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董相关规则将有更具体安排
新华财经北京11月30日电 记者29日获悉,相关部门正推进《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制定工作。该条例将对独董相关规则做出具体安排。
专家表示,证监会近日公布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规则(征求意见稿)》,是对既有独董规则的修正性重述,并非是对当前独董制度的改革。专家呼吁,着重从强化独董独立性、优化独董任职程序、强化激励机制、细化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重塑独董生态。
震动:独董职位成“烫手山芋”
被称为“中国集体诉讼第一案”的康美药业证券纠纷案于近日作出一审判决。在传递“零容忍”信号、发挥“惩首恶”作用的同时,该判决结果的强烈示范效应还深深地震撼了上市公司“独董圈”——康美药业5位时任独董被判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涉及金额上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自康美药业案一审判决作出至今,约40位A股上市公司独董辞职。一时间,独董“圈子”被推上风口浪尖,独董职位沦为“烫手山芋”。有“资深独董”因辞职举动招来坊间议论,还有上市公司因独董离职出现股价大跌,更有董责险因定位精准而爆红大卖……震动之下的“众生相”,以及不断揭开的“独董圈”现状,引起众人围观,更促使各方深思。
2001年,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独董,标志着独董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框架中的建立。然而,作为舶来品的独董制度并未发挥预期中的作用,康美药业案更是将对独董既不“独立”也不“懂事”的讨论引向深入。
“经过康美案,部分独董或许发现自己缺乏履职能力和条件,且该案独立董事承担的民事责任远高于收益,辞职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独董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在觉醒。该案也反映出独董的制度设计存在一些缺陷。各方应当借康美案这一契机反思:现在正处于‘十字路口’的独董制度应向何处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如是说。
针对近期较多独董辞职的现象,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独立董事委员会主任汤欣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担任独董是一项庄重使命。他呼吁,在新证券法施行,特别是标志性案例可能加快行业生态重塑的关键时期,更应三思而后行。“对于大多数治理良好或虽有瑕疵但对独董工作能够给予配合的公司,持续勤勉尽责,帮助公司改善工作,防范违规失范行为,是独董同仁的职责所在。”
“某种意义上,司法系统作出这样一个判罚,对于独董圈子来说也是好事,给全体独董同仁们敲响了警钟。”
近期,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独立董事委员会副主任刘纪鹏在回应辞任万润股份独董一事时说,“辞职纯属巧合,不会在关键时刻当‘逃兵’。”
尴尬:既不“独立”也不“懂事”
为什么在引入A股市场20年之际,独董制度陷入如此尴尬境地?
在专家看来,首先,人情社会下的独董选任机制决定了独董独立性的先天不足。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目前独董选任机制仍是过去的老一套,由大股东提名,上市公司支付报酬,这在很大程度上把独董的人身依附关系和上市公司大股东以及上市公司进行捆绑。因此,不少独董不能真正超脱、独立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其次,信息不对称、消息来源单一,造成独董履职基础不牢固,只能被动、片面地履职。“独立董事面临着无日常工作机构、无办公履职设施、无履职权威的‘三无’尴尬。信息不对称和来源单一,没有履职的常设和权威机制,造成独董很难主动履职和全面履职,往往只能被动履职和片面履职。”同时担任多家A股和H股公司独董的学者尹晓冰说。
再者,在现行薪酬津贴水平下,要求独董履行公司董事义务并承担相应责任也不现实。“我国独董平均年薪在8万元左右,只有其他董事的七分之一左右。薪酬水平过低是无法支撑独立董事履行公司内部董事职责的客观原因之一。”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曾洋称。
此外,独董积极履职缺乏细化和可操作的法律法规基础以及坚强后盾。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认为,目前,我国立法并没有将独董与其他董事、监事和高管的法律责任加以区分,独董承担的风险与其获得的职务收益之间可能出现严重失衡,致使履职积极性有所下降。
深思:独董生态亟待重塑
无疑,全面改革独董制度已迫在眉睫。专家建议,在追责动真格下重拳、促使独董归位尽责的同时,从长远来看,通过对独董制度权、责、利的全面重塑,从根本上补齐制度短板颇为重要。让中国独董真正做到既“独立”又“懂事”,应着重从强化独董独立性、优化独董任职程序、强化激励机制、细化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
“产生机制不够独立,造成独立董事履职缺乏独立性的坚实基础。”尹晓冰说,改革独立董事的产生机制尤为迫切,可考虑由交易所或投资者保护中心遴选建立独董库,再由交易所或投资者保护中心提名,通过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差额选举产生独董。这将优于目前上市公司主要管理者、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决定独董产生的机制。
