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双线发力破解“三年倍增” 恒生活“劲来电”十月免费赠送3000+充电桩

2025-11-03 15:44:21来源:太阳信息网

一份精确的顶层设计,正为万亿赛道按下加速键。

10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计划到2027年,建成超过2800万个充电设施,满足8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政策哨声一响,产业浪潮便应声而起。一场政策与产业的同频共振,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拉开帷幕。作为绿色充电行业的深度实践者,恒生活旗下智能充电桩品牌“劲来电”选择双线发力,同步切入“两轮电动自行车”和“四轮电动汽车”充电市场,推动行业竞争从规模之战升级为场景之战,走进用户真实生活。仅10月份,“劲来电”就面向全国代理商免费赠送两轮电动自行车充电桩3000余台,覆盖北京、上海、天津、长沙、郑州、苏州等30多个城市。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发布

一个锚定 “两轮+四轮”双线发力

在中国能源与出行叙事中,“三年倍增”行动方案正以系统性力量,推动一场层次分明、环环相扣的立体化战役。

“‘点、线、面、体’的四重交响,构成了这场战役的基本框架。” 恒生活行业研究团队认为,“点”的爆发,聚焦2800万充电设施的建设密度,推动行业从稀缺供给迈向饱和覆盖,一改补能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线”的贯通,核心是实现“车-桩-网”高效协同,这条数字能源动脉将打破能源与出行壁垒,重构从发电到用车的全链条价值;“面”的扩张,体现为充电网络从城市核心区向县域、乡村的深度渗透,一张覆盖广、渗透深的服务网络,让补能便利触达每一个角落;“体”的升维,则依托车网互动、智能调度等先进技术,实现充电速度、覆盖广度、场景深度的三方合围,让充电基建从单一补能工具升级为综合能源枢纽。

蓝图之下,恒生活“劲来电”的生态位清晰而独特:锚定社区场景,以“两轮+四轮”双线发力,在民生痛点与市场需求的交汇点上寻找破局路径。

恒生活旗下品牌“劲来电”专注于新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社区,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也是市场经济的消费终端,更是充电问题最复杂、用户体验最真切的战场。多数老旧小区面临“电力容量不足、停车空间有限”的双重制约,集中充电设施常常陷入“建不了、装不下”的困境。为此,恒生活“劲来电”紧咬社区根据地,以差异化路径构建解决方案。

“两轮”攻克“最后一公里”。放眼全国3.8亿辆电动自行车,如同毛细血管深入每一个社区,成为触达海量居民用户的天然节点。“劲来电”推出的智能充电桩,凭借轻运营模式快速铺开,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补能问题。更关键的是,两轮充电产生的使用频次、充电时段、区域需求密度等行为数据,可为后续四轮充电桩的选址、布局提供指导,避免盲目建设,让每一个充电点位都能精准匹配真实需求。

“四轮”解决“目的地充电”。“三年倍增”行动以大功率快充技术缓解城市间出行的里程焦虑,而以恒生活“劲来电”为代表的社区慢充模式则深耕市内出行场景,打造精准的“目的地充电”解决方案。目前,其采用的7kW与14kW交流慢充桩已广泛入驻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南京、海口等20余省市的社区、酒店以及写字楼,满足用户8小时通勤场景下的“无感充电”需求,无缝嵌入居民生活动线。

五年深耕 布局充电领域“安卓生态”

“这种双线布局就像充电服务体系的‘安卓生态’。”一位熟知恒生活的生态合作伙伴如是评价。他指出,在硬件层,恒生活通过两轮和四轮充电桩覆盖全场景;在服务层,“劲来电”依托SaaS和PaaS平台为伙伴提供设备运维、数据监测、收益结算等服务支持;在客户端,通过峰谷电价智能调节,为车主提供了兼具成本与体验的充电选择。

这一深谙场景逻辑的战略布局,并非一蹴而就。其背后,是恒生活对中国城市出行生态长达五年的持续深耕。在2020年成立之初,恒生活便前瞻性地把握万物互联趋势,确立了以数字生活为核心,以智能硬件和物联网为两翼的发展路径。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硬件物联网电商服务平台,它以智能终端为入口、移动客户端为载体,将充电服务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旗下品牌“劲来电”专注于新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充电物联网SaaS平台与场站生态PaaS平台的重要提供者。

在产品端,“劲来电”已陆续推出10路和12路两轮充电桩、2路大功率充电桩、4G盒子-出行类等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产品,并持续迭代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致力于为用户打造智能化、绿色化的充电服务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劲来电”在今年国庆节后,还启动了亿元级补贴计划,助力居民绿色出行。该活动计划面向全国代理商免费送出10万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截至10月底,已成功落地3000余台设备,业务覆盖全国30多个城市。一位新加入的运营商反馈:“这种低门槛的合作方式,极大降低了我们参与绿色出行建设的启动成本。”

恒生活“劲来电”启动上亿补贴计划

恒生活的实践也呼应了更广泛的行业趋势。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所言:“唯有政府、企业、居民形成合力,方能实现充电桩从‘奢侈品’到‘必需品’的跨越,真正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已达1806.3万个,同比增长54.5%。

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美丽中国”

从20世纪80年代贯通南北的“国土干线公路网”,到新世纪改写资源格局的“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工程,再到深度覆盖全国的5G信息动脉……这些跨越时代的重大基础设施,一次次将中国推入新的发展周期。如今,“三年倍增”行动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充电网络正式跻身这一序列,成为推动能源与交通体系深刻变革的新引擎。

政策东风劲吹,基建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充电行业迎来了充满机遇的“狩猎时代”。随着“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能源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超越商业范畴,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组成部分。精耕细作、价值为王的“农耕时代”接踵而至,将不再以“建多少”为核心,而以“用多好”为标尺,重新定义企业的生存法则。

对“劲来电”而言,运营效率的提升与服务价值深挖,正是决胜未来的关键所在。据恒生活负责人介绍,在运营层面,“劲来电”正以显著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单桩利用率与用户粘性,构建竞争优势;在价值延展层面,其沉淀的社区数据,将突破单一充电场景,衍生出更多元的增值服务,为业务打开全新增长空间。

任何企业的业务想象,都离不开宏观市场的有力支撑。《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充电桩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预计,到2030年,充电桩全产业链市场规模将突破4900亿元。叠加碳交易等创新收益,万亿市场规模可期。

“预见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它。”凯文·凯利的这句话,正在中国充电桩行业成为现实。在北京南三环的万科泊寓,电子工程专业出身的李先生,使用“劲来电”为电动汽车充电后表示,线下,5米长的枪线设计很人性化,活动范围比普通充电桩大;线上,远程一键开启,享受夜间低谷充电功能,既帮自己节省了充电成本,也通过智能调度减轻了电网负担。这点让他不禁感慨道:“能兼顾技术与体验的,才是好产品!”

来自用户的反馈,不断校准“劲来电”的产品方向。从两轮充电攻克“最后一公里”,到四轮专注“目的地充电”,恒生活以社区为原点,在破解居民充电难的同时,也探索出了一条“轻资产切入、重运营服务”的差异化路径。面对“三年倍增”蓝图,恒生活负责人坦言未来的使命:“我们正在做的,本质上是一场‘翻译工作’,即把国家层面的政策目标,转化为用户家门口触手可及的便利。同时还要将万亿赛道的宏大叙事,落实为一次次具体的‘两轮起步’与‘四轮抵达’,让绿色出行真正成为百姓生活的日常。”


关键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太平洋财富主办 版权所有:太平洋财富网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财富网(www.pcfortun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过本站允许 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业务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