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正文

中国首个海床泥面下水下管汇安装成功

2024-09-05 14:15:35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天津9月4日电 (记者 王君妍)记者4日从天津港保税区企业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工程”)获悉,锦州25-1油田W1井区开发项目日前在渤海辽东湾海域完成水下管汇安装,为中国首个在海床泥面以下进行油气生产开发设施安装的项目。

图为水下管汇正在吊装入水。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据介绍,锦州25-1油田W1井区开发项目主要包括首次在海床泥面下新建1套水下生产系统、1套泥面下防护系统等。水下生产系统是相对于固定平台、浮式生产设施等的一种海上油气田开发技术,主要通过在水下布置生产管汇、多相泵、分离器等工艺设备和水下通信控制设施等,对油气田进行开发。渤海海域由于渔业、通航活动频繁,相比传统的固定式生产平台,水下生产系统可有效开发通航区域的油气资源。

“一般情况下,水下生产系统锚固在泥面以上即可,但为保障渤海通航区的通航安全,我们把开发设施设在泥面以下,并配备水下生产系统防护设施,以避免和航道上的船舶发生碰撞,减少对于航路的干扰,实现对于通航区内油气资源的开发。”中国海油有限天津分公司锦州25-1油田W1井区开发项目经理孟凡然介绍。

本次安装的水下管汇长度18米,宽度9米,高度4米,总重114.3吨,是水下生产系统的“中转站”,可将多个水下井口生产出的油气汇集后外输至附近平台,再利用脐带缆实现平台对生产系统的远程控制。

海油工程锦州25-1油田W1井区开发项目安装经理黄山田介绍,与常规项目不同,该水下管汇安装在钢圆筒内部进行,面临操作空间受限、水下信号传输遮挡、能见度极低、筒内回淤现象频繁等多重困难。

中国海油项目团队应用水下深井结构就位系统、水下精密设备保护、水下三维声呐、水下定位系统等技术措施,解决了水下管汇与钢圆筒、采油树等结构发生碰撞和筒内岩屑堆积等问题,实现水下管汇一次性精确就位,安装精度达到毫米级。(完)

关键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太平洋财富主办 版权所有:太平洋财富网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财富网(www.pcfortun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过本站允许 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业务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