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财经】卫龙美味IPO通过港交所聆讯 半年营收23亿元
新华财经郑州11月15日电 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15日消息称,已通过港交所聆讯,并披露聆讯后资料集。这意味着卫龙即将正式登陆港股资本市场。
卫龙主要从事辣味休闲食品。据其在港交所披露的招股书,2020年卫龙在中国所有辣味休闲食品企业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5.7%(按零售额计),且在调味面制品及辣味休闲蔬菜制品细分品类的市场份额均排名第一。
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卫龙营收分别为27.5亿元、33.84亿元、41.2亿元以及23亿元。以此计算,最近三年(2018年-2020年),卫龙营收的年复合增长率达22.4%。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该增速远超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同期4.1%的年复合增长率。
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卫龙分别实现净利润4.76亿元、6.58亿元、8.19亿元以及3.58亿元。
从净利率来看,2020年卫龙净利率达19.9%。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该净利润率同样高于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约10%的平均净利润率。
卫龙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两大产品板块。今年上半年,卫龙调味面制品营收14亿元,占比60.9%;蔬菜制品营收7.9亿元,占比34.4%。值得注意的是,卫龙蔬菜制品占比由2020年上半年的25.1%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4.4%,增长了9.3个百分点。
卫龙在招股书中提到,截至2021年6月30日,其在河南省拥有四个工厂,分别为平平工厂、漯河卫来工厂、驻马店卫来工厂及卫到工厂。2021年上半年,卫龙4家工厂实际产量11.8万吨。产量最大的平平工厂上半年实际产量4.3万吨,占到卫龙总产量的36.48%。4家工厂产能利用率在58.6%-78.2%之间。
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1胡润百富榜》中,来自卫龙的刘卫平、刘福平两兄弟成为“河南团”中当之无愧的黑马,以280亿身家并列河南上榜企业家第2,居总榜单第223位,这也是他们首次登上富豪榜。22年前,湖南人刘卫平、刘福平兄弟到河南省漯河市创业,把一根辣条做成红遍全球的“网红食品”。而随着卫龙即将进入资本市场,刘卫平、刘福平两兄弟身家也有望水涨船高。
2021年10月,大河报·大河财立方推出“新生代·新创业”特别报道,关注中原大省全新崛起的创业创新力量,下文为专访卫龙食品创始人刘卫平报道原文:
600亿“零食茅”冲刺IPO卫龙食品刘卫平22年创业路
2019年初,记者终于敲开了刘卫平的门。2020年初,再见刘卫平。这位辣条企业的传奇创始人,对媒体似乎有种天然的疏离,但敞开心扉之后,就如辣条一般,性格直爽热烈。他又似乎是个矛盾体,说起企业经营、处世哲学,他侃侃而谈;但是对于外界赋予企业的种种评价,他佛系且淡然,一如甚嚣尘上近三年的赴港上市传闻。
“上市也许是我们的一个过程,但不是目标和结果,走到哪里该上就上了。目前并没有一定要上的想法。不为上市而上市,不着急,顺其自然。”两年前刘卫平曾对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说。
2021年5月13日,卫龙食品上市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正式启动 IPO,估值超600亿元,接近良品铺子、洽洽食品、三只松鼠三家休闲食品公司的市值之和。这家熟悉又神秘的休闲食品龙头终于走上台前,刘卫平也再度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回首创业路,其背后究竟有哪些故事?
