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持续助力科技创新“开花结果”
自科创板推出以来,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不断增长,行业不断聚集,龙头企业不断涌现,创新技术不断突破。科创板已经成为国内优秀科技创新企业的竞技舞台,融通科技、资本与实业的血脉枢纽。
至今年10月底,共有352家科技创新企业登陆科创板,IPO融资近4400亿元,股票总市值近5万亿元,占同期A股IPO数量的38%、首发募集资金的41%。其中,“硬科技”行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三大先导产业上市家数分别为36家、76家、70家,已形成产业链示范效应。其中,集成电路企业已占A股集成电路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生物医药行业公司治疗领域涵盖癌症、艾滋病、乙肝、丙肝、水痘等多种疾病,高端装备制造涉及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
科创板公司立足科技创新,深耕科创主业,整体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实现了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大幅上升。2021年前三季度,科创板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839.57亿元,同比增长45.08%;归母净利润630.20亿元,同比增长64.01%;扣非归母净利润507.96亿元,同比增长39.25%。营业收入方面,九成公司实现营收增长,38家公司实现收入翻番。净利润方面,七成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80家公司增幅在100%以上,最高达290倍。
其中,科创板六大战略新兴行业均保持增长态势。集成电路产业链上,全球芯片产能紧缺的背景下,除中芯国际外的35家集成电路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44.28亿元、归母净利润85.47亿元,分别增长149%和197%。其中27家公司营收净利润双增长。例如晶晨股份和晶丰明源受益于下游消费电子需求旺盛,价格提升带来毛利率上涨,净利润同比增幅达到3875%和1819%。
特殊企业“后劲足”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特色的科创企业,科创板为其“量身定制”了五套不同的上市标准,给企业提供宽松的上市环境,允许各类符合科创板定位、具有“硬科技”实力的企业顺利登上资本市场舞台。
伴随前期研发成果落地,科创板19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的产品商业化进程不断加速,业绩持续向好。2021年前三季度,科创板未盈利企业营业收入合计为216.11亿元,同比增长126%,显著高于科创板整体水平;归母净利润合计为30.50亿元,较同期大幅减亏26.41亿元。其中,康希诺、艾力斯、泽璟制药和神州细胞4家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创新药企业,在报告期内首次向市场推出国产创新药,药品销售收入初具规模,在企业成长道路上竖起了新的里程碑,也展现出科创板包容性制度土壤的赋能成效。康希诺、振华新材、艾力斯和沪硅产业4家公司扭亏为盈,康希诺前三季度营收规模由567万元跃至30.9亿元,盈利规模由亏损1.8亿元扭转至盈利13.3亿元。
创新研发有成果
研发是科创企业发展的核心内驱力。2021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合计金额达376.68亿元,同比增长40%,投入金额已接近2020年全年水平。剔除采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公司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为13%,居A股各板块之首。其中,集成电路、医药制造、软件等行业研发投入占比居前,华润微、君实生物等15家公司研发投入在5亿元以上,金山办公、微芯生物等52家公司研发投入强度超过20%。
在这其中,募集资金是科创企业上市后加大研发、提升产能的重要基础,而募投项目是科创企业编制的关于募集资金运用的具体规划,是企业高速增长的有力支撑,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以半年报口径,截至2021年8月31日,当时331家科创板上市公司首发募投项目合计1358个,计划投资总额2763亿元,其中有超过一半的项目具有研发性质,计划投入募资金额占比67%,体现了科创板的“硬科技”特色。上市之后,科创板公司积极按照募集资金使用计划推进项目建设,截至2021年8月底,331家公司已累计投入938亿元,占预计募投项目总额的36%,整体投入进度与上市时间相匹配。
截止目前,科创板公司已有多个IPO募投项目在研发创新、产业化发展、升级扩产等取得了重要成果。部分公司募投项目实施成交显著,掌握了全球领先技术。睿创微纳成功发布全球首款8μm红外热成像探测器芯片,能够满足高端红外热成像仪轻量化、高性能的需求;微芯生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西格列他钠已在今年10月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PPAR全激动剂。如君实生物、乐鑫科技、中国通号、杰普特等,也分别在癌症治疗、物联网芯片、高铁控制系统、激光切割等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助力国产化。不少公司的产能扩张及升级项目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如中微公司投入1.8亿元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高端半导体装备研发与生产基地,提升我国在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的自立自强能力;安集科技的“集成电路材料基地项目”投资进度80.33%,预计2021年底可以完工投产,并产生经济效益。
