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调查】2021“大起大落”之后,钢铁行业将“何去何从”?
新华财经石家庄12月15日电(记者刘桃熊)“大起大落”“供需双减”“‘双碳’目标”,2021年钢铁行业围绕这些关键词即将落下帷幕。经历2021年,钢铁行业处在怎样的历史坐标?未来又将“何去何从”?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钢铁行业“极不平凡”的一年
“极不平凡”“大变局”“波澜壮阔”“大起大落”……谈及2021年钢铁行业形势,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这些形容词。
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可见一斑。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1-11月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169.9美元/吨,同比上涨64.5%;钢价大幅波动,由年初肆意上涨到现在持续回落,1-11月,钢材平均价格指数142.96点,同比上涨37.67%;粗钢日产量4月份达到历史新高326.17万吨后连续6个月环比下降,预计全年我国粗钢产量10.2亿吨左右,同比下降4-5%。
“2021年对钢铁行业来讲,绝对可以用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来形容。”河北唐宋大数据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雷认为。2021年是行业十四五开局之年,是高质量发展重要一年,也是低碳发展的元年。从市场角度看,2021年是黑色系各商品价格创出历史新高的一年,是宏观年、政策年、市场年,也是跌宕起伏,大开大合的一年,很多境况超出行业的经验和预期。
“今年是钢铁行业非常不平凡的一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屈秀丽说,一是国家产业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实行“产能产量”双控,取消钢材出口退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出;二是超低排放改造、能耗“双控”考核严格,生产要素保障出现困难;三是国内外市场波动大、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涨跌,市场环境复杂。
业内人士还普遍认为,2021年是钢铁行业的转折年。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是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黄金期,我国从改革开放之初年粗钢产量3000多万吨到2020年10亿多吨,走出了波澜壮阔的增长周期。而2021年的钢铁行业出现供需双减问题,或许不是暂时的市场矛盾,可能意味着历史大周期的更迭。
“双碳”是行业的新命题、新挑战
“双碳”是目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钢铁行业必须要回答的时代考题。在我国31个制造业门类中,钢铁行业碳排放量最大,约占全国的15%,减排任务艰巨,面临巨大挑战,如何科学减碳考验行业智慧。
“双碳是摆在行业面前的新命题、新挑战,要想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在降产量和提高短流程电炉钢比例上做文章。”全联冶金商会创会名誉会长赵喜子认为,如我国2060年产量控制在6亿吨,电炉钢比例上升到40%,可年减少碳排放13亿吨,加之工艺流程再造、能源结构再造等举措才可趋近碳中和目标。
“在双碳背景下,钢铁行业传统的发展方式已不适应低碳发展需要,必须进行深度变革。”世界钢铁协会主席、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说,当前,关于钢铁行业未来发展路径的研究有很多,但钢铁行业要真正实现碳中和,必须通过能源结构创新、工艺结构创新和材料技术创新来实现。能源结构创新可从源头上解决碳排放问题,工艺结构创新从源头上降低煤炭消耗,材料技术创新从全生命周期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业内普遍认为氢能应用是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无论是从能源结构创新还是工艺结构创新角度说,氢冶金技术应用将带来传统钢铁冶金技术的革命性变革,因此实现减排目标对氢的需求巨大,预计2050年全球钢铁工业每年需要2300万吨氢,不过新一代氢冶金技术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作为世界钢铁工业的重要力量,在减碳降排路上已迈出实质性步伐。钢铁企业对碳达峰碳中和认识不断加强;宝武集团、河钢集团等多家企业明确了碳中和目标;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碳中和技术路线图基本成型。
“但我国钢铁行业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世界钢铁协会北京首席代表钟绍良介绍,例如粗放型钢铁消费习惯,导致一些不必要的用钢需求;废钢资源量大,但受品质、物流制约;企业集中度不够,技术研发资源不集中,人才不足,创新性不高;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政策支持不足,先行者没有动力,后进者没有压力。
行业面临多重压力 须坚持高质量发展