从湖南到河南一场说走就走的创业
刘卫平清晰地记得他来到河南的日子。
1999年8月4日,来自“将军之乡”湖南平江的刘卫平,像家乡的前辈们那样,凭着一腔热血,离开家乡一路向北,从平江到长沙,从长沙到郑州。1999年8月5日凌晨3点,2153次列车到站,刘卫平首次从郑州踏上了河南漯河的土地。
也许没人相信,刘卫平创业选辣条,仅仅源于他的一个想法和一张地图。
“1997年、1998年,我在广东的一家台湾工厂打工,两三千人的工厂,管理非常好。我就想学着别人的模式,自己做做看。”刘卫平说,“平江是辣条的发源地,我当时有好多老乡在西安和洛阳,但它们不在主干线。我就找来一幅地图,沿着主干线划了一下,圈定了郑州和漯河,因为双汇选定了后者。”
仅仅两天时间,刘卫平就将产品定了下来,让弟弟从家乡带人到漯河开始创业。从小作坊开始生产,他们买了一些锅盆,从老家带来人造肉、豆皮,拌上湖南的辣味,就开始到市场上销售,反响还不错。卫龙辣条的首次进阶是在2000年。
2000年的某一天,刘卫平与老乡一起吃饭,发现了一种叫“凉皮”的食物。当时正值黄豆大幅涨价,而黄豆是生产豆皮、酱干的原料,因此导致豆皮、酱干行情持续走低。刘卫平发现凉皮刚好口感不错,价格也比较低,就萌生了学习凉皮做法的念头。虽然后来发现这种方法行不通,但升级产品的想法自此一直留在他的心里。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卫平看到了牛筋面,并受此启发改进磨具,并特意添加了焦糖和湖南辣椒面,生产出一款全新的产品。因产品形似鳝鱼,叫做“鳝鱼条”,也称“鱼条”。自此,卫龙辣条正式进入了牛筋面生产领域。
2002年左右,经湖南人改进设备,卫龙辣条牛筋面生产量猛增,从一台机器逐步增加到几十台。“鱼条”也因其具有的独特辣味,被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称为“辣条”。
同一时期,“卫龙”商标成功注册,“卫龙辣条”正式诞生。
意外走红打通“任督二脉”开启网红营销路
早期的辣条生产企业野蛮生长,由于生产技术和门槛要求较低,产品价格也低廉,导致小作坊式生产出现爆发式无序增长,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辣条”也成为垃圾食品的代名词。
从湖南到河南,千里迢迢前来创业的刘卫平,不甘于此。
他以食品安全风暴为契机,陆续在卫龙内部建立起产品技术标准体系、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还聘请了一批拥有专业团队的质检机构。一改传统辣条生产企业的无序生产,建立起标准化的现代企业流程。这也为卫龙后续的“走红”埋下了种子。
2018年初,国人自发发起抵制韩国乐天的行动。卫龙辣条通过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宣布所有产品从乐天下架,并称今后将不再与乐天合作、供货。这种“坚决不留一根辣条给乐天”的行为,被网友盛赞气场两米八。
“当时我们负责营销的是一个90后的年轻人,事件发生后,大家都比较热血,就说我们也不和他们玩了,因此就从乐天下架了产品,并发了微博。当时我们没想太多,更没想到会引起那么大的震动,无意间成了网红。”说起当年事,刘卫平至今仍觉得意外。
后来,一些不实报道给辣条行业带来信任危机。卫龙“误打误撞”,竟打通了网红营销的“任督二脉”。
“当时直播才刚刚兴起,我们和暴走漫画也刚好在谈合作,就跟张全蛋说能不能给我们搞个直播。他来了之后,就在我们车间转了一圈儿,一个小时的在线观看量就有二三十万,转发量、点击量都很大。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大家才觉得‘哦,原来辣条企业还能是这样’。”刘卫平笑称,这一次“走红”完全是被逼出来的。
随后,苹果极简风、怀旧课件风、东北大花袄、炫酷网游风⋯⋯不管什么风格的营销设计,卫龙都能手到擒来,实力诠释了“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做不到”,被网友称为“设计界的泥石流,被辣条耽误的脑洞扛把子”。
启动赴港上市如何保住“扛把子”地位?
