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当津村开放技术专利,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中医药的共享路径

2025-08-15 13:29:47来源:太平洋财富网

在中医药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如何兼顾传统智慧传承与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产业讨论中的焦点话题。近年来,围绕“中药专利”的关注不断升温,不乏出现对外资企业动机的讨论。但脱离情绪视角,更值得深入探讨的是:技术知识如何服务产业发展?专利制度又如何为传统医药赋能而非设限?

株式会社津村,作为一家在中国深耕四十余年的汉方药企业,其在中药材种植技术上的专利布局,为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

首先从《专利法》原点看:专利不是“围墙”,而是“桥梁”。专利制度的核心,从来不是为技术筑起隔绝的高墙,而是为创新技术的保护与共享创造并存机会。这一点,在津村的专利实践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长期以来,甘草作为数千种中药方剂的基础药材,其资源可持续性与品质稳定性一直是行业痛点。野生甘草因过度采挖面临资源枯竭,人工种植又受困于种子纯度低、病虫害频发等问题。

2001年起,津村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用十余年时间攻克了这些难题:从种子提纯到规范化种植标准,从病虫害绿色防治到高酸含量甘草培育,最终实现了纯种乌拉尔甘草的大规模量产,最终这项高酸甘草种植技术获得了中国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授权。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技术成熟、专利在手时,津村没有选择独占市场,而是将专利无偿开放给国内相关企业。这一举动打破了“专利=垄断”的固有认知。对行业而言,开放的专利意味着更多企业能以低成本获取先进技术,快速提升甘草种植的标准化水平;对中医药产业而言,这种技术共享推动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升级——从源头种植到终端产品,质量门槛的整体提高,才能让传统医药在国际市场更有话语权。

津村的做法,正体现了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中,“保护”与”共享”从来不是对立两面——保护的是真正的技术突破,共享的是推动行业进步的通用能力。当更多企业能够在专利布局中兼顾两者,中医药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守正创新、共荣共赢”的道路。毕竟,传统医药的生命力,从来不在实验室的图纸里,而在产业共生的土壤中。


关键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太平洋财富主办 版权所有:太平洋财富网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财富网(www.pcfortun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过本站允许 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业务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