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77亿元到47万亿元——国内消费市场繁荣壮大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票证供应、消费品调拨分配,到改革开放后商品供应逐步充裕,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我国消费领域在过去75年间实现历史性跨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52年的277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47万亿元,消费市场规模扩大,结构优化,供给完善,流通体系质量效率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强。
规模扩大结构优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居民消费以满足吃、穿等基本生活需求为主。75年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转变,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由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实物消费向体现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消费转变,消费需求日益多元,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优化。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为消费市场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自2018年跃升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52年的277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1559亿元,之后连续攀升,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7万亿元,1953年至2023年年均增长11%。
随着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比重逐步降低,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消费较快增长。2023年末,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49.7辆,是2013年的2.9倍;当年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超过4.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约为10%。
不断完善的市场供给激发居民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以化妆品、通信器材、体育娱乐用品为代表的升级类消费快速增长。2023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类值中,化妆品类、通信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分别为4142亿元、6814亿元和1186亿元,分别是2001年的26.9倍、93.6倍和21.1倍。近年来,随着生态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商品成为消费新时尚。
居民消费结构发生转变,服务消费需求不断释放。1998年至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交通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年均分别增长15.1%、11.4%和10.3%,增速高于消费支出总体水平。
商贸流通效率提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副产品以统购统销为主,消费品实行调拨分配,市场供给处于紧张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市场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商品供应丰富充裕,较好地满足了居民多样的消费需求。如今,我国消费市场供给丰富多样,市场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商贸流通效率不断提升。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2023年,我国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消费品总量已近2亿种。随着居民服务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服务消费市场快速发展,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服务市场供给不断扩大。2023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法人单位数分别超过470万家、90万家和30万家。
75年来,商贸流通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市场活力充分迸发,商贸流通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2023年末,我国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超过1000万个,约为1952年的77倍,1953年至2023年年均增速超过6%。连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全国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总数29.7万个,是2012年的1.5倍;实现商品销售额3.9万亿元。
进入21世纪,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突飞猛进,助力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新消费业态快速发展,网络购物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增长点。在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的同时,连锁化经营、商品交易市场等传统经营模式保持平稳发展,多层次流通网络体系构建日趋完善。
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商贸流通领域变革提供了技术保障。2023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开展互联网业务的超过6万家,占限上企业的比重为13.2%,比2012年提高7.3个百分点。
区域联动均衡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线建设”到改革开放的东部率先发展,再到上世纪90年代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引领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推动消费市场发展平衡性不断提升。
随着城镇化逐步推进,城镇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村市场流通状况极大改善,乡村消费市场发展步伐加快。
近年来,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带动消费市场区域协调性不断增强。2023年,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3.8万亿元、11.5万亿元、9.8万亿元和2万亿元。从各区域占比情况看,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后发优势明显,消费品市场呈现总体均衡发展的态势。
进入新时代,除受新冠疫情影响严重的2020年和2022年外,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50%;特别是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的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5%。
75年来,我国消费领域发生历史性巨变,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起到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消费将继续充分发挥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经济日报 记者 冯其予)
关键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从277亿元到47万亿元——国内消费市场繁荣2024-09-19
- 福州举行中秋文化活动2024-09-19
- 建设银行亮相2024年网络安全博览会2024-09-19
- 古今交融碰撞 千年皇家园林晋祠“吹起”国2024-09-19
- 中秋佳节:“国风”玩法绽放传统文化新活力2024-09-19
- “新”力量,见未来!建设银行出展2024年服2024-09-19
- 中秋假期中国共揽投快递包裹超27亿件2024-09-19
- 1至7月西藏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024-09-19
- 新产品、新技术齐聚服贸会 “服”利全球共2024-09-19
- 上海产冰鲜水产品出口欧盟实现“零的突破”2024-09-19
- 2024海峡两岸中秋晚会在福建漳州举行2024-09-19
- 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第六届中国文化艺术节2024-09-19
- 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前瞻:安徽如何成为“中2024-09-19
- 闽东小城中秋“台味”浓 台商卖货盼“双向2024-09-19
- “美好安徽与世界对话”走进联合国2024-09-19
- “月照湾畔 艺赏中秋”活动在广州荔湾举行2024-09-19
- “台湾地区民谣之父”胡德夫:音乐桥梁,让2024-09-19
- 游客中秋假期夜游广州永庆坊2024-09-19
- 以旧换新优惠政策叠加 广西大宗消费潜力持2024-09-19
- 台青在北京共迎中秋:一轮明月两岸情2024-09-19
- 台胞护送“如意娘娘”返浙江象山 民俗传递2024-09-19
- 专访北大教授向勇:在乡间与心间种花2024-09-19
- 首次进口非洲羊肉 中国市场迎来更多非洲农2024-09-19
- 感受中秋佳节的时代意蕴(今日谈)2024-09-19
- 特写:百年舞火龙点亮香港中秋夜2024-09-19
- 文化中国行·文博日历丨今日中秋,和古人来2024-09-19
- 国家移民管理局:中秋节期间525.6万人次出2024-09-19
- 山东东营:湿地“红毯”迎来最美时节 翅碱2024-09-19
- “团圆味”拉满 好吃好看又好玩儿……各地2024-09-19
- 创新营销模式 酒企出海战略进入2.0时代2024-09-19
精彩推荐
- 专访北大教授向勇:在乡间与心间种花
- 感受中秋佳节的时代意蕴(今日谈)
- 特写:百年舞火龙点亮香港中秋夜
- 文化中国行·文博日历丨今日中秋,和古...
- 山东东营:湿地“红毯”迎来最美时节 ...
- “团圆味”拉满 好吃好看又好玩儿……...
- 2024北京西山民俗文化节在房山开幕
- 山西大同亮相第二届“永定河杯”“非遗+...
- 西藏拉萨举行中国健身锅庄舞大赛
- 细品黑龙江文创月饼:文旅营销的“创新...
- 北京中秋国庆彩灯游园会开幕 自贡彩灯...
- 宁夏银川66个家庭与73名学生“结亲互助...
- 东西部协作机制助力四川妇女特色产业发展
- 小新带你在火锅食材节上“开怀畅吃”
- 未来已来 跟小新一起看看科技感被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