如今,凭借超前的市场销量与“出圈”的营销手段,卫龙在辣条界“扛把子”的地位,已是牢牢不可撼动。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卫龙在中国休闲食品市场3000家年营收超过2000万元的本土及跨国休闲食品公司中排名第11位,在本土公司中排名第7位。按零售额计,占整体市场份额的1.2%。
具体到辣味休闲食品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0年中国前五大辣味休闲食品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10.7%,卫龙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为5.7%。按零售额计,卫龙是行业第二名市场份额的3.8倍,超过第二至第五名企业市场份额之和。
今年5月份,倡导“佛系”上市的卫龙食品终于定音:已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正式启动 IPO,冲刺“辣条第一股”。
而在3月份,包括中信产业基金、高瓴资本、腾讯、云锋基金、红杉资本、厚生投资、海松资本等多家机构纷纷投资卫龙。卫龙估值约93.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逾600亿元,接近良品铺子、洽洽食品、三只松鼠三家休闲食品公司的市值之和。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卫龙食品的总收入分别达到27.52亿元、33.85亿元及41.20亿元,2018年至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4%。该增速超过国内休闲食品行业同期4.1%的年复合增长率。公司的净利润率在2020年达到19.9%,同样远高于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约10%的平均净利润率。
2018年-2020年,卫龙的毛利率分别为34.7%、37.1%、38.0%,连续两年保持增长,净利率分别为17.29%、19.44%、19.90%。而三只松鼠2020年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3.90%、3.08,洽洽食品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31.89%、15.22%。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0年,按零售额计算,中国辣味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570亿元。2020-2025年,预计年复合增长率达10.4%,优于同期休闲食品行业整体年复合增长率7.3%。至2025年,辣味休闲食品行业潜在市场总规模将达到人民币2570亿元,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不过,随着健康消费理念愈发深入人心、食品安全问题愈抓愈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资本市场变革加剧,卫龙能否保持领先地位,实现更进一步的进阶?对于创始人刘卫平来说,是巨大考验。
在招股书中,卫龙食品这样总结下一步的发展:持续投入品类与品质建设,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重点加强食品安全与品质管控核心能力建设,优化从源头到终端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继续深耕品牌建设,精进用户运营。拓展经销网络的广度和深度。加强数智化建设,以提高运营效率。巩固生产制造和研发能力优势,战略性扩张生产力。(作者系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陈玉尧)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世界动态:商务部: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2023-01-18
- 天天讯息:又创纪录!北向资金本月净买入升2023-01-18
- 关注:同济大学教授黄运成:2022年科创板新2023-01-18
- 【天天时快讯】今天将有大动作?市场步步紧2023-01-18
- 新奥集团:数智化引擎打造更安全城市燃气2023-01-18
- 视灯指数 2022 年度视频号发展白皮书发布2023-01-18
- 有保障的个人小额借贷,认准微众银行的小额2023-01-18
- 【天天聚看点】周大生接待38位机构投资者调2023-01-18
- 当前简讯:建发股份入股、阿里巴巴换股,A股2023-01-18
- 顺网科技: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57.28万元,2023-01-18
- 环球消息!63亿“抄底”红星美凯龙,建发股2023-01-18
- 博时基金:把握“六新”投资方向 布局资产2023-01-18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2023-01-18
- 养元饮品:与“兔”共舞再推力作 携手G6662023-01-18
- 佰维存储: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前景2023-01-18
- 天天速讯:君实生物:将于近期与监管部门沟2023-01-18
- 深耕麻辣烫赛道,杨国福坚持品质创新,推动2023-01-18
- 海南发展: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38.09万元,2023-01-18
- 数码视讯: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2500.00元,2023-01-18
- 福瑞股份: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69.84万元,2023-01-18
- HALO HAPPY 兔 YOU|2023积分大派兑 这2023-01-18
- 易事特重组方案被深交所关注 要求说明交易2023-01-18
- 每日热点:强势反弹近三个月 中概股“春天2023-01-18
- 【全球时快讯】节前黄金消费暖意浓 多家上2023-01-18
- 世界今热点:A股资本举牌镜像:出手频次降2023-01-18
- 年关将至“囤金潮”来袭 黄金珠宝股表现强2023-01-18
- 环球要闻:东土科技:1月17日获融资买入4272023-01-18
- 【世界热闻】太阳能: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12023-01-18
- 深圳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下降超四成 免税店2023-01-18
- 集采开标 种植牙费用有望降低一半2023-01-18
精彩推荐
- 世界动态:商务部: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
- 【天天时快讯】今天将有大动作?市场步...
- 当前简讯:建发股份入股、阿里巴巴换股,A...
- 环球消息!63亿“抄底”红星美凯龙,建发...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
- 环球短讯!甘李药业(603087)1月17日主...
- 我国建筑市场发展将转向“宽进、严管、...
- 今日要闻!好口碑、硬实力,“华侨城团圆...
- 人口开始负增长,房价终于要被按住了?丨...
- 天天微速讯:碧桂园6.25亿美元优先票据...
- 深圳拟不再安排建设安居型商品房
- 世界最资讯丨人口步入负增长时代 统计...
- 全球快讯:华侨城A:2022年度合同销售额552.7亿元
- 天天要闻:王健林将万达酒店65.04%股权...
- 天天快看:统计局局长康义:房地产市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