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86家财险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超778亿元

2025-11-05 08:03:31来源:东南网

近日,保险公司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披露,财险公司经营业绩也随之出炉。据记者梳理,截至11月4日,已有86家财险公司披露了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86家财险公司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7万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778.27亿元,且前述两项核心经营指标可比口径下均同比上涨,其中净利润大幅增长。

受访专家表示,财险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受业务结构优化、经营效益改善和投资收益回暖等因素影响。


【资料图】

78家财险公司盈利

前述86家财险公司中,申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苏州东吴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近年新成立险企,尚无完整可比数据。从可比口径来看,今年前三季度,财险公司合计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合计净利润同比增长53.1%,增幅显著。

具体来看,保险业务收入方面,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产险”)、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产险”)保险业务收入均超千亿元,分别以4447.32亿元、2565.79亿元、1596.83亿元位列前三。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寿财险”)、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分别以855.77亿元、575.40亿元位列第四、第五。

净利润方面,86家财险公司中,今年前三季度,有78家财险公司实现正收益,合计实现净利润780.65亿元;8家财险公司亏损,合计亏损额为2.38亿元。具体来看,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国寿财险、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36.29亿元、155.55亿元、87.67亿元、34.88亿元、18.59亿元,位居前五。

对此,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对记者表示,今年前三季度,财险行业呈现出“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保险业务收入平稳增长,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这表明行业的盈利能力正在显著增强。其背后驱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业务结构优化,车险市场在综合改革后保持平稳,同时非车险业务在政策支持与社会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成为重要的增长引擎;二是经营效益改善,行业整体通过精细化管控降低了综合成本,同时资本市场回暖也带来了较好的投资收益,承保与投资双轮驱动共同推动了净利润的高增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也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前三季度财险业呈现出“保费稳增长,利润高爆发”的特点。其中,净利润同比大幅提升超50%,主要得益于权益市场表现较好带来的投资收益改善以及承保端盈利能力的增强,特别是“报行合一”政策推动行业综合成本率显著优化。

其中,综合成本率是衡量财险公司承保端经营状况的核心指标,反映财险公司的承保端盈利能力。综合成本率高于100%,意味着财险公司在承保业务方面出现了亏损。从综合成本率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有50家险企的综合成本率超过100%,这一数量相较于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马太效应”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合计实现净利润579.51亿元,占行业整体净利润的74%,同时45家财险公司净利润低于1亿元,行业“马太效应”仍较为显著。

龙格表示,财险行业“马太效应”凸显,是因为头部险企在品牌、渠道、数据、资金规模上优势显著,能更好适应严监管并摊薄成本。对中小财险公司而言,应摒弃同质化竞争,聚焦细分市场,如新能源车险或打造特定股东生态等,走专业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并利用“小快灵”优势优化成本与服务。

杨帆也表示,中小财险公司破局的关键在于避免同质化竞争。中小财险公司可以通过聚焦责任险、健康险或特定行业的风险保障等细分市场或新兴领域,通过产品创新和快速服务建立差异化优势。同时,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提升运营效率与客户体验,或通过深化与渠道、科技平台的合作,以轻资产模式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立足之地。

关键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太平洋财富主办 版权所有:太平洋财富网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财富网(www.pcfortun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过本站允许 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业务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