留住人才有妙招
股权激励制度是科创板公司需求最为迫切、实践最为丰富的制度。与传统行业将股权激励视作“奢侈品”相比,对于人力资本密集性、智力资本密集性的硬科技、创新型企业,股权激励越来越成为“必需品”。
截至2021年9月底,科创板共有154家公司披露181份股权激励方案,板块覆盖率达到44%。成为科创公司吸引、留住人才的重要方式,且提升业绩效果初步显现。据统计,2021年9月底前发布股权激励计划的154家公司,前三季度合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0%,归母净利同比增长92%,均高于科创板整体增速。
除常态化激励外,另一项助力吸引人才的措施便是预留权益的广泛采用。181单激励方案中,149单设置预留份额,占比达82%;平均预留比例达15%。其中96单预留了15%-20%。预留份额的普遍安排,且预留比例接近顶格,反映出多数公司有意增强后续激励的灵活性,以满足人才引进和内部提拔的发展需要。“随着半导体设备行业对人才需求与日俱增,人才竞争不断加剧,公司需要给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更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以保证团队的稳定性。”中微公司目前的股权激励比例达到了90%以上的覆盖率。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世界动态:商务部: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2023-01-18
- 天天讯息:又创纪录!北向资金本月净买入升2023-01-18
- 关注:同济大学教授黄运成:2022年科创板新2023-01-18
- 【天天时快讯】今天将有大动作?市场步步紧2023-01-18
- 新奥集团:数智化引擎打造更安全城市燃气2023-01-18
- 视灯指数 2022 年度视频号发展白皮书发布2023-01-18
- 有保障的个人小额借贷,认准微众银行的小额2023-01-18
- 【天天聚看点】周大生接待38位机构投资者调2023-01-18
- 当前简讯:建发股份入股、阿里巴巴换股,A股2023-01-18
- 顺网科技: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57.28万元,2023-01-18
- 环球消息!63亿“抄底”红星美凯龙,建发股2023-01-18
- 博时基金:把握“六新”投资方向 布局资产2023-01-18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2023-01-18
- 养元饮品:与“兔”共舞再推力作 携手G6662023-01-18
- 佰维存储: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前景2023-01-18
- 天天速讯:君实生物:将于近期与监管部门沟2023-01-18
- 深耕麻辣烫赛道,杨国福坚持品质创新,推动2023-01-18
- 海南发展: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38.09万元,2023-01-18
- 数码视讯: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2500.00元,2023-01-18
- 福瑞股份: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69.84万元,2023-01-18
- HALO HAPPY 兔 YOU|2023积分大派兑 这2023-01-18
- 易事特重组方案被深交所关注 要求说明交易2023-01-18
- 每日热点:强势反弹近三个月 中概股“春天2023-01-18
- 【全球时快讯】节前黄金消费暖意浓 多家上2023-01-18
- 世界今热点:A股资本举牌镜像:出手频次降2023-01-18
- 年关将至“囤金潮”来袭 黄金珠宝股表现强2023-01-18
- 环球要闻:东土科技:1月17日获融资买入4272023-01-18
- 【世界热闻】太阳能: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12023-01-18
- 深圳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下降超四成 免税店2023-01-18
- 集采开标 种植牙费用有望降低一半2023-01-18
精彩推荐
- 世界动态:商务部: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
- 【天天时快讯】今天将有大动作?市场步...
- 当前简讯:建发股份入股、阿里巴巴换股,A...
- 环球消息!63亿“抄底”红星美凯龙,建发...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
- 环球短讯!甘李药业(603087)1月17日主...
- 我国建筑市场发展将转向“宽进、严管、...
- 今日要闻!好口碑、硬实力,“华侨城团圆...
- 人口开始负增长,房价终于要被按住了?丨...
- 天天微速讯:碧桂园6.25亿美元优先票据...
- 深圳拟不再安排建设安居型商品房
- 世界最资讯丨人口步入负增长时代 统计...
- 全球快讯:华侨城A:2022年度合同销售额552.7亿元
- 天天要闻:王健林将万达酒店65.04%股权...
- 天天快看:统计局局长康义:房地产市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