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透露哪些变化?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闫鹏、吴燕婷) A股上市公司日前已披露完2021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双增长,但第三季度业绩环比增速明显放缓。
分析认为,A股前三季度整体业绩稳定向好,但受疫情持续影响、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因素影响,第三季度下游行业特别是偏消费行业增长节奏明显放缓,带动整体盈利增速回落。随着提价平稳落地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四季度利润承压情况或有所缓解,全年有望恢复至疫情前潜在增速水平。
A股前三季度业绩稳定增长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A股上市公司经营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前三季度业绩稳定增长。
上交所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沪市主板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3.44万亿元、归母净利润3.0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43%和27.14%。盈亏面上,沪市主板近九成公司实现盈利,亏损公司家数及金额持续收窄。
深市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也保持增长态势。据深交所统计,前三季度深市上市公司整体实现平均营业收入51.50亿元、净利润3.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20%和20.93%。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实体类上市公司业绩增幅高于整体水平。前三季度,沪市主板实体类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6.21万亿元、利润1.35万亿元,同比分别分别增长26.49%和52.69%,增幅均高于沪市整体水平。深市实体类公司业绩增速也均领先于整体。
“前三季度实体类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增长,一方面是实体经济走出疫情影响并逐渐恢复至常态,另一方面,与实体产业特别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有直接关系,该类上市公司营收规模居A股特别是沪市主板前列,无疑会带动整体市场业绩出现积极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鹏说。
从财务指标看,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实体企业的业绩高于整体水平,主要系实体企业前三季度经营效率持续提升叠加负债水平有所下降,以及国家针对疫情影响提供减税降费政策红利。此外,在近两年宏观政策的有效推动下,金融向实体经济让利成效显现。
第三季度盈利增速明显放缓
虽然A股前三季度整体业绩向好,但单季度业绩环比增速明显放缓,并且有部分行业经营情况不容乐观。
从沪市主板看,若单看三季度,该板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出现环比下滑,分别下降1.92%、6.38%;同样,深市上市公司业绩季度环比增速也出现放缓,亏损公司家数及金额有所上升,15家公司亏损超10亿元。
在行业层面上,第三季度部分行业受宏观调控政策及上游原材料供应紧张影响,经营压力加大。如沪市主板火电企业在煤炭供应紧张且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下,第三季度出现大额亏损。同样,深市中农林牧渔、休闲服务、商业贸易、房地产、公用事业等行业公司业绩呈下滑态势。
不难发现,三季度经营走弱的行业大多集中在产业链的下游。这主要是受大宗商品市场供需错配,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受阻影响,从而造成原材料、资源品价格上涨,让下游行业利润普遍承压。
国元证券认为,10月以来疫情散发、多发态势更为明显,且限碳、缺电均对生产有一定抑制,发改委一系列“组合拳”抑制煤价上涨改善缺电情况,但生产端和需求端仍面临下行压力,对于四季度企业经营环境有不利影响,仍需注意四季度企业利润增速低于预期的可能。
不过,从发改委公布的最新经济数据看,下游消费市场已有回暖迹象,并且近期多家食品、造纸等消费类上市公司纷纷宣布上调产品价格。陈雳认为,随着提价平稳落地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四季度利润承压情况或有所缓解,部分消费企业有望实现边际改善。
在张鹏看来,A股上市公司经营与中国宏观经济演变高度一致。受多重因素影响,A股公司经营也走出一季报报复性上涨、二季报增速下降、三季报明显放缓的节奏。随着第四季度经济逐步走出阴霾,A股全年业绩会保持较高增速,恢复至疫情前潜在增速水平。
新兴产业展现较强发展势头
在第三季度盈利放缓的背景下,战略新兴产业顺应高质量发展方向,体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活力。
