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锻造"钢筋铁骨" 告别"傻大黑粗"
锻造实体经济“钢筋铁骨”(走进产业地标·跨越时空 产业向上)
编者按:
斑驳的机器,记载着峥嵘岁月的拼搏奋斗;智能化产线,见证着产业升级的历史巨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只有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加工业。75年来,我国用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份额30%左右,成为驱动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跨越时空,产业向上。新中国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鞍钢,第一座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产出第一辆汽车的中国一汽……一个个载入史册的产业地标,正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绽放新时代的精彩。
近日,我们走进这些产业地标,回顾中国制造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感受产业向高攀升、向新而行的强劲力量。
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同步,钢铁业龙头企业鞍钢集团走过了不平凡的75年。
从生产出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根重型钢轨,到成长为船舶、汽车、桥梁、核电、铁路、家电、能源等领域用钢的重要生产基地,今天的鞍钢集团,粗钢产量稳居国内第二、全球第三,11次登上世界500强榜单。
从产量“加法”到质量“乘法”
开发生产更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
走进鞍钢博物馆,一组数据引人注目:1949年,鞍钢的钢产量为9.97万吨;2023年,5589万吨,增长了几百倍。
增产量,曾是“短缺经济”时代中国钢铁业最重要的任务。
1949年,我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1996年,突破1亿吨,成为全球第一产钢大国;2020年,突破10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半壁江山。如今,中国钢铁生产和消费已连续28年稳居全球第一位。
增产量,已不再是新时代中国钢铁企业的唯一追求。
时间回溯到2015年,钢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需求放缓等严峻态势。鞍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关停攀钢西昌新钢业钢铁产能120万吨、攀成钢钢铁产能180万吨,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实施鞍本重组,本钢入列鞍钢,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科技创新是推动钢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鞍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成旭告诉记者,近年来,鞍钢坚持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开发生产更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2018年4月,由鞍钢整船供货的2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交付,其中的止裂钢板首次实现国产化示范应用。“我们用两年半时间,开发出全系列大厚度超高强止裂钢板,各项指标行业领先。”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船舶用钢研究室主任严玲说。
大型集装箱船在海上航行时,舱口围板等部位要承受重载、撞击等复杂交变应力。这要求钢板具备高强度、大厚度、低温韧性、高止裂性以及良好的焊接性。
“大型集装箱船要求整船供货。一艘船所需的四五万吨钢板中,止裂钢只占大约2000吨,但是只有突破了这2000吨的关键材料,才能获得整船的钢板订单,拉动船板产能提升。”严玲说。2016年以来,鞍钢已累计生产船用止裂钢近5万吨,实现近30条超大型箱船的建造,占市场供货量50%以上。
