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纶芳纶双双高景气 泰和新材2021年净利润超过此前九年之和
本报记者 赵彬彬
2月26日,国内高性能纤维龙头泰和新材(002254)发布了一份靓丽的2021年度业绩快报:营业收入同比增加80.48%至44.0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加274.16%,达到9.75亿元。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0年的净利润总和约9.3亿元,这意味着2021年泰和新材净利润超过了此前九年利润总和。
“2021年,疫情缓解之后,氨纶、芳纶等产品的需求强劲复苏,拉动公司业绩大幅增长。”泰和新材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分产品来看,芳纶去年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产销量大幅增加,利润水平稳步提升;氨纶产品因供求矛盾导致价格显著上涨,行业整体利润水平大幅提升。公司抓住行业机遇,强化产品和市场突破,实现了公司高质量发展。
氨纶价格屡创新高
去年的氨纶市场,尽管四季度价格出现下滑,但整体来看市场是相当火热的。特别是前三季度,价格持续攀升,不断创出新高。
同花顺(300033)iFinD数据显示,2021年1月4日氨纶D40价格为38500元/吨,此后持续上涨,先后突破4万元/吨、5万元/吨、6万元/吨、7万元/吨关口,2021年8月4日,氨纶D40出厂价突破8万元/吨大关达到8.1万元/吨,8个月涨幅达110%。
对于氨纶价格持续上涨,卓创资讯氨纶行业分析师巩玉倩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本质上就是供求关系偏紧导致价格上涨。一方面,疫情之后纺织服装需求增长,对氨纶等上游产品需求增加,同时海外因疫情原因导致大量订单转移国内,进一步带动了氨纶需求增长。另一方面,此前多年氨纶价格低迷,导致行业加速洗牌,不少老旧产能被淘汰出局。需求增加,产能退出,氨纶行业供需格局反转,由产能过剩转变为供应偏紧。”
泰和新材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疫情之后,除了口罩耳带、防护服等医疗领域氨纶需求显著增加外,家居运动服、休闲运动服饰领域氨纶需求显著增加。公司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动态调整产品结构,优先保证高盈利产品的供应,同时积极拓展新的销售领域,实现优势产品带动区域和领域双突破,有力推动了公司业绩增长。
氨纶市场火热,氨纶企业业绩水涨船高。除了泰和新材实现高增长外,华峰化学(002064)预计2021年盈利78.5亿元-81亿元,同比增长244.43%-255.40%。另一家氨纶生产商新乡化纤(000949)预计2021年实现净利润13亿元-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55.21%-1574.84%。
芳纶扩产迈向国际龙头
除了氨纶外,泰和新材还是国内的芳纶龙头。
间位芳纶方面,2021年个体防护强制标准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深入,上下游产业链的完善,国内石油化工等个体防护领域将迎来发展机遇。公司防护用高性能间位芳纶高效集成产业化项目首期4000吨/年产能顺利投产并稳定运行,二期、三期项目无缝衔接稳步推进中。
对位芳纶方面,2021年在一至三季度受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欧盟加征关税下游提前备货、大宗物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光通信领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
除此之外,公司还在积极扩产。2021年10月份,泰和新材启动增发拟募集资金30亿元,投资建设1.2万吨/年防护用对位芳纶项目、高伸长低模量对位芳纶产业化项目、应急救援用高性能间位芳纶高效集成产业化项目、功能化间位芳纶高效集成产业化项目。
芳纶行业有着极高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壁垒。尽管泰和新材分别在2004年以及2011年,实现间位芳纶和对位芳纶产业化,打破了国际垄断,目前在常规产品技术性能指标、品种结构丰富程度等方面已十分接近国际龙头,但在产能、产品型号齐全性、产品重要性能指标等方面与国际龙头仍存在一定程度差距。
有行业人士认为,泰和新材亟需扩充先进产能,并进一步优化工艺技术以及产品性能指标。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规模优势提高供给能力,巩固国内芳纶龙头地位,另一方面将逐步缩小与国际龙头企业在高端产品性能指标以及整体生产规模上的差距。
“上述项目建成后公司间位芳纶、对位芳纶产能均将双双迈过2万吨大关,有望实现从国内龙头向国际龙头的跨越。”前述业内人士表示。
(编辑 才山丹)
关键词: 泰和新材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氨纶芳纶双双高景气 泰和新材2021年净利润2022-02-26
- 立中集团2021年实现净利润4.56亿元 专家表2022-02-26
- 可再生能源业务增长 九洲集团2021年净利润2022-02-26
- 【国药维新】恒瑞医药张连山:从埋头研发到2022-02-26
- 华兰生物:在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新建单采血2022-02-26
- 爱朋医疗2021年营收4.6亿元 持续加码研发2022-02-26
- 金刚玻璃1.2GW异质结光伏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2022-02-26
- 广电运通2021年度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净利2022-02-26
- 南山铝业汽车板龙头地位坚固,全年净利34.02022-02-26
- 高尔夫尊这场高球美少女对决,藏着高尔夫的2022-02-26
- 佳都科技拟定增33亿元 加快布局数字经济2022-02-26
- 蓝黛科技拟加码新能源车业务2022-02-26
- 兴银理财获批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2022-02-26
- 【环球财经】市场人气继续改善 25日道指和2022-02-26
- A股创新药企首份年报出炉 迪哲医药研发投2022-02-26
- 山西疫情影响,480年老字号将临时停工2022-02-26
- 东华医为新专利获批:神经网络技术助力AI医2022-02-26
- 三峡水利与上海嘉定区开展“城市综合能源管2022-02-26
- 东软载波与浙江大华科技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2022-02-26
- Keep赴港上市:2021年前9个月营收11.59亿元2022-02-26
- 选择科大讯飞智能办公本助你随时随地办公,2022-02-26
- 长江证券新掌门人就位!股东方三峡资本金才2022-02-26
- 贵州茅台“十四五”酱香酒习水同民一期建设2022-02-26
- 离谱!十天买3800万短纤企业股票,违规交易2022-02-26
- 仁东控股:庄家也被“绞肉”2022-02-26
- 新老业务齐发力 天宜上佳2021年归母净利增2022-02-26
- Keep正式递交港股招股书:2021年前九个月营2022-02-26
- 淮河能源 吸收合并淮南矿业上市2022-02-26
- 洽洽食品 提价传导良好 后续值得期待2022-02-26
- 雅化集团 持续完善锂电产业链一体化建设2022-02-26
精彩推荐
- Keep赴港上市:2021年前9个月营收11.59...
- Keep正式递交港股招股书:2021年前九个...
- Keep申请香港IPO,2021年平均月活3440万
- 正荣控股股东1.4亿股质押后转让 欧氏...
- 泉州房企加入接盘正荣地产阵营
- 物企走向“分岔路” 国字头物企冲刺...
- 俄罗斯和乌克兰,经济差距有多大?| 财讯60秒
- 恒大向两家信托出售四项目股权,可化解70...
- 世茂股份:高级副总裁张杰辞职
- 旭辉累计购回0.49亿元4月份到期票据
- 传递娱乐(01326.HK)中期扭亏为盈溢利105...
- 小米申请雷军签名商标获批:敢情雷军签...
- 坤集团(00924.HK)中期转亏至14.63万新加...
- 新世界发展(00017.HK)中期股东应占溢利...
- 网易(09999.HK)2021年第四季度归属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