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亿元资金流入香港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ETF
香港市场中资债券ETF正成为海外机构积极布局的“香饽饽”。
数据显示,10月底以来,香港上市直接投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ETF净流入超过13亿美元,就是一个月时间内这些债券ETF引来百亿级人民币的净流入。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净流入或主要来自于机构,其中包括各国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及家族办公室等,这一趋势或延续。
超百亿资金流入香港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ETF
根据不完全统计,香港上市直接投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ETF净流入超过13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的流入发生在10月底指数纳入开始之后,这也意味着最近一个月,这些债券ETF引来百亿级人民币的净流入。
部分ETF产品受到较大规模的净申购,尤其是彭博的数据,CSOP Bloomberg China Treasury + Policy Bank Bond Index ETF年初至今已获得逾7.5亿美元的净流入,若计入南方东英在新加坡上市的ICBC CSOP FTSE Chinese Government Bond Index ETF的净流入,今年净流入香港新加坡两地上市的南方东英人民币债券ETF的资产已接近10亿美元 (9.84亿美元,截至2021年11月17日)。而这些同样发生在近一个月时间内。
南方东英相关人士表示,这是在全球指数纳入中国国债的大背景下,境外投资者追求中国国债布局的一个体现。相对于传统发达国家政府债,中国国债及政金债收益率更加有吸引力,而其债券主权评级(A+/A1)则可以和一些发达国家比肩。另外在纳入进行的同时,中国国债的流动性也在不断改善。
而谈及认购的机构,上述人士表示,就观察而言,境外的机构投资者是指数纳入后资金流入最大的投资者,可能的机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各国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及家族办公室等等。
“在过去五年央行的努力下,境外对中国国债的认可度逐渐提升,持续加大配置力度,但由于海外缺乏国债ETF工具,境外投资者一般是通过QFII、债券通或者CIBM进入国内市场做直接投资国债,但需要搭建完整的交易团队,成本比较高,或者委外给具备交易能力的专业机构管理。” 融通中国概念债券基金经理成涛表示,香港国债ETF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工具,成本低,配置便利,并且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也逐渐升高,这给投资者提供了比较好的赚钱窗口,这也是短期内促使资金配置的重要原因。
成涛还认为,由于目前国债ETF的规模还不够大,因此主要是中小型投资机构或者海外多资产策略基金通过ETF进行资产配置,这些机构的特点是对中国国债具备专业的理解和投资能力,有意愿进行配置,但由于资金有限,搭建完整的交易团队成本太高,ETF正好可以解决了这一问题。而大型机构(如大型公募基金、保险公司、主权类资金)由于资金体量大,目前ETF的流动性还无法容纳他们入场,只能选择直投或者委外的模式。
净申购趋势或延续人民币资产吸引力较大
“该趋势在中长期会继续,除了被动型指数投资资金以外,寻求收益率改善或有资产配置需求的投资者也会助力该趋势。”南方东英相关人士直言这一净申购趋势还将继续。
上述人士表示,尽管中美利差收窄,目前的水平相对于历史均值仍有一定吸引力,另外国债和政金债的价格受到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撑。人民币则受惠于仍然强劲的外贸和债券指数纳入的资金,而近期的中美会谈也有助于人民币的稳定。
而成涛也认为,这一趋势能否延续取决于中国国债的投资价值和ETF规模的成长情况。当前中国国债在全球范围内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这是大家愿意投资国债ETF的基础,而国债ETF的便利性、跟踪基准的准确程度、规模和流动性等因素也是投资者是否选择这一工具进行中国国债投资的重要考量。个人比较看好后期随着更多机构的进入,国债ETF的规模和流动性形成良性循环,净申购的趋势会逐渐加速。
“现在是较好的配置时期。从短周期看,中国目前处在货币政策宽松周期,国债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间,与发达国家国债形成反差,是较好的入场时机。”成涛表示,从中长期看,中国国债的收益率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并且与发达国家国债的相关性较低,是非常好的分散化投资选择。此外,币值的稳定也是吸引海外投资者的重要原因,由于中国强劲的基础国际收支情况,人民币币值在中期更倾向于稳中走强,因此,投资人民币国债除了票息收入,还可能会获得汇率升值的收益。