让独董“懂事”,应改变独董获取信息不对称的现状。“独董专职化是改革方向。”刘俊海建议,推广专职的独董制度,“最好的办法是一位独董只负责一家公司,且独董要在公司坐班,坚持车间巡查、监督。”此外,北京邦道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发起人武绍智认为,公司应保证独董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全面信息。
完善独董的激励机制,对于不尽责的独董进行自律性惩戒,乃至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于积极尽责的独董应进行嘉勉。专家建议,建立声誉评价体系,加大对独董的负向激励。“可通过建立独董市场负面清单和准入制度,一旦独董因个人原因,导致所在公司破产或涉嫌违法违规,其将面临个人声誉的重大损失,甚至面临终身禁入资本市场的严厉处罚。相较于正向的经济利益激励,根植于声誉的负向激励,或许更能调动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加入独董队伍。”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说。尹晓冰建议,建立独董履职的科学标准和客观考核机制,独董的薪资津贴要根据履职考核结果差异化发放。
此外,细化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厘清勤勉尽责义务和赔偿责任。“应构建独董有限责任制度,对独董与其他董事、监事、高管实施违规分类处罚,并依据其过错大小以及津贴总额合理限定独董的赔偿数额。比如,日本公司法以董事从其任职公司获取的一定年度平均薪酬、津贴的总额为限承担责任的实践,判处独董依其过错大小、以其收入总额为限对投资者的损失承担相应责任。”李维安说。
汤欣透露,最高人民法院正在修改完善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相关司法解释,这将是该项司法文件自2003年制订以来的重大发展。“在独董的民事责任方面,期待其对于证券法的责任条款进行合理解释。一方面,为独董履职维持法律责任的外部压力;另一方面,对勤勉尽责的独董提供减免责任的现实机会。”他说。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世界动态:商务部: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2023-01-18
- 天天讯息:又创纪录!北向资金本月净买入升2023-01-18
- 关注:同济大学教授黄运成:2022年科创板新2023-01-18
- 【天天时快讯】今天将有大动作?市场步步紧2023-01-18
- 新奥集团:数智化引擎打造更安全城市燃气2023-01-18
- 视灯指数 2022 年度视频号发展白皮书发布2023-01-18
- 有保障的个人小额借贷,认准微众银行的小额2023-01-18
- 【天天聚看点】周大生接待38位机构投资者调2023-01-18
- 当前简讯:建发股份入股、阿里巴巴换股,A股2023-01-18
- 顺网科技: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57.28万元,2023-01-18
- 环球消息!63亿“抄底”红星美凯龙,建发股2023-01-18
- 博时基金:把握“六新”投资方向 布局资产2023-01-18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2023-01-18
- 养元饮品:与“兔”共舞再推力作 携手G6662023-01-18
- 佰维存储: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前景2023-01-18
- 天天速讯:君实生物:将于近期与监管部门沟2023-01-18
- 深耕麻辣烫赛道,杨国福坚持品质创新,推动2023-01-18
- 海南发展: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38.09万元,2023-01-18
- 数码视讯: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2500.00元,2023-01-18
- 福瑞股份: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69.84万元,2023-01-18
- HALO HAPPY 兔 YOU|2023积分大派兑 这2023-01-18
- 易事特重组方案被深交所关注 要求说明交易2023-01-18
- 每日热点:强势反弹近三个月 中概股“春天2023-01-18
- 【全球时快讯】节前黄金消费暖意浓 多家上2023-01-18
- 世界今热点:A股资本举牌镜像:出手频次降2023-01-18
- 年关将至“囤金潮”来袭 黄金珠宝股表现强2023-01-18
- 环球要闻:东土科技:1月17日获融资买入4272023-01-18
- 【世界热闻】太阳能: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12023-01-18
- 深圳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下降超四成 免税店2023-01-18
- 集采开标 种植牙费用有望降低一半2023-01-18
精彩推荐
- 世界动态:商务部: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
- 【天天时快讯】今天将有大动作?市场步...
- 当前简讯:建发股份入股、阿里巴巴换股,A...
- 环球消息!63亿“抄底”红星美凯龙,建发...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
- 环球短讯!甘李药业(603087)1月17日主...
- 我国建筑市场发展将转向“宽进、严管、...
- 今日要闻!好口碑、硬实力,“华侨城团圆...
- 人口开始负增长,房价终于要被按住了?丨...
- 天天微速讯:碧桂园6.25亿美元优先票据...
- 深圳拟不再安排建设安居型商品房
- 世界最资讯丨人口步入负增长时代 统计...
- 全球快讯:华侨城A:2022年度合同销售额552.7亿元
- 天天要闻:王健林将万达酒店65.04%股权...
- 天天快看:统计局局长康义:房地产市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