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引擎跑出“加速度” 硬科技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刚刚揭晓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名单中,科创板公司成为了一抹亮色,华润微、天合光能等一批上市公司的“身影”成为送给科创板特殊节点的礼物。3年来,从科创板这片“试验田”走出了一批成色足、科创实力硬的公司,而资本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催生更多的创新企业引领新旧动能转换,勇攀科学探索高峰,在资本市场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跑出属于硬科技的“加速度”。
入口:包容性助力硬科技上市
这份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名单,浓缩的是科创板公司深耕主业、埋头研发的日日夜夜,也是金融活水“雪中送炭”的微观投影。
主导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天合光能,曾经是一家美股退市企业。在A股的上市同行们借助资本市场纷纷驶上快车道之后,这家光伏龙头终于实现了国内上市,成为海外光伏行业龙头回归境内市场大军的领跑者。又如,子公司无锡华润上华上榜的华润微,更是科创板“多元化上市标准”的受益者,作为A股上市首家红筹,华润微的上市是资本市场对海外优秀公司抛出“橄榄枝”的最有力明证。作为科创板“新军”,今年上市的珠海冠宇、新风光也均有所斩获,这两家分别处于消费锂电池和新能源设备的公司,则是科创板不断扩容的新能源队伍的一份子。
这些专注不同领域、上市时间长短不一的科创板公司在科技创新竞技场“多点开花”,并非朝夕之功,而是创新要素和资本融合的水到渠成。
一批“硬科技”产业起来了。从科创板开板至2021年10月底,科创板共有352家公司上市,IPO融资近4400亿元,股票总市值近5万亿元,占同期A股IPO数量的38%、首发募集资金的41%。其中,科技含金量较高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三大先导产业上市家数分别为36家、76家、70家。发展至今,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聚集地,科创板集成电路企业已占A股集成电路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生物医药行业公司治疗领域涵盖癌症、艾滋病、乙肝、丙肝、水痘等多种疾病;高端装备制造涉及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
一批技术“实力派”被选出来了。3年来,累计已有27家特殊类型公司登陆科创板。其中,有代表“中国芯”最高制造水平的中芯国际、“带U上市”的我国第一大硅晶圆厂沪硅产业等22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有包括了CDR第一股九号公司在内的4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还有包括了康希诺、艾力斯在内的1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公司。这些原本无缘内地资本市场的科创实力公司在科创板实现了资本和技术的血脉相融。
“过去几年,公司营收虽然在快速增长,但高额的研发投入也导致持续的亏损,尚没有实现盈利,而正是科创板注重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技术实力和科技含量,淡化盈利指标的理念,才使像奇安信这样的科技型重研发企业上市成为可能。”奇安信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上市:科创“引擎”加足马力
“原本公司的研发团队储备了很多创新项目,但由于资金受限,无法进一步开展。上市带来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加快了企业研发项目的进展。”之江生物创始人、董事长邵俊斌这样说。
不敢上的项目敢上了、不敢做的产业培育也敢做了、不能投的技术有钱投了——这是很多科创板上市公司当家人的感触。募资在手的科创板公司在研发上持续发力、用股权激励“留住人才”,上市给这些企业的“科创引擎”带来了充沛动能。
搞研发不再“囊中羞涩”。科创板公司的募资很大比例投向了研发,按照半年报口径,当时331家科创板公司首发募投项目合计1358个,计划投资总额2763亿元,其中有超过一半的项目具有研发性质。上市之后,科创板公司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截至2021年8月底,上述公司已累计投资金额占预计募投项目总额的36%。尤其在研发创新方面,如睿创微纳、微芯生物等公司募投项目实施成效显著,掌握了全球领先技术;君实生物、乐鑫科技、中国通号、杰普特等也分别在各自优势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助力国产化。
创新人才不再后继乏人。堪称“A股最友好”的科创板股权激励制度,在科创板公司招揽人才、留住骨干方面功不可没。截至2021年9月底,科创板共有154家公司披露181份股权激励方案,板块覆盖率达到44%。科创板半导体、医药行业的股权激励实践尤为突出,不仅覆盖率高,而且典型案例涌现。“股权激励是我们上市前就想做的事情,很多海外工程师都非常看重这一部分,好在很快我们就推出了激励计划,而且不止一期。”最早一批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芯片行业某科创板上市公司道出了原委。
研发强度有了持续保障。2021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合计金额达376.68亿元,同比增长40%,投入金额已接近2020年全年水平。剔除采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公司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为13%,居A股各板块之首,且较2019年、2020年持续上升。其中,集成电路、医药制造、软件等行业研发投入占比居前,15家公司研发投入在5亿元以上,逾50家公司研发投入强度超过20%。
持续高研发投入促进创新成果涌现。科创板推出以来,2019年,科创板公司合计新增专利25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100余项。2020年,新增专利方面,科创板公司全年合计新增知识产权16300项,其中发明专利达到4500项。
