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试点银行暂停基金投顾业务 知情人士:待与监管充分沟通后再重启
非银热,银行冷——这可能是对基金投顾试点机构推进状况失衡最好的描述。
与券商和基金从战略和战术上都如火如荼推进基金投顾业务不同,展业须受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双重监管的试点银行,呈现“停滞不前”的状态已有多时。不仅如此,记者独家获悉:两家已获试点资格的银行,筹备多时的“真”基金投顾业务,目前都处于“暂缓”状态。
而即便是看起来热火朝天的券商和公募,在基金投顾业务方面也仍存在着一定的忧虑:比如现有策略能否应对清淡市场的考验?投顾服务能否跟上规模扩张的需要?管理费率能否支撑板块盈利?以及如何处理产品代销和基金投顾之间的关系?
银行试水遭遇“叫停”
“前两周被暂停的。我们内部研究下来,目前可能还是适合做资产配置建议,也即‘动口’模式。”一名试点银行零售条线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我们也是暂缓状态。本来是有计划上线‘真’基金投顾业务的,现在看到证监会有更为细化的规定,我们也就根据这些规定去主动与银保监沟通,先摸清楚监管的指示,再视情况重更新开启。”另一名试点银行负责投顾业务的团队人士告诉记者。
专业人士口中的“真”基金投顾业务,核心要义在于“全权受托,代客理财”,机构是完全在客户授权的范围内,完全代替客户做出投资基金的具体品种、数量和买卖时机的选择,并在后续全权代替客户自主进行基金产品申购、赎回、转换等交易申请。
目前包含三家试点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事实上从几年前就已经陆续在手机银行APP上推出了“智能投顾”服务。它们的大致运作逻辑是:通过客户的风险测评、问卷回答或存量资产数据得出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为其匹配相应的投资组合。而投资组合通常会按风险等级的不同分为保障类、稳健类、灵活配置类、积极进取类等,给出各类资产的建议比例,并按资产类别分别匹配产品。
这些“智能投顾”的界面通常会显示组合的成立时间、组合及比较基准的收益曲线、组合配置等信息。有些还支持客户自定义配置:即如果对推荐组合不满意,可以调整组合中各产品的配置金额和配置比例,还可以删除组合中原有产品或添加新产品。
总之,这些银行已有的智能投顾服务跟“真”基金投顾业务还差最顽固的、最难打破的“最后一公里”——它们都停留在提供资产配置建议的层次上,不支持客户在授权后,就完全让投顾服务提供方“放手配置”而不闻不问。
而前述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的“与监管积极沟通”,是因为近期有关基金投顾的监管意图频频传出。
一是《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通知称机构不得新增开展不符合《试点通知》的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建议活动,包括不得展示或上线新的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已上线基金投资组合策略不得新增客户,不得允许存量客户追加组合策略投资。
二是《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服务业绩及客户资产展示指引(征求意见稿)》,其针对服务业绩展示、责任边界和具体的展示指标等等作了十分细致的要求,不仅规范了基金投资组合策略表现的展示指标和基金服务评价指标,也对指标的计算口径进一步加以规范和细化。
“这些都是证监那边(含中基协)出的细化监管规则。我们推进基金投顾的进程必须要停一下,就这些规则沟通去和监管沟通。等沟通清楚了,明确到底能不能做、怎么做,我们再继续推进基金投顾业务。”上述知情人士称。
券商扩张忧虑待解
综合资本市场标准网数据,共有60家机构获得了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包括29家券商、25家公募基金、3家基金销售公司,以及3家银行。
据公开信息,目前第一批18家试点机构(2021年之前获批)中,除3家银行外已经全部上线了基金投顾服务;第二批42家试点机构(2021年获批)同样表现积极,至少已有东方证券、招商证券、中信证券、国信证券4家券商,以及广发基金、博时基金、招商基金3家公募基金相继宣布展业,而包括财通证券在内的部分机构业已完成现场检查,只待业务上线。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证券称,该公司基金投顾业务正式展业仅30个工作日,签约资产就突破了30亿元。而另一家刚展业券商的财富管理人士也向记者透露,其基金投顾业务进展超出预期。
券商似乎正在加速进入基金投顾赛道,迫不及待要从卖方投顾转向买方投顾。但事实上,这一转型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去年第一批机构开展基金投顾业务的时候,市场很帮忙。但如今市场行情清淡,才是真正考验机构投顾能力的时候。”有券商人士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众所周知,买方投顾不仅考验机构的投研和配置能力,更考验“顾”的陪伴式服务。但目前行业内具有专业投顾资质的人才本就稀缺,在市场行情不佳的情况下,策略收益回撤叠加投顾人员分身乏术,前期快速扩张的客户不免会出现流失。“一些机构签约资产增速已经放慢,甚至有的出现了负增长。”
与此同时,如何处理基金投顾与产品代销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券商们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首先,产品代销已是相当成熟的盈利模式,而基金投顾的普惠基因则决定了其短期无法贡献多少新增利润。一些券商即便意识到了基金投顾的发展空间,但考核激励导向仍是过去搞代销的那一套。“赚钱还是赚吆喝,成了机构不得不直面的难题。”
其次,不少头部券商也早就在代销产品过程中,尝试过投资组合顾问服务,与如今买方基金投顾几乎只是“半托”与“全托”的区别。既然过去就是用类似的方式开展代销业务,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那为何还要费劲转型基金投顾呢?
