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正文

全球合作创新创业,不是选择而是必需

2024-08-28 16:44:06来源:三里河

“国际合作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需。”

HICOOL 2024全球创业者峰会日前在北京闭幕,这句话成为参会者的共识。

来自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万名科创人士、500余家高科技创新企业、上千名投资人参会,峰会全球合作伙伴已达161个。

这是一场科创精英竞逐“新质生产力”,寻找扩大合作机会的“全球创业者嘉年华”。

国际化参会阵容的背后,透露出一个清晰信号:科技创新离不开国际合作与开放共享。

峰会期间,亚洲柏林峰会CEO马丁·劳森伯格对三里河表示,中国正向创新创业者张开双臂,“在人工智能等领域,我们必须合作,这就是我看到的未来机会所在”。

在游戏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后,《愤怒的小鸟》创始人皮特·韦斯特巴卡,将目光转向中国市场。他告诉三里河,已与中国同事们合作开办了一家留学机构,并指导中国学生如何创业。

全球创新创业者的实际行动,展示出中国的磁吸效应。

这种“吸引力”源自中国对科技创新的坚定推进。多年来,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少关键性技术实现突破,引发生产力核心要素变革,进而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北京大学创新学社是本次峰会受邀高校学生社团。尚敬捷副会长对三里河说,作为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年轻人,深刻感受到学校和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与帮助,“学生们平时很难直接接触到产业上下游,对创业有很大的距离感。峰会的最大价值就是将距离抹平,让我们能够零距离介绍自己、了解别人”。

这种“吸引力”源自中国对国际合作的开放胸襟。中国的科技创新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峰会期间,来自赞比亚的创业者、上海萨薇薇贸易有限公司创始人Milimo Zumbunu对三里河说:“中非合作为双方带来了很多好处。我们在中国开公司,中国没有限制我们。同需求旺盛的中国市场打交道,让我们实现了快速学习和成长,从而帮助非洲国家发展。”

现在,中国已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了118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蛟龙号”接受外国科学家参与科考,嫦娥六号搭载国际载荷探测月球,都是中国与世界在科技领域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的生动实践。

这种“吸引力”源自中国对人才流动的政策利好。中国持续实施海外人才集聚政策,搭建一流创新创业平台,优化外籍人员出入境便利政策,推动天下英才“逐大势而动,择热土而栖”。

“这里有最好的人才资源和科研生态,投资人、高校科研人才、生物医药企业、实验室集聚,北京欢迎创业者!”纳析科技创始人李栋认为,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北京,为科学家、企业家、创业者谋创新、求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鲍淑君向三里河表示,中国将与世界共享资源和市场,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科技合作生态,探索互惠互利的全球合作新模式。

关键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太平洋财富主办 版权所有:太平洋财富网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财富网(www.pcfortun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过本站允许 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业务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