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地方债发行规模逾1.7万亿元 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7700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5月9日,年内地方债发行规模达17017.04亿元,其中,新增地方债发行3923.18亿元。
财政部4月下旬介绍,2021年全年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4470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820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36500亿元。此前的3月份,财政部提前下达2021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23580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务限额5880亿元,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7700亿元。
数据显示,上述发行的3923.18亿元新增地方债中,3809.18亿元使用了2021年提前下达债务限额,完成提前下达债务限额的16.15%,完成全年债务限额的8.52%。其中,新增一般债券发行1484.1亿元,完成提前下达债务限额的25.24%,完成全年债务限额的18.1%。新增专项债发行2325.08亿元,完成提前下达债务限额的13.14%,完成全年债务限额的6.37%。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目前新增地方债发行的规模和进度看,基本符合预期,一方面充分体现了财政政策的积极性,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稳定经济增长发挥了托底固基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说明积极财政政策统筹调动财政资源有效性和灵活度进一步增强,债券发行节奏更趋合理、规模更加适度,为经济起到了稳投资、补短板的积极作用。
近日,财政部国库司副主任许京花表示,今年发行窗口安排会相对集中,财政部将指导地方财政部门结合发债进度要求、财政支出使用、库款情况、债券市场等因素,科学设计发行计划,合理选择发行窗口,适度均衡发债节奏,有效保障项目建设需要的同时,避免债券发行过于集中、债券资金长期滞留国库。
从资金投向看,新增一般债券投向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农林水利、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新增专项债投向棚改、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张依群表示,新增地方债的投向一直处在微调状态,一是分类合理,在突出地方政府债券公益属性的基础上,区分项目公益类别、辐射功能、偿付渠道,保证一般债券和专项债规模的科学设定和合理分配;二是保障有序,本着“加快补齐短板、区分轻重缓急”原则;三是风险可控,充分考虑地方财政负担能力、基本民生需求、项目持续空间等因素,既要起到稳定经济、提高增长质量作用,又要防止过快、过量发债脱离实体经济承受能力。
财政部专家库专家、360政企安全集团投资总监唐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可以预见,专项债将在未来成为地方政府对项目出资的主要融资工具,也会承担越来越多的地方财务风险化解、地方财政管理结构优化的功能。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精彩推荐
- 格力电器在临沂成立新公司 注册资本2亿
- 京东邦能入股数势科技,经营范围包括基...
- 腾讯申请整点优惠商标 国际分类为网站...
- 腾讯、B站关联公司入股青瓷数码 法定代...
- 腾讯关联公司入股掌梦网络 掌梦网络致...
- 家电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市场消费潜...
- 因收集与提供服务无关个人信息 搜狗地...
- 全国铁路“五一”假期运输发送旅客1.17...
- 一季度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931亿美元 我...
- 水滴美国IPO首日开盘破发 该股跌幅缩窄至3%
- 亿邦国际2020年营收骤降八成:主营矿机...
- 市场监管总局通报2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 小熊电器高成长不再股价“坐过山车” ...
- 哈尔滨市开发区最大“烂尾楼”案件执结...
- 一个万亿元风口要来?五一假期预制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