过去,做产量的“加法”;如今,做质量的“乘法”。党的十八大以来,鞍钢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年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3.8%。核电用钢产品性能领先国内外同类产品水平,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累计供货高强度造船海工用钢2400余万吨,居国内前列……从核电用钢、海工用钢到管线用钢,鞍钢产品的含“新”量越来越高。
从“傻大黑粗”到数字蝶变
推动数字化转型,生产方式更加智慧高效
鞍钢博物馆中央,始建于1917年的炼铁老一号高炉静静伫立。“高71米、重约2000吨,这座老高炉累计为新中国生产生铁1600万吨,是名副其实的‘功勋炉’。”鞍钢博物馆馆长吴峥介绍。
2005年,老一号高炉停炉,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化智能化新高炉。“以往,掌握高炉运行情况离不开师傅的经验判断,比如通过观察铁花的大小、亮度,甚至是铁花迸射的远近,来判断高炉的炉温。得益于数字化改造,现在除了炉前等少数工序,大部分岗位不再需要承受高温‘烤’验。”鞍钢股份炼铁总厂技术人员温利罡说。
走进鞍钢股份炼铁集控中心,75米长的数字大屏上,炉温、热压、透气性等运行指标一目了然。工程师坐在工位上,便可对高炉炼铁各个工序进行调整,劳动生产率较之前提升32%。
告别“傻大黑粗”的不只是高炉生产现场。在鞍钢矿业关宝山公司“黑灯工厂”,两台大型球磨机快速运转,智能巡检机器人闪烁着灯光,正在采集设备温度、振动等状态数据,生产现场空无一人。“现在的磨磁车间,一改‘眼看、耳听、手摸’的传统选矿生产方式。磨矿、磁选、浮选等选矿流程工序协同、智慧生产,每年可多创造效益1000多万元。”鞍钢矿业关宝山公司设备副经理刘春辉说。
采矿选矿、炼铁炼钢、热轧冷轧……各个环节的数字化转型,让鞍钢的生产场景面貌一新,生产方式更加智慧高效。
看采矿。攀钢矿业公司朱兰铁矿,整个矿区建立起三维地质模型,采场每一个点位的矿石品位、磨选性质、空间分布清清楚楚,工程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模型进行精准的采矿设计,穿孔爆破精度精确到厘米,让铁矿资源“颗粒归仓”。
看炼钢。鞍钢股份炼钢总厂,“5G工业专网+智慧炼钢”有序运行。以前,炼钢工序需炉长、助手、记录工、炉前工等多人配合才能完成,现在由云端大脑自动控制完成,单转炉冶炼时间缩短4分钟,产能提高10%以上。
“在汇聚炼铁、炼钢、热轧、冷轧、镀锌等全工序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开发了数学模型,应用于各项业务,新产品数字化研发周期缩短20%,钢铁主业生产效率提升73%。”鞍钢股份数智发展部副总经理赵伟说。据统计,2021年以来,鞍钢累计投资41.5亿元,实施300余个数字化项目,直接创造效益8.4亿元。
从白手起家到薪火相传
不畏艰难、精益求精、甘于奉献的精神接续传承
“老英雄”孟泰,昼夜奋战,从泥土中挖出旧备件上万件,建立起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为鞍钢恢复生产作出重大贡献;“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发明“万能工具胎”,将生产效率提高6至7倍,推动鞍钢技术革新……一个个响当当的英雄模范,闪耀在鞍钢乃至新中国工业的光辉历史中。
从白手起家到薪火相传,我们从新时代的鞍钢人身上,同样能感受到不畏艰难、精益求精、甘于奉献的精神力量。
——攻坚克难,打破“卡脖子”技术。
东海之滨,福建宁德核电项目二期工程正抓紧建设。其中的安注箱,是核电站的重要安全设备,其所需钢板长期被外国企业垄断。
“面对这一技术瓶颈,鞍钢从2017年初开始攻关,用一年半时间研发出满足性能要求的钢板。”鞍山钢铁一级专家王勇告诉记者,在拿到该钢板国产化第一单约240吨合同后,鞍钢持续提升产品稳定性,今年又承接了1000多吨的合同,“我们将始终瞄准国家战略所需、产业急需,矢志不渝研发钢铁新材料。”
——精益求精,追求质量效率。
6月30日,深中通道建成开通。说起这座超级工程,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焊接与腐蚀研究所副所长胡奉雅充满自豪,“工程的海底隧道项目采用大线能量焊接用钢,是我国桥隧建设史上的首次,而我也有幸参与其中。”
相比于每厘米几十千焦焊接线能量的传统工艺,大线能量焊接工艺的焊接线能量达每厘米300千焦。“新工艺的焊接效率提高了10倍左右,能大幅缩短隧道沉管钢壳建造周期,对焊材、钢板的性能要求也更为严苛。”胡奉雅回忆,为了保证供货质量,每300吨钢材就要做一次焊接评价,无数个昼夜,只要是大线能量焊接桥梁钢的生产现场,都有研发人员的身影。
——与时俱进,跟上技术最前沿。
鞍钢股份热轧2150生产线集控中心精轧主操作员李鹏,1997年技校毕业后进入鞍钢,在一线干了27年。如何适应产线升级?他的回答是:“终身学习。”
