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面财富、业绩注水、侵蚀利润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占比过高背后迷雾重重
应收账款是衡量上市公司经营性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
记者注意到,截至2021年9月30日,A股有102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超百亿元;327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于100%,其中123家上市公司1-9月份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3家上市公司已经“戴帽”。
“每个行业应收账款周期有很大不同,比如建筑行业,应收账款周期长,应收账款就会高,而零售行业周期短,应收账款就较低。”一位不愿具名的会计师向记者表示,“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期过长、占营业收入比过高,是行业地位不稳、客户回款不佳的表现,会导致上市公司现金流紧缺,资金链出现紧张。”
应收账款增速过快业绩注水或有可能
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高、增速快是投资者时常要警惕的两个指标。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末,从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来看,327家上市公司该项指标高于100%,*ST金洲等8家ST公司及蓝盾股份的该项指标高于1000%。从应收账款的增速来看,669家上市公司截至9月末的应收账款同比增速超50%,257家上市公司该项指标超100%。
中国铁物截至2021年9月末的应收账款为108亿元,相比2020年年底63.6亿元的应收账款约,增幅为70.24%;而同比去年前三季度应收账款额度,增幅超1137%。
对于应收账款增长比例,中国铁物表示,主要系业务开拓,规模增长及业务结构的变化所致。据了解,中国铁物2020年度实施了股权无偿划转、重大资产出售、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配套募集资金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为以面向轨道交通产业为主的物资供应链管理及轨道运维技术服务和工程建设物资生产制造及集成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铁物的营收及净利润增速却远低于应收账款增速。中国铁物2021年三季报显示,公司1-9月份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97%。其中第三季度(7-9月份),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下滑40.5%。(中国铁物财务数据对比均为调整后数据)
云南白药在公布2021年三季度成绩单后,公司的赊销模式引发了关注。同花顺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云南白药的应收账款分别约为18.5亿元、20.4亿元、35.5亿元,分别占到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94%、6.87%、10.85%。而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云南白药的应收账款已经高达66.4亿元,较上年同期上涨135.92%。对于2021年三季度应收账款的大幅上涨,云南白药在财报中表示,主要是“省医药应收款增加”。
不过,应收账款增加并未带来业绩的大幅增长。数据显示,云南白药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83.63亿元,同比增长18.52%;实现净利润24.51亿元,同比下降42.38%,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63.94%。
“应收账款形成原因是企业的赊销,即企业销售产品账务上已经确认为收入,但是货款还没有收回。公司应收账款占同期主营业务的收入比例过高,这相当于部分收入是‘纸上富贵’。”一位企业财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应收账款占比过高:企业经营“成长性”几何?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末,15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超500亿元。其中,陕西建工等5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超1000亿元。
“应收账款高,终归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应收账款长时间无法收回,就会面临成为坏账的风险,成为坏账之后就会形成对公司利润的吞噬。不仅如此,应收账款对公司现金流的影响也是个大问题,公司运营中的人工、物料等都需要付出成本,如果现金流不足以支撑公司正常运转,就会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上述不愿具名的会计师向记者表示。
前段时间受到多家机构调研的恒华科技,其三季报表现引发市场关注。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末,恒华科技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高达344.11%。近年来,恒华科技应收账款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公司应收账款为9.49亿元,2020年底攀升至12.77亿元,到今年前三季度应收账款已经达到13.69亿元。伴随着应收账款不断增加的是公司营业收入逐年降低。2018年以来,公司营业收入从11.84亿元下降至2020年的9.65亿元,且下降幅度还在不断扩大。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98亿元,降幅达22.77%。
针对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不断上涨的问题,恒华科技对表示,2015年以来,公司承接了一些客户的EPC(设计、采购、施工)业务,受到EPC项目执行周期较长、验收环节及审批流程等因素影响,致使公司的应收账款有所增加。2021年初,公司确立了“BIM平台软件及行业数字化应用和运营的服务商”战略定位,逐步清理退出垫资较多的EPC业务。
恒华科技财报显示,2018-2019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负值,2020年回正之后在今年前三季度又再度为负值。这种情况下公司如何维持正常运营?查询公告发现,2018年,恒华科技曾两次引入战投,之后又多次向银行申请授信,2019年,向中国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和兴业银行北京通州支行申请授信,授信期限为1年。2020年向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地坛支行等申请授信,授信期为1年。
