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正文

【财经分析】能源结构转型加快、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中电联详解2022年我国发用电情况

2022-02-02 10:41:04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2月2日电(记者丁雅雯、余蕊)受国内经济持续恢复、低基数等因素拉动,202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实现了10.3%的增幅。2022年,我国发用电总体形势如何?能源结构转型有哪些亮点?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作出了回答。

2022年我国用电量增速或达到5%-6%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8.3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分产业看,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用电增速分别达到16.4%、9.1%、17.8%。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据中心副主任蒋德斌说,去年,我国第一、二产业用电量两年平均增速均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第二产业中的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长最快,而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速、两年平均增速均为各大类制造业最低,显示出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电能替代等因素,预计2022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在8.7万亿千瓦时-8.8万亿千瓦时间,同比增长5%-6%,呈逐季上升态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据中心主任王益烜说。

王益烜说,今年我国用电消费增长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气温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出口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夏季若存在全国大范围长时段极端高温天气,则对全年的用电量增速影响程度可达到1个百分点左右。”

2022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50%以上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809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为78.3%,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

截至2021年底,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2亿千瓦,同比增长13.4%,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47.0%,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历史上首次超过煤电装机比重。

王益烜说,预计2022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6亿千瓦,同比增长9%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3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比重将达到甚至超过50%,比2021年底提高接近3个百分点。在水电出力正常情况下,预计全年煤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4480小时左右,煤电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比重降至57%左右。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琳说,预计到2025年底,我国水电、核电、气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4.35亿千瓦、7000万千瓦、1.5亿千瓦,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0亿千瓦左右。

张琳说,考虑到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特征,能够参与电力平衡的有效容量低,“十四五”期间,需要适度发展煤电项目。预计“十四五”期间,将推动存量煤电机组完成2亿千瓦灵活性改造,增加系统调节能力3000万千瓦至4000万千瓦。

2022年我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王益烜说,2021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偏紧。分时段看,年初寒潮、年中迎峰度夏以及9月至10月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分区域看,华北、华中区域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偏紧;东北、华东、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形势紧张,西北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王益烜说,今年我国电力供应有两方面不确定性,一方面是电力燃料供应的不确定性,当前我国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高达60%,而煤炭进口等不确定性仍存;另一方面是主要流域降水情况存在不确定性,带来水电供应能力的不确定。

“根据电力需求预测,基于对气温、电煤供应等关键要素的分析,综合考虑新投产装机、跨省跨区电力交换、发电出力及合理备用等,预计2022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间部分区域电力供需偏紧。”王益烜说,迎峰度夏期间,江苏、浙江、安徽、蒙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级电网在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迎峰度冬期间,江苏、浙江、安徽、江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重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级电网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

编辑:王菁

关键词: 供需 总体 能源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太平洋财富主办 版权所有:太平洋财富网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财富网(www.pcfortun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过本站允许 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业务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