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正文

连续9小时1000安以上!超导电缆大负荷试验启动

2022-08-09 08:17:34来源:智通财经

7月29日,据国家电网报消息,国家电网上海电力公司组织所属相关单位开展超导电缆大负荷试验,通过连续9小时1000安以上、最大1289安的大负荷运行,初步验证了超导电缆带大负荷运行的能力。业内认为,高温超导电缆传输损耗低、输送容量大,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是我国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跨区送电多年保持在10%以上增速的情况下。从经济、碳减排等多角度出发,高温超导输电等大幅降低传输损耗、减少碳排放的技术商业化应用将明显加速。相关概念股:中天科技(600522.SH)、特变电工(600089.SH)、西部超导(688122.SH)、精达股份(600577.SH)。

为充分发挥超导电缆系统能力,检验超导电缆在大负荷期间的运行状态,评估系统能耗水,国网上海电力于迎峰度夏负荷高峰期间开展本次试验。在9个小时的试验过程中,超导电缆各项运行数据正常稳定。据了解,在日常运行情况下,超导电缆的载流量相当于4~5根同电压等级普通电缆,在大负荷运行状况下相当于7~10根普通电缆,可解决大城市电网“窄通道大容量”的输电难题。

此次,上海市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具有以下四种特点。1)长度达到公里级。全长1.2公里,为世界最长;2)输电容量大。一根超导电缆可替代九根相同电压等级的传统电缆,同样电压,输电容量可以扩大九倍;3)损耗低、节省能源。高温超导电缆整体损耗不足常规电缆的1/10,如果用于直流输电,电网线损更能降低70%以上;4)占地面积小,节省材料。一条超导电缆可以替代8~9条相同电压等级传统电缆,可节省70%的地下管廊空间;一公斤超导电缆能完成77公斤普通电缆的输电量,可以大大节省传统铜材用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崇祺表示曾在举行的第二届长三角超导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超导电缆载流量大、体积小的优势,为城市电网改造和狭窄空间的电力扩容,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根据论坛发布的第三方机构核查数据,1.2公里的超导电缆示范工程,与常规电缆相比,实现了14%的减排效果,同时节省了70%的地下管廊空间。

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超导”相关规定以及政策,目的在于为了规范行业内生产经营活动,加强监督管理,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包括超导材料在内的新材料,是上海“十四五”期间布局推进的六大重点产业之一。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张宏韬期表示,支持宝山、金山两区以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为主导,加快布局细分领域的特色产业。他进一步表示,要花大力气延伸发展以碳纤维、高温超导、石墨烯、电子化学品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

据前瞻研究院预测,随着实用化高温超导材料制备和产业化技术的突破进展,各国政府和大企业对超导电气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发给予了大力支持。超导电缆、超导限流器、超导变压器、超导储能系统、超导电机、多功能集成超导电力装置和超导变电站是实现超导电气技术重大革新的基础,是超导应用技术这一战略新兴产业中最具市场潜力和应用价值的关键技术。

我国超导行业经历了打破国外垄断、传统产业爆发和新型产业部署三个阶段,随着我国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热情越来越高涨,我国超导支出额以及市场规模总额都已增长到较大规模,预计未来随着数字经济、新基建等战略实施,我国超导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

相关概念股:

中天科技(600522.SH):公司在国内已经启动多个采用国产高温超导带材为原材料的超导电缆、超导限流器示范项目。

特变电工(600089.SH):超导变压器龙头,研制的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超导电力变压器顺利研制成功。

西部超导(688122.SH):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及高能高温合金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精达股份(600577.SH):持有二代高温超导行业全球领先企业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股权,为第一大股东。

关键词: 超导电缆大负荷试验启动 高温超导电缆 国家电网 超导电缆示范工程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太平洋财富主办 版权所有:太平洋财富网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财富网(www.pcfortun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过本站允许 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业务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