今年公司又向宁波银行北京分行等申请综合授信,授信期为1年;并在三季报公布当天公布,向兴业银行北京通州北苑支行申请总额不超过4亿元的综合授信,授信期为1年。
这种操作方式是否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不断融资,是为了缓解应收款占比增加导致回笼资金不足而影响到日常经营的支出。这样处理,主要是在原本坏账的风险下、进一步增加新的资金成本负担。”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说。
对于现金流的问题,恒华科技对表示,伴随着公司战略及业务转型升级,盈利模式逐步多元化,公司现金流状况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应收账款调节利润企业营收“含金量”缩水
应收账款成为一些上市公司调节收入以美化业绩、甚至是虚增收入的会计处理方式。然而,一旦“暴雷”,会让上市公司终尝“苦果”。
陷入重整的*ST众泰就是其中之一。应收账款减值是*ST众泰持续亏损的重要原因。2017年度至2020年度,公司的应收账款分别为46.55亿元、62.18亿元、46.39亿元、33.34亿元。2017年以来,*ST众泰连续多年进行大额计提应收账款减值,其中,2017年至2018年应收账款减值额度相对较低,分别是2132.5万元、1.25亿元。而过了业绩对赌期,*ST众泰在2019年、2020年分别计提应收账款减值4.59亿元、36.86亿元。在2021年半年报发布时,*ST众泰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3.15亿元。另外,*ST众泰账上仍有大额应收账款。根据公司发布的2021年三季报,公司应收账款为2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74.8%。
对此,沈萌表示,“应收账款经常会出现一定比例的坏账,原因在于对方的支付能力有问题,而企业又希望能产生更高的销售收入,这就必然导致企业的销售成本在计提后变相增加,侵蚀利润空间。”
海伦哲股东内斗曝光了往年的并购暗雷,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其中,焦点之一是海伦哲并购连硕科技被举报存在通过应收账款虚增收入。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向记者表示,人为调节利润肯定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为保持对外业绩披露的稳定夸大经营成果,或者为避税虚减收入、不合理计提坏账准备等都涉嫌违规。比如公司将已经损失的资产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使亏损不体现出来并虚增利润。再如不少企业明知某些高龄应收账款已成坏账‚但为了虚增利润不予冲销‚或者为了隐匿利润而多提准备金。这些都损害了公众和中小股东的知情权,需要强化审计监督和违规追责,形成震慑效应。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世界动态:商务部: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2023-01-18
- 天天讯息:又创纪录!北向资金本月净买入升2023-01-18
- 关注:同济大学教授黄运成:2022年科创板新2023-01-18
- 【天天时快讯】今天将有大动作?市场步步紧2023-01-18
- 新奥集团:数智化引擎打造更安全城市燃气2023-01-18
- 视灯指数 2022 年度视频号发展白皮书发布2023-01-18
- 有保障的个人小额借贷,认准微众银行的小额2023-01-18
- 【天天聚看点】周大生接待38位机构投资者调2023-01-18
- 当前简讯:建发股份入股、阿里巴巴换股,A股2023-01-18
- 顺网科技: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57.28万元,2023-01-18
- 环球消息!63亿“抄底”红星美凯龙,建发股2023-01-18
- 博时基金:把握“六新”投资方向 布局资产2023-01-18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2023-01-18
- 养元饮品:与“兔”共舞再推力作 携手G6662023-01-18
- 佰维存储: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前景2023-01-18
- 天天速讯:君实生物:将于近期与监管部门沟2023-01-18
- 深耕麻辣烫赛道,杨国福坚持品质创新,推动2023-01-18
- 海南发展: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38.09万元,2023-01-18
- 数码视讯: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2500.00元,2023-01-18
- 福瑞股份: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69.84万元,2023-01-18
- HALO HAPPY 兔 YOU|2023积分大派兑 这2023-01-18
- 易事特重组方案被深交所关注 要求说明交易2023-01-18
- 每日热点:强势反弹近三个月 中概股“春天2023-01-18
- 【全球时快讯】节前黄金消费暖意浓 多家上2023-01-18
- 世界今热点:A股资本举牌镜像:出手频次降2023-01-18
- 年关将至“囤金潮”来袭 黄金珠宝股表现强2023-01-18
- 环球要闻:东土科技:1月17日获融资买入4272023-01-18
- 【世界热闻】太阳能: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12023-01-18
- 深圳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下降超四成 免税店2023-01-18
- 集采开标 种植牙费用有望降低一半2023-01-18
精彩推荐
- 世界动态:商务部: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
- 【天天时快讯】今天将有大动作?市场步...
- 当前简讯:建发股份入股、阿里巴巴换股,A...
- 环球消息!63亿“抄底”红星美凯龙,建发...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
- 环球短讯!甘李药业(603087)1月17日主...
- 我国建筑市场发展将转向“宽进、严管、...
- 今日要闻!好口碑、硬实力,“华侨城团圆...
- 人口开始负增长,房价终于要被按住了?丨...
- 天天微速讯:碧桂园6.25亿美元优先票据...
- 深圳拟不再安排建设安居型商品房
- 世界最资讯丨人口步入负增长时代 统计...
- 全球快讯:华侨城A:2022年度合同销售额552.7亿元
- 天天要闻:王健林将万达酒店65.04%股权...
- 天天快看:统计局局长康义:房地产市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