2020年,热轧2150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改造后的产线要求工人具备信息化技能,还要对工艺、设备操作有更精深的理解。“比如集控中心的设计、数字平台的构建以及相应的控制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又如轧制钢坯,从加热炉出炉到精轧结束,中间有七八个环节,每个环节操作都要精细到秒。”为此,李鹏自考专科,又自考本科,掌握了新技能,在产线改造完成后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
“数字化、智能化是产业转型的发展方向。我们作为产业工人不能逃避,要努力适应、不断学习,让自己拥有更强本领、发挥更大能量。”李鹏说。
筚路蓝缕,薪火相传。“新时代新征程上,鞍钢集团将坚定‘制造更优材料,创造更美生活’的使命,创新、求实、拼争、奉献,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鞍钢,建设国内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努力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谭成旭表示。
关键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鞍钢,锻造"钢筋铁骨" 告别"傻大黑粗"2024-10-09
- 金融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 市场信心显著提升2024-10-09
- 无人机驾驶员,让货物配送更便捷2024-10-09
- 8月中国企业信用指数稳中有进 行业间差距2024-10-09
- 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 推动经济回升向好2024-10-09
- 市场监管总局:8月份中国企业信用指数稳中2024-10-09
- 家电以旧换新便民更惠民2024-10-09
- 国庆假期文旅消费热潮涌动2024-10-09
- 国庆假期文旅消费热潮涌动2024-10-09
- 国庆长假期间天津滨海机场累计运送旅客44.82024-10-09
- 广西房地产业协会:房地产市场景气指数回升2024-10-09
- 中国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持2024-10-09
- 10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0568元 上2024-10-09
- 技术引领,中国光伏连续“破纪录”2024-10-09
- 10月9日央行开展61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2024-10-09
- 数字里的黄金周:爆单与新高2024-10-09
- 中国汽车产业巨变,自主车企弯道超车2024-10-09
- 商务部“阻击”部分欧盟原产白兰地倾销,进2024-10-09
- 2024年9月下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2024-10-09
- 国庆黄金周楼市成交大幅提升多地晒成绩单,2024-10-09
- 9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4.4点 较上月回2024-10-09
- 财政部将于10月在香港发行80亿元人民币国债2024-10-09
- 国际锐评丨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对世界是针“强2024-10-09
- “黄金周”里遇见福建宁德:红色游人气高 2024-10-09
- 多地发放新一轮消费券 “真金白银”促市场2024-10-09
-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一批国家计量基准计量比对2024-10-09
- 囊括最多“制造业诺贝尔奖工厂”!数智伊利2024-10-09
- 广州楼市国庆“火”了 网签量位居四大城市2024-10-09
- 8月中国企业信用指数稳中有进2024-10-09
- 吸睛亦吸金 国庆假期深圳接待游客超800万2024-10-09
精彩推荐
- 马来西亚举办首届半导体招聘日 计划培...
- 林风眠、吴冠中笔下的“中国式风景”点...
- 10月6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873万人次
- 辽宁能源转型“追风逐日”
- 福建对台旅游升温 两岸文旅交流合作密切
- “国际汽车及供应链高峰论坛”将落户香港
- 中俄跨国旅居康养互访活动在黑河启幕
- 亚行上调今年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经济...
- 中网正赛:王欣瑜、张帅晋级 王蔷止步...
- 台青携手人大代表:亲身实践 共创成长...
- 青春华章|听天津·听障儿童唱响爱的旋律
- 国庆出境游火热启动 机酒预订大幅超去年
- 黄河羊曲水电站三台机组转子全部吊装完成
- 53天!全网独家的嫦娥六号探月全记录!
- 一眼“穿越”千年 《唯有定州》古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