在经历极不平凡的一年之后,当前钢铁行业处在怎样的历史方位?明年走势如何?未来又将走向何处?在多位专业人士看来,钢铁行业面临包括碳约束在内的多重挑战,下行压力加大,坚持高质量发展是必然选择。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定调202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上,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有进”,保证供需平稳也是钢铁行业2022年的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逐步恢复常态,钢材需求有望保持平稳,但很难有大的增长,受环保和低碳制约,钢铁生产也缺乏大幅增长的基础;受国家政策和国际贸易形势约束,我国钢材出口将呈减量态势;原燃材料价格高位,双碳资金投入和运行成本进一步增加,工业用电价格将明显上涨,企业成本压力持续加大,在需求相对平稳的情况下,钢材价格难以大幅上涨,企业效益面临下降风险。”屈秀丽分析认为。
熔冶钢铁工业研究院首席专家王连忠介绍说,通过数据测算,2022年钢铁总产量高位波动总趋势没有改变,预计在10亿吨水平线上下波动,价格和2021年持平或偏弱,2022年一季度初和四季度初或出现下行趋势,同时受制于减碳工作带来的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的不确定性,明年钢材利润预计将大幅减少。
“我个人对未来几年市场周期有着不乐观的预期。”宋雷说,未来几年,钢铁市场极有可能步入震荡下行周期。与2013年至2015年供给增加矛盾引发的市场危机不同,这一次是真正的供需双减的市场危机。
据介绍,过去40多年钢铁行业高速发展的推动力,来自中国大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而这一进程对钢铁行业的支撑作用正在边际递减。钢铁行业高歌猛进的增量型发展周期将转为存量周期,叠加低碳周期加速到来,必然带来供需双减,行业竞争将会加剧,行业会发生重大改变,面临一波较大洗牌。
“进入新发展阶段,钢铁行业必须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屈秀丽说,行业应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以满足国内市场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完)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世界动态:商务部: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2023-01-18
- 天天讯息:又创纪录!北向资金本月净买入升2023-01-18
- 关注:同济大学教授黄运成:2022年科创板新2023-01-18
- 【天天时快讯】今天将有大动作?市场步步紧2023-01-18
- 新奥集团:数智化引擎打造更安全城市燃气2023-01-18
- 视灯指数 2022 年度视频号发展白皮书发布2023-01-18
- 有保障的个人小额借贷,认准微众银行的小额2023-01-18
- 【天天聚看点】周大生接待38位机构投资者调2023-01-18
- 当前简讯:建发股份入股、阿里巴巴换股,A股2023-01-18
- 顺网科技: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57.28万元,2023-01-18
- 环球消息!63亿“抄底”红星美凯龙,建发股2023-01-18
- 博时基金:把握“六新”投资方向 布局资产2023-01-18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2023-01-18
- 养元饮品:与“兔”共舞再推力作 携手G6662023-01-18
- 佰维存储: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前景2023-01-18
- 天天速讯:君实生物:将于近期与监管部门沟2023-01-18
- 深耕麻辣烫赛道,杨国福坚持品质创新,推动2023-01-18
- 海南发展: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38.09万元,2023-01-18
- 数码视讯: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2500.00元,2023-01-18
- 福瑞股份: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69.84万元,2023-01-18
- HALO HAPPY 兔 YOU|2023积分大派兑 这2023-01-18
- 易事特重组方案被深交所关注 要求说明交易2023-01-18
- 每日热点:强势反弹近三个月 中概股“春天2023-01-18
- 【全球时快讯】节前黄金消费暖意浓 多家上2023-01-18
- 世界今热点:A股资本举牌镜像:出手频次降2023-01-18
- 年关将至“囤金潮”来袭 黄金珠宝股表现强2023-01-18
- 环球要闻:东土科技:1月17日获融资买入4272023-01-18
- 【世界热闻】太阳能: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12023-01-18
- 深圳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下降超四成 免税店2023-01-18
- 集采开标 种植牙费用有望降低一半2023-01-18
精彩推荐
- 世界动态:商务部: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
- 【天天时快讯】今天将有大动作?市场步...
- 当前简讯:建发股份入股、阿里巴巴换股,A...
- 环球消息!63亿“抄底”红星美凯龙,建发...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
- 环球短讯!甘李药业(603087)1月17日主...
- 我国建筑市场发展将转向“宽进、严管、...
- 今日要闻!好口碑、硬实力,“华侨城团圆...
- 人口开始负增长,房价终于要被按住了?丨...
- 天天微速讯:碧桂园6.25亿美元优先票据...
- 深圳拟不再安排建设安居型商品房
- 世界最资讯丨人口步入负增长时代 统计...
- 全球快讯:华侨城A:2022年度合同销售额552.7亿元
- 天天要闻:王健林将万达酒店65.04%股权...
- 天天快看:统计局局长康义:房地产市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