始一直到最终明确诊断,基本上会经历5到7年的历程,人工智能时代可以让患者确诊的时间变短,AI可以成为医生很好的帮手。”刘鹏说。

罕见病诊疗经验与AI技术进行深度融合,能够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快捷地识别诊断罕见病,进一步缩短确诊时间,破解罕见病诊疗全国范围内同质性差的难题。

罕见病大模型的研发是病案、图书馆、专家智能化融合的科研成果。“罕见病大模型的研发核心是高质量的疑难罕见病病案,病案中专家级的循证决策和多学科推理逻辑是其特色和核心。”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北京协和)虚拟人研究平台主任金晔说,而所谓的“图书馆”,就是将严格筛选的知识库和文献库等教科书籍的知识“喂”给AI,从而使其对罕见病知识库进行强化学习。

关键词: 挡水板防洪 极彩 3d抄数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太平洋财富主办 版权所有:太平洋财富网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财富网(www.pcfortun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过本站允许 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业务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