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正文

资深新三板评论人周运南:北交所上市公司达200家 改革在路上 环球快看

2023-06-08 11:44:45来源:新华财经


(资料图)

新华财经北京6月8日电6月8日,随着易实精密的正式上市,北交所存量上市公司达到200家。据北交所官方数据显示,200家上市公司2022年平均实现营业总收入7.68亿元,同比增长21.95%;平均归母净利润7152.99万元,同比增长12.12%。盈利面达92.5%,22家公司净利润超过1亿元。创新属性成色较足。其中84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占市场总数的42%,超过8成公司入选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录,8家公司获得国家级“单项冠军”认证。

从2020年7月27日精选层开市,到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开市,再到当前的200+,北交所整体上市速度和规模虽不及同时期的科创板,但亦是稳扎稳打、不断壮大。北交所作为一个新兴的证券交易所,很多基础性配套工作有待健全和完善,改革有待持续和深化,而且又兼具撬动和反哺新三板的功能,所以有着与沪深两交易所不同的上市节奏,但高质量扩容已经成为北交所改革方案的核心任务和首要目标。

去年底,北交所上市公司为162家,今年5个多月新增38家,当前北交所新股上市速度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上市节奏整体有序,新股整体市场表现较好,赚钱效应呈现。

笔者认为,当前的北交所具备着较好的投资价值:从短线价值来看,北交所二级市场已经和沪深A股在概念股炒作方面形成了密切联动性,同时北A还比大A另具“市值小而美”和“30%涨幅大空间”两大特色,但近期也要防范北A短线磨底的风险;从长线价值来看,北A政策改革预期强、市场发展潜力足、整体市盈率偏低、业绩成长空间大,长线改革牛指日可待。

笔者发现,市场所期待的北交所改革:在政策端:希望尽快制定并出台北交所“全面系统的改革方案”;在融资端:加大上市的包容性,充分发挥直联机制的引领作用、提高上市和再融资审核效率、优化发行承销机制、引导市场科学定价,常态化推进北交所市场高质量扩容;在投资端:常态化发行北证50指数基金特别是ETF产品、推动北交所股票尽快纳入跨市场指数、引进公开发行可转债、适时降低门槛、适度降低交易税费、推进转板,吸引更多的机构资金和普通资金进场,提升市场流动性,提高上市公司估值水平。

(作者周运南为新三板资深评论人)

编辑:林郑宏

关键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太平洋财富主办 版权所有:太平洋财富网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财富网(www.pcfortun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过本站允许 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业务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