有券商人士认为,券商拿下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并上线相关服务,最大影响并非是业务模式的革新,而是将买方投顾思维进行了强化和明确,促使券商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入。而当前基金投顾试点机构迅速扩容,也正是监管希望推动更多机构站在客户立场代客理财,体现金融普惠价值。
“过去我们可能觉得基金投顾只是产品代销的一个补充,为有需求的客户提供多一种专业理财服务选择。但现在受线上渠道冲击,金融产品代销费也开始争相打折,未来产品代销在业绩贡献上的优势或许会逐渐模糊,基金投顾或许会成为新的突破口。”华南某券商财富管理部人士向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世界动态:商务部: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2023-01-18
- 天天讯息:又创纪录!北向资金本月净买入升2023-01-18
- 关注:同济大学教授黄运成:2022年科创板新2023-01-18
- 【天天时快讯】今天将有大动作?市场步步紧2023-01-18
- 新奥集团:数智化引擎打造更安全城市燃气2023-01-18
- 视灯指数 2022 年度视频号发展白皮书发布2023-01-18
- 有保障的个人小额借贷,认准微众银行的小额2023-01-18
- 【天天聚看点】周大生接待38位机构投资者调2023-01-18
- 当前简讯:建发股份入股、阿里巴巴换股,A股2023-01-18
- 顺网科技: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57.28万元,2023-01-18
- 环球消息!63亿“抄底”红星美凯龙,建发股2023-01-18
- 博时基金:把握“六新”投资方向 布局资产2023-01-18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2023-01-18
- 养元饮品:与“兔”共舞再推力作 携手G6662023-01-18
- 佰维存储: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前景2023-01-18
- 天天速讯:君实生物:将于近期与监管部门沟2023-01-18
- 深耕麻辣烫赛道,杨国福坚持品质创新,推动2023-01-18
- 海南发展: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38.09万元,2023-01-18
- 数码视讯: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2500.00元,2023-01-18
- 福瑞股份: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69.84万元,2023-01-18
- HALO HAPPY 兔 YOU|2023积分大派兑 这2023-01-18
- 易事特重组方案被深交所关注 要求说明交易2023-01-18
- 每日热点:强势反弹近三个月 中概股“春天2023-01-18
- 【全球时快讯】节前黄金消费暖意浓 多家上2023-01-18
- 世界今热点:A股资本举牌镜像:出手频次降2023-01-18
- 年关将至“囤金潮”来袭 黄金珠宝股表现强2023-01-18
- 环球要闻:东土科技:1月17日获融资买入4272023-01-18
- 【世界热闻】太阳能: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12023-01-18
- 深圳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下降超四成 免税店2023-01-18
- 集采开标 种植牙费用有望降低一半2023-01-18
精彩推荐
- 世界动态:商务部: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
- 【天天时快讯】今天将有大动作?市场步...
- 当前简讯:建发股份入股、阿里巴巴换股,A...
- 环球消息!63亿“抄底”红星美凯龙,建发...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
- 环球短讯!甘李药业(603087)1月17日主...
- 我国建筑市场发展将转向“宽进、严管、...
- 今日要闻!好口碑、硬实力,“华侨城团圆...
- 人口开始负增长,房价终于要被按住了?丨...
- 天天微速讯:碧桂园6.25亿美元优先票据...
- 深圳拟不再安排建设安居型商品房
- 世界最资讯丨人口步入负增长时代 统计...
- 全球快讯:华侨城A:2022年度合同销售额552.7亿元
- 天天要闻:王健林将万达酒店65.04%股权...
- 天天快看:统计局局长康义:房地产市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