激发创新产业“生命力”
科创板在播种创新种子的同时,也激起了更多创新产业链上下游的“一池春水”,与此同时,更多创新资本加速投入到科技创新的浪潮之中,点燃了更多新兴产业创新、兴业的希望。
上市之后,科创板公司围绕核心技术和主业,利用并购重组等工具快速切入周边赛道。数据显示,科创板资产交易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分别发生2单、44单和52单。围绕“硬科技”补核心技术、提技术精度、在单一主业之外进行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是重要方向。如成都先导收购Vernalis Limited,丰富和完善现有技术、降低技术单一的风险;天准科技收购德国MueTecAutomated Microscopy and Messtechnik GmbH,其拥有针对晶圆类产品的高精度光学检测技术,缩短了公司进入半导体领域的周期;半导体行业龙头公司利用参股、产业投资平台等形式,进行一体化平台的投资孵化,探索创新技术或者利润增长点等。“我们上市之前,一直羡慕一家大型医药研发企业的产业链投资,现在我们也有了这个实力。”一家芯片产业链公司董事长说。
产业资本优势“得天独厚”——科创板稳定的上市预期、快速循环的通道也让创新资本加速涌入这片热土。美国市值排名靠前的科技企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全部依靠资本市场培育而成。我国科创板的推出,带动更多区域成为创新发展的热土,更多资金向科创实体“细胞”输出。
“生物医药研发普遍是长周期,一个新药推出周期是8~10年时间,如果没有资本助力,很多好的想法无法落地。有了科创板,很多还未上市的企业,前期就受到更多资本关注,很多还没有盈利的企业也可以走向市场,对行业有很大促进。”一位科创板医药公司董事长说。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97%的科创板公司上市前获得创投资本支持,获投金额超过2700亿元,占科创板公司股权类融资总额的40%。创投机构新增投资国内科技创新企业的规模,由2018年的6466亿元持续扩大至2020年的8925亿元。
3年来,在这片资本市场支持创新驱动战略的试验田,越来越多硬科技的种子孕育出新芽,开花结果。随着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深化,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这一切也将厚植科创板的土壤,让这片试验田早日迎来百花齐放竞芬芳的一天。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世界动态:商务部: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2023-01-18
- 天天讯息:又创纪录!北向资金本月净买入升2023-01-18
- 关注:同济大学教授黄运成:2022年科创板新2023-01-18
- 【天天时快讯】今天将有大动作?市场步步紧2023-01-18
- 新奥集团:数智化引擎打造更安全城市燃气2023-01-18
- 视灯指数 2022 年度视频号发展白皮书发布2023-01-18
- 有保障的个人小额借贷,认准微众银行的小额2023-01-18
- 【天天聚看点】周大生接待38位机构投资者调2023-01-18
- 当前简讯:建发股份入股、阿里巴巴换股,A股2023-01-18
- 顺网科技: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57.28万元,2023-01-18
- 环球消息!63亿“抄底”红星美凯龙,建发股2023-01-18
- 博时基金:把握“六新”投资方向 布局资产2023-01-18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2023-01-18
- 养元饮品:与“兔”共舞再推力作 携手G6662023-01-18
- 佰维存储: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前景2023-01-18
- 天天速讯:君实生物:将于近期与监管部门沟2023-01-18
- 深耕麻辣烫赛道,杨国福坚持品质创新,推动2023-01-18
- 海南发展: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38.09万元,2023-01-18
- 数码视讯: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2500.00元,2023-01-18
- 福瑞股份: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69.84万元,2023-01-18
- HALO HAPPY 兔 YOU|2023积分大派兑 这2023-01-18
- 易事特重组方案被深交所关注 要求说明交易2023-01-18
- 每日热点:强势反弹近三个月 中概股“春天2023-01-18
- 【全球时快讯】节前黄金消费暖意浓 多家上2023-01-18
- 世界今热点:A股资本举牌镜像:出手频次降2023-01-18
- 年关将至“囤金潮”来袭 黄金珠宝股表现强2023-01-18
- 环球要闻:东土科技:1月17日获融资买入4272023-01-18
- 【世界热闻】太阳能:1月17日融券卖出金额12023-01-18
- 深圳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下降超四成 免税店2023-01-18
- 集采开标 种植牙费用有望降低一半2023-01-18
精彩推荐
- 世界动态:商务部: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
- 【天天时快讯】今天将有大动作?市场步...
- 当前简讯:建发股份入股、阿里巴巴换股,A...
- 环球消息!63亿“抄底”红星美凯龙,建发...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
- 环球短讯!甘李药业(603087)1月17日主...
- 我国建筑市场发展将转向“宽进、严管、...
- 今日要闻!好口碑、硬实力,“华侨城团圆...
- 人口开始负增长,房价终于要被按住了?丨...
- 天天微速讯:碧桂园6.25亿美元优先票据...
- 深圳拟不再安排建设安居型商品房
- 世界最资讯丨人口步入负增长时代 统计...
- 全球快讯:华侨城A:2022年度合同销售额552.7亿元
- 天天要闻:王健林将万达酒店65.04%股权...
- 天天快看:统计局局长康义:房地产市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