数据也显示,中国在岸市场的重要性已经不容忽视。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达18万亿美元,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市场。中国在岸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对全球投资者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机会。根据历史数据显示,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在岸债券的收益率较高,汇率波动性相对较低。此外,中国在岸债券和全球债券之间的低相关性也会为投资者提供更大的投资组合多样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几年里,境外投资持续流入中国在岸市场。截至2021年7月,外国机构持有超过3.7万亿人民币(超过5,800亿美元)的中国在岸债券。尽管数额可观,是2015年的5倍,但外资持有比例仍低于3%,这意味着全球机构的投资仍旧过低。若中国在岸债券被完全纳入全球三大固定收益指数,预计将吸引约3,2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世界动态:商务部: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2023-01-18
- 天天讯息:又创纪录!北向资金本月净买入升2023-01-18
- 关注:同济大学教授黄运成:2022年科创板新2023-01-18
- 【天天时快讯】今天将有大动作?市场步步紧2023-01-18
- 新奥集团:数智化引擎打造更安全城市燃气2023-01-18
- 视灯指数 2022 年度视频号发展白皮书发布2023-01-18
- 有保障的个人小额借贷,认准微众银行的小额2023-01-18
- 【天天聚看点】周大生接待38位机构投资者调2023-01-18
- 当前简讯:建发股份入股、阿里巴巴换股,A股2023-01-18
- 顺网科技: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57.28万元,2023-01-18
- 环球消息!63亿“抄底”红星美凯龙,建发股2023-01-18
- 博时基金:把握“六新”投资方向 布局资产2023-01-18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2023-01-18
- 养元饮品:与“兔”共舞再推力作 携手G6662023-01-18
- 佰维存储: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前景2023-01-18
- 天天速讯:君实生物:将于近期与监管部门沟2023-01-18
- 深耕麻辣烫赛道,杨国福坚持品质创新,推动2023-01-18
- 海南发展: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38.09万元,2023-01-18
- 数码视讯: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2500.00元,2023-01-18
- 福瑞股份: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69.84万元,2023-01-18
- HALO HAPPY 兔 YOU|2023积分大派兑 这2023-01-18
- 易事特重组方案被深交所关注 要求说明交易2023-01-18
- 每日热点:强势反弹近三个月 中概股“春天2023-01-18
- 【全球时快讯】节前黄金消费暖意浓 多家上2023-01-18
- 世界今热点:A股资本举牌镜像:出手频次降2023-01-18
- 年关将至“囤金潮”来袭 黄金珠宝股表现强2023-01-18
- 环球要闻:东土科技:1月17日获融资买入4272023-01-18
- 【世界热闻】太阳能: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12023-01-18
- 深圳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下降超四成 免税店2023-01-18
- 集采开标 种植牙费用有望降低一半2023-01-18
精彩推荐
- 世界动态:商务部: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
- 【天天时快讯】今天将有大动作?市场步...
- 当前简讯:建发股份入股、阿里巴巴换股,A...
- 环球消息!63亿“抄底”红星美凯龙,建发...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
- 环球短讯!甘李药业(603087)1月17日主...
- 我国建筑市场发展将转向“宽进、严管、...
- 今日要闻!好口碑、硬实力,“华侨城团圆...
- 人口开始负增长,房价终于要被按住了?丨...
- 天天微速讯:碧桂园6.25亿美元优先票据...
- 深圳拟不再安排建设安居型商品房
- 世界最资讯丨人口步入负增长时代 统计...
- 全球快讯:华侨城A:2022年度合同销售额552.7亿元
- 天天要闻:王健林将万达酒店65.04%股权...
- 天天快看:统计局局长康义:房地产市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