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证券要闻 > 正文

江苏镇江:沃野开镰迎丰收 智慧农业绘新景 新动态

2025-11-04 17:54:18来源:金山网


(资料图片)

丰收时节,稻浪铺展,良田舒卷。近日,江苏镇江经开区丁岗镇荣禾农场的9720亩高标准农田迎来水稻开镰。从收割到烘干加工,全程机械化高效运作;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智能化设备走进田间地头,生动诠释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现代农业理念,为粮食稳产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

清晨薄雾散尽,运粮车司机魏瑞滨早已在田埂上等候,“这一车就是5000公斤,我们两台车,一天最少要拉20车。”一旁的稻田里,收割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金色的稻浪在锯齿下整齐倒下,稻秆被切断时发出清脆的噼啪声,粒粒饱满的稻穗被迅速卷入机械“腹中”。待粮仓满载,收割机缓缓移至田边,伸出一条长长的输送臂,将丰收的稻谷尽数传送进运粮车中。

“我们种的杂交稻熟得最早,收得也最早。”阳光下,荣禾农场种植户谢涛望着眼前这片金灿灿的稻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现在每天能收400吨左右,一半运回农场烘干,另一半直接被粮商在田埂上收购走了。”他盘算着,待粳稻、糯稻等品种的水稻大面积成熟时,田里的收割机至少还得再增加5台,农场里的10台智能化烘干机也将全部投入运转,24小时作业,确保丰收的稻谷颗粒归仓。

“今年天时确实好,对水稻生长特别有利。”谢涛弯腰捻起一穗稻谷,继续说道:“水稻最怕的就是扬花灌浆期遇上连续高温,一热起来,空瘪率就上去了。但今年连续高温天很少,你看这稻粒,比往年更饱满。”随即他算起一笔细账:“往常每100公斤稻谷,出米不到60公斤,也就是出米率不到60%;今年不一样,预计能稳定超过六成。”言语间笃定今年是个实打实的丰收年,“从亩产来看,杂交稻表现最好,预计能达到800公斤;粳稻和糯稻也不差,平均亩产预计在650公斤。”

丰收过后,土地并未停歇。拖拉机轰鸣着驶过裸露的田野,锋利的犁铧翻耕土壤,泥土的芬芳混杂着稻茬的青涩,在微凉的空气中弥漫开来。今年秋季,丁岗镇荣禾农场新引进了2台拖拉机和3台精量播种机。在农场基地,谢涛拉开农机设备库房大门,崭新的精量播种机映入眼帘,机身上布满了整齐的线路与传感器。“这些设备都支持联网操作,顶部还装有卫星定位系统。”谢涛介绍道,“它们能精准控制播种深度在2到3厘米之间,每亩用种量也精确控制在30斤到35斤之间。”

“过去传统播种方式下,每亩用种量在40斤到45斤之间,而如今精量播种机每亩可节约10斤左右种子。按每斤种子2元计算,一万亩地就能节省20万元。以往浪费的种子成本比购置新设备的投入还要高,这3台精量播种机总价才12万多元。”谢涛认为,从设备更新的角度来看,这不仅提升了播种效率,更实实在在地节约了成本。

在丁岗镇这片高标准农田上,机械化作业贯穿全程,科技与传统农事深度融合。无人机撒肥、智能烘干、精量播种……各式“新农具”层出不穷,成为丰收时节的关键注脚。它们不仅有效提升粮食产量、降低生产损耗,更见证了新农人的转型与乡村活力的迸发。眼下,一幅现代化的智慧农业画卷正徐徐铺展。这是镇江经开区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积极实践,也是现代农业发展助力增产增收的生动缩影。(潘宇琴胡雪胡彩叶王璐)

关键词: 太平洋财富网 证券要闻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太平洋财富主办 版权所有:太平洋财富网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财富网(www.pcfortun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过本站允许 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业务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