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动适应国际环境变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科技自立意味着要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科技自强意味着要塑造国家创新体系的竞争新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既包含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转化,并获得产业领域的竞争新优势;又包括产业领域的创新实践反馈到科技领域,推动科技创新的进一步自主发展,从而能从科技和产业两个领域实现更高层级、更高水平上的科技自立自强。
二是有助于建设具备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强国建设,必须有完整、先进、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坚实物质基础。我国是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制造业大国,产业体系较为完整,但仍在一些细分行业存在弱项和短板,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能快速找到这些产业弱项中的技术短板,并有效推动对关键核心技术壁垒的协同攻关,不仅健全了产业门类项目的完整性,也提升了企业制造工艺的先进性水平。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耦合的同时,也从产业链和供应链等环节提升了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韧性和安全性。
三是有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最大的特征就是创新,是我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的关键。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助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能充分发挥一些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创新对产业创新的引领作用,展现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高质量发展特征;另一方面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能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的推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展现新质生产力的高效能、高质量发展特征。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必须引导和鼓励领军企业、科研机构分别进入传统上由对方主导的领域和环节,彻底打通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首先,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在科技创新成果供给环节的作用。充足的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供给是融合的基础和条件。在从0到1的原始创新环节,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战略规划和统筹协调,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积极参与由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导的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底层技术原始创新项目攻关。在1+N的技术创新环节,要聚焦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安全可控,引导领军企业与各类相关科研结构展开目标明确的问题导向型项目联合攻关,吸收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充实市场导向型科技创新成果的协同攻关。同时,要持续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建立健全正向激励领军企业主动创新机制,完善市场反向倒逼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投入创新的机制。要充分发挥领军企业作为市场导向型科技攻关项目出题者的作用,统筹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组成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
其次,发挥各类科研机构在产业创新实践领域的作用。广泛的场景应用和自主的产业生态是融合的目标和价值所在。一是产业门类齐全、超大规模市场是我国产业创新的基础和优势,也是充分发挥各类科研力量贯通全链条,要聚焦重点环节,找准关键核心技术的薄弱节点,展开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在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同时,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二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仅仅有高质量的科技成果供给是不够的,必须在产业化环节继续推动各类科研力量的投入,适应新兴产业早期的技术快速迭代周期和脆弱的产业萌芽初期,通过探索新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推动新兴产业尽早迈入主导产业生命期,培育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三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唯有通过科技创新全面赋能,才能催生新动能,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升级。通过科技创新赋能制造设备和生产工艺,锻造传统产业的优势领域,助力其向高端化升级;通过数智化和网络化改造,提高产品和管理的精准性和协同性,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升级;通过绿色科技创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转型。
最后,畅通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创新实践的转移转化通道。畅通高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是融合的桥梁和转化成功的关键所在。一要加快建设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现有枢纽型技术交易网络平台,为各类科研机构、产业企业、市场资金等要素提供竞争有序的便捷交易平台;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技术交易市场活力,引导科技成果有序流动、高效配置,完善区域性和行业性技术交易市场与全国交易市场的联通性。二要完善支持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适应新经济新模式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强化对技术转移过程中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适时扩大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产权激励试点。完善技术转移服务规范,构建高效、专业、可靠的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提升技术转移服务水平。三要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都离不开金融支持,尤其在科技成果的转化环节。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的不同环节提供知识产权、股权质押等金融服务。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在专项债务融资、创业股权投资等领域优化融资服务机制,创新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024-10-17
- 直播带货需夯实诚信基石2024-10-17
- 激活健康科技市场潜力2024-10-17
- 电商成为农民增收“加速器”2024-10-17
- 保险为自动驾驶系上“安全带”2024-10-17
- 科技赋能、机制创新、责任担当——2024中国2024-10-17
- 用友YonSuite AI+数智飞轮2.0:点燃中企全2024-10-17
- 综述|应对AI虚假信息,多国媒体加速构建“2024-10-17
- 记者手记|媒体人眼中的与AI“共舞”2024-10-17
- 民生直通车|网购前货比三家 理性辨识“第2024-10-17
- 智慧供应链赋能企业跃升,紫燕百味鸡在数字2024-10-17
- 中邮消费金融深化科技创新应用,科技实力获2024-10-17
- 深化中东市场布局,ATFX亮相迪拜参展Forex2024-10-17
- 中小学信息科技比重将加大 成为与语数英一2024-10-17
- 提升人才竞争力要找准抓手2024-10-17
- 多地中小学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一刻钟,创设2024-10-17
- 宁夏银川成立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联2024-10-17
-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在沪落幕2024-10-17
- 2025届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启动2024-10-17
- 线上随便买 烟越贵卡越厉害 小学生沉迷的2024-10-17
- 浙江持续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益 驱动发2024-10-17
- 打开市场赢得朋友 浙江南湖企业广交会全球2024-10-17
- 中国国铁集团推出铁公联运出口全程物流产品2024-10-17
- 福建前三季度对东盟贸易额突破3200亿元2024-10-17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京城老服装市场十年2024-10-17
- 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央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2024-10-17
- (投资中国)拜耳健康消费品全球总裁:期待2024-10-17
- 富德生命人寿与中国儿基会携手守护600名“2024-10-17
- 广州正规男科医院-白云龙济男科2024-10-17
- 广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保持强劲2024-10-17
精彩推荐
- 小黄象携手中国国家U18冰球队,以热爱书...
- 北京花卉交易中心丰富市民“花样”生活
- 南漳柑橘“致富经”:高山盆地“金果”...
-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平台企业和平台内商...
- 遇见非遗丨把沉睡的泥土镌刻进生活
- “江南蔬菜之乡”江西乐平3000余亩水芹...
- 襄阳牛肉面:“热辣滚烫”显“侠义”
- 【百万庄小课堂】今天你emo了吗?职场青...
- 中国试点开放信用监管数据 便利境外来...
- 深圳年度最大规模毕业生双选会提供岗位3...
- 广西桂林满城桂花飘香
- 江南造船中东代表处揭牌 续签两艘液氨...
- 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将于十月中旬在长...
- 阿尔卡拉斯止步上海网球大师赛男单八强
- 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话说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