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3月23日 天天播报
新华财经北京3月23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资料图】
中国证券报
•ChatGPT带火智能驾驶 机构争相掘金新赛道
近期ChatGPT以其高效信息获取、海量数据调用、超强优化学习能力火速出圈。而在智能驾驶行业赛道,创投机构、二级市场私募机构对于智能座舱语音交互、自动驾驶模型训练、自动驾驶底层算法跃迁升级等方面的动态跟踪热度和细分投资机会挖掘,也在进一步升温。业内人士认为,类似ChatGPT、GPT4等在促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相关企业的研发效率提升、智驾算法启发等方面均可以带来新的价值乃至变革性的影响。无论是车企还是产业链公司,一二级市场相关中长期投资机会均值得重点关注。
•3月以来逾400家公司获券商调研 数字经济龙头受关注
3月以来券商合计调研433只个股,被调研个股多属于工业机械、电气部件与设备、机动车零配件与设备以及电子设备和仪器板块,分别有51家、30家、19家、17家。部分绩优股吸引券商关注。截至3月22日,3月以来被不少于20家券商调研的个股共有27只。其中,8只个股已经披露了2022年年报,不少个股业绩表现亮眼。机构纷纷通过业绩说明会、电话会议等多种渠道了解公司业绩情况及未来业绩增长点。
•退市渐趋常态化 A股优胜劣汰机制逐步形成
3月27日,*ST荣华、*ST西源将双双终止上市;上月15日,*ST凯乐正式摘牌,成为2023年首只退市股;深交所发布对*ST科林、*ST金洲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进入2023年,资本市场常态化退市格局更趋明显,从年初至今已有近20家公司预警退市风险。
上海证券报
•多家上市公司“临阵”更换审计机构藏玄机
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披露渐入高峰,而多家公司却“临阵”更换了审计机构,显得颇为蹊跷。年初至今,合计有38家A股上市公司变更了审计机构,其中11家公司因“临阵”换所而受到监管问询,包括7家ST公司。对于变更审计机构的原因,上市公司各有说辞。多数公司给出的理由是:连续多年合作而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也有部分公司是原审计机构发生变化而难以满足公司年报的审计需求。当然,审计费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短期修复还是中期反转?机构对新能源板块分歧加大
2月以来,新能源板块持续调整,不过,本周以来中证新能源指数连续3个交易日收涨,累计涨幅超过3%。新能源板块是否有望就此实现反转,引发市场关注。据悉,机构间对于新能源板块后市仍存在分歧,乐观者认为新能源板块部分细分行业估值性比价逐步凸显,值得逢低布局;谨慎者则提示行业基本面和交易面压力尚未消失,仍存在调整压力。
•监管拟摸底保险机构负债成本合理性 加强行业负债质量管理
银保监会人身险部3月23日将组织保险行业协会及多家保险公司召开座谈会,摸底人身险行业负债成本及资产负债匹配情况。业内专家表示,近期硅谷银行等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事件,提示了资产负债错配风险一旦爆发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因此,金融机构须重新审视和评估成本收益、期限结构和现金流等维度的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加强预警和应对机制,并强化主动管理举措。
证券时报
•年内基金清盘数量创纪录 行业新陈代谢加速常态化
基金发行失败案例再现,基金产品新陈代谢提速。3月22日国融光伏主题行业优选混合基金宣布发行失败,成为年内第二只发行失败的新发基金。截至3月22日,今年以来清盘基金数量达到66只,创下公募基金行业同期历史最高水平。同时全市场还有1018只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的迷你基金。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基金产品市场“进退有序”态势将会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新发基金会维持较快发行速度;另一方面,规模小的绩差基金也会维持合理的退出节奏。
•壳市场面面观:真借壳交易清淡 炒壳上演狂欢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仅有4家上市公司首次披露借壳交易,相比上一年度进一步下滑。尽管“真借壳”少,“借壳传闻”却频频出现,相关上市公司股价被市场热炒。根据统计,2022年“西凤酒借壳”、“习酒借壳”、“劲酒借壳”以及“荣耀借壳”四大传闻,让一批上市公司股价坐上“过山车”,涉及多达25只股票出现股价异动,部分个股在传闻出现后的3个月内股价大涨逾60%以上。这反映出部分中小投资者仍将借壳上市视为一些绩差公司规避退市、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多地酝酿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条例