从沪市主板看,战略新兴行业表现优于传统产业。其中,航空航天装备、电气机械制造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40%;半导体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实现翻番式增长,单季同比增速达83.07%。
同样,科创板、创业板战略新兴产业公司业绩表现也颇为优异。以新能源车产业为例,受益于“双碳”目标的推进,创业板新能源车产业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平均营业收入80.71亿元、净利润7.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22%和107.02%;科创板六大战略新兴行业中,新能源行业以营业收入72%和归母净利润163%的增速位列第一。
可以看出,在创新驱动下,我国产业正朝着更契合时代发展的战略新兴领域迈进。这点在公募基金最新重仓股变化中也得到印证。
据天相投顾统计,公募基金三季报重仓第一股已从贵州茅台换为宁德时代,并且迈瑞医疗、隆基股份、比亚迪、亿纬锂能、紫光国微等多只新兴产业股票位于前50重仓股之列。
“计算机、通信、软件信息、汽车、电气机械、医药等新兴行业整体研发投入较高,支撑经营业绩高速增长。随着研发投入和产业投资的不断加大,我国实体产业有望向高质量转型。”陈雳认为,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和增长重要力量,未来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低碳环保等领域的投入,将在相应产业链上形成竞争优势,为中国经济稳健增长注入更多底气。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世界动态:商务部: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2023-01-18
- 天天讯息:又创纪录!北向资金本月净买入升2023-01-18
- 关注:同济大学教授黄运成:2022年科创板新2023-01-18
- 【天天时快讯】今天将有大动作?市场步步紧2023-01-18
- 新奥集团:数智化引擎打造更安全城市燃气2023-01-18
- 视灯指数 2022 年度视频号发展白皮书发布2023-01-18
- 有保障的个人小额借贷,认准微众银行的小额2023-01-18
- 【天天聚看点】周大生接待38位机构投资者调2023-01-18
- 当前简讯:建发股份入股、阿里巴巴换股,A股2023-01-18
- 顺网科技: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57.28万元,2023-01-18
- 环球消息!63亿“抄底”红星美凯龙,建发股2023-01-18
- 博时基金:把握“六新”投资方向 布局资产2023-01-18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2023-01-18
- 养元饮品:与“兔”共舞再推力作 携手G6662023-01-18
- 佰维存储: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前景2023-01-18
- 天天速讯:君实生物:将于近期与监管部门沟2023-01-18
- 深耕麻辣烫赛道,杨国福坚持品质创新,推动2023-01-18
- 海南发展: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38.09万元,2023-01-18
- 数码视讯: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2500.00元,2023-01-18
- 福瑞股份: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69.84万元,2023-01-18
- HALO HAPPY 兔 YOU|2023积分大派兑 这2023-01-18
- 易事特重组方案被深交所关注 要求说明交易2023-01-18
- 每日热点:强势反弹近三个月 中概股“春天2023-01-18
- 【全球时快讯】节前黄金消费暖意浓 多家上2023-01-18
- 世界今热点:A股资本举牌镜像:出手频次降2023-01-18
- 年关将至“囤金潮”来袭 黄金珠宝股表现强2023-01-18
- 环球要闻:东土科技:1月17日获融资买入4272023-01-18
- 【世界热闻】太阳能: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12023-01-18
- 深圳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下降超四成 免税店2023-01-18
- 集采开标 种植牙费用有望降低一半2023-01-18
精彩推荐
- 世界动态:商务部: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
- 【天天时快讯】今天将有大动作?市场步...
- 当前简讯:建发股份入股、阿里巴巴换股,A...
- 环球消息!63亿“抄底”红星美凯龙,建发...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
- 环球短讯!甘李药业(603087)1月17日主...
- 我国建筑市场发展将转向“宽进、严管、...
- 今日要闻!好口碑、硬实力,“华侨城团圆...
- 人口开始负增长,房价终于要被按住了?丨...
- 天天微速讯:碧桂园6.25亿美元优先票据...
- 深圳拟不再安排建设安居型商品房
- 世界最资讯丨人口步入负增长时代 统计...
- 全球快讯:华侨城A:2022年度合同销售额552.7亿元
- 天天要闻:王健林将万达酒店65.04%股权...
- 天天快看:统计局局长康义:房地产市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