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以来,广东广州、辽宁营口、云南昆明、四川巴中等地积极发挥法治效用,将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纳入2023年立法工作计划,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受访专家认为,当前迫切需要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法治成为新征程中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定心丸。
证券日报
•全国中成药集采将启 业界称“量增”将促行业发展
近日,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召开中成药联盟采购企业沟通会的通知》,将于3月23日召开企业沟通会,征求相关企业关于中成药联盟采购规则的意见建议。近期将开启全国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共包含42种中成药。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称:“国家集采进入常态化、制度化阶段,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中成药集采进一步提速扩面,标准化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大规模集采时机已经成熟。下一步,需进一步完善中药标准体系。”
•339家上市公司已披露年报 近七成计划分红
截至3月22日,共有339家上市公司公布2022年业绩报告,其中232家公司披露了利润分配预案,占比达68.44%。在已披露分红预案的上市公司中,有145家公司净利润为正向增长,其中煜邦电力、万泰生物等29家公司增幅超100%。盛新锂能、永兴材料等7家公司增幅在500%以上。
•权益市场预期增强助推“固收+”基金发行转暖 一季度新品募资环比将增逾百亿元
今年以来,投资者对“固收+”这类攻守兼备的品种需求日渐提升。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今年以来共计有36只“固收+”基金成立,募集总规模超280亿元。对此,多家受访公募基金管理人表示,随着经济持续复苏,权益市场预期转暖,“固收+”策略产品能较好满足近期市场需求。
编辑:罗浩
关键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妙可蓝多2022年奶酪业务同比增长16.01%-全2023-03-23
- 【看新股】6家拟上市券商财报透视:渤海证2023-03-23
-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3月23日 天天播报2023-03-23
- 重点聚焦!常州市开展2020年度低收入家庭住2023-03-23
- 天天微速讯:世界热文:OpenAI技术推动微软2023-03-23
- 广东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2023-03-23
- 【全球聚看点】人人分期逾期怎么办?人人分2023-03-23
- 天天简讯:长治抵押贷款有哪些?长治抵押贷2023-03-23
- 天天动态:黄檀是什么?黄檀养护管理技术是2023-03-23
- 房贷月供怎么算?房贷计算器2020最新版明细2023-03-23
- 每日报道:南果梨的种植技术有哪些?南果梨2023-03-23
- 大学生申请创业贷款的流程是怎样的?大学生2023-03-23
- 翠竹是什么?植物百科翠竹详情介绍 快消息2023-03-23
- 深圳创业板上市条件有哪些?深圳创业板上市2023-03-23
- 兜兰的别称是什么?兜兰的花语和象征意义2023-03-23
- 微金所发布4月信贷市场利率指数:河南平均2023-03-23
- 石蒜花有毒吗?石蒜花的养殖方法是什么?2023-03-23
- 天天快资讯丨支付宝花呗服务升级了吗?花呗2023-03-23
- 剑花的养分成效和食用忌讳有哪些?剑花的详2023-03-23
- 如何申请妇女创业贷款?申请条件有哪些?-2023-03-23
- 世界短讯!茭白是个什么东西?它的生长习性2023-03-23
- 中国银行的个人小额贷款如何办理?个人小额2023-03-23
- 全球热资讯!花菇和香菇有什么不同?花菇是2023-03-23
- 世界播报:福特汽车金融有限公司贷款利率查2023-03-23
- 绣球花的花语有哪些?绣球花花语大全2023-03-23
- “穗六条”成交七成为降价成交 “刚需”买2023-03-23
- 芦笋产地在哪里?芦笋怎么吃?芦笋的营养价2023-03-23
- 工商银行推出个人小额贷款业务 满足这些条2023-03-23
- 紫色玫瑰的花语是什么?紫色玫瑰资料简介 2023-03-23
- 观速讯丨华能资本转让华夏盛世基金19.5312%2023-03-23
精彩推荐
- 122是什么电话号码 环球播报
- 恒大境外债重组最长展期12年、前三年不...
- 电池的容量与功率的关系_电池容量与功率...
- 天天热点!红米危险了!真我GT Neo5 S...
- 中石化炼化工程拟委任段雪为独立非执行董事
- 每日简讯:鸿兴印刷集团发布年度业绩 ...
- 石药集团“头牌”,首个国产mRNA新冠疫...
- 浪浪钉剧场~朝迟暮归85|焦点消息
- 焦点直击|世联行黎振伟:房地产多元商机...
- @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国家这样帮你!...
- 碧连 什么意思 当前通讯
- 焦点直击|金地王英臣:城投拿地及投资主...
- 世界头条:焦点直击|刘爱明:REITs是产业...
- 焦点直击|华润置地聂志章:房企需转变思...
- 【热闻】焦点直击|越秀地产肖中岭: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