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价改迎顶层设计 重点领域价改迈向深水区
我国未来五年价格机制改革路线图正式出炉。《经济参考报》记者25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聚焦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加强和改进价格调控、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等四个着力点,对“十四五”时期价格机制改革重点任务作出部署。
业内人士指出,作为市场体系改革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此次价改服务于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侧重“碳达峰、碳中和”、水资源保护、市场竞争中性等中长期目标,对于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释放出对市场和民生领域的重磅利好。
“十四五”价改迎顶层设计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到2035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科学定价机制全面确立,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更加健全,公共服务价格政策基本完善,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价格政策体系基本建立。
同时,《行动方案》聚焦当前价格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找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加强和改进价格调控、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等四个着力点,对“十四五”时期价格机制改革重点任务作出部署。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罗志恒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价格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信号,市场配置资源有效的前提是价格能反映供需变化和竞争格局。当前的改革是联动和一体化的改革,是深层次、基础性的重大改革。此次价改服从和服务于“十四五”规划以及全面深化改革,从聚焦的任务看侧重“碳达峰、碳中和”、水资源保护、市场竞争中性等中长期目标,体现了系统改革和顶层设计的理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价格机制改革是市场体系改革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此次对价格机制改革的全面部署,对于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配置资源功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张立群表示,《行动方案》强调政府和市场各自作用范围的正确划分,具有重要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着力协调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不要过多干预,但一些基本公共服务该由政府来负责,在一些竞争性领域、自然垄断领域的产品定价等方面,政府是责无旁贷的,要通过改革把这些责任范围进一步理顺。”
价格机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回顾过去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价格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完善,截至目前,97%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形成;科学定价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推进政府定价项目清单化;降成本超1万亿元。
能源价格改革深入推进
“十三五”以来,我国持续深化能源价格改革,输配电、天然气管道运输等领域价格成本监管不断加强,竞争性环节价格逐步放开,但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根据《行动方案》,“十四五”时期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将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充分考虑相关方面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发挥价格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此,《行动方案》从能源供给、消费两方面提出了重点举措。
具体来看,一是促进能源供给结构低碳转型。持续深化水电、核电、天然气发电等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风电、光伏发电价格形成机制,落实新出台的抽水蓄能价格机制,建立新型储能价格机制,推动新能源及相关储能产业发展。继续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理顺输配电价结构,提升电价机制灵活性,促进新能源就近消纳以及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二是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完善针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加大实施力度,促进节能减碳等。
罗志恒表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能源供给低碳转型,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通过放开市场准入、阶梯定价等实现供给和需求端的低碳发展。
《行动方案》还提出“十四五”时期水资源价格改革的总体安排,统筹推进水利工程水价、农业水价、城镇供水价格、污水处理费一揽子改革,助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
民生商品价格调控将强化
保障粮油肉蛋菜等重要民生商品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事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意义重大。根据《行动方案》,“十四五”时期,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将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进产供储销各环节有效衔接。
为更好保障重要民生商品的有效供给和价格总体平稳,《行动方案》提出一系列重点举措,包括健全价格监测预测预警系统;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完善突发应急调控机制,健全以储备调控、进出口调节为主的调控手段,丰富和优化政策工具箱;坚持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框架不动摇,着力增强政策灵活性和弹性,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筑牢保供稳价基础。
“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稳价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粮食安全、经济安全问题,要实现政府收储与投放以及进出口调节相结合,保护农户及相关生产者的利益,熨平市场波动。”罗志恒说。
为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行动方案》还着力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效率,加快公共服务价格改革,提出完善学前教育收费政策、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价格机制、健全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等一系列措施。
展望下一阶段的改革,张立群指出,下一步还涉及要素市场,包括资金、劳动力、技术和土地等定价机制改革,这些方面的改革未来要在更深层面探索,推动整体价格机制更加完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走向成熟。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精彩推荐
- 港股大幅收涨,科技股集体走高
- 老虎证券:一季度总营收为8128万美元,...
- 4月份绿色债券发行超500亿元 数量同比...
- 今日申购及发行情况:崧盛股份 保荐...
- 今日上市及大概发行情况:百川畅银、泰...
- 实控人何享健启动增持 首轮大规模回购...
- 多机构传人员优化 在线教育监管力度趋严
- 华友钴业二度收购巴莫科技 标的业绩“...
- 多重因素导致大宗商品涨价 PPI下半年涨...
- 安井食品定增规模缩水18%至57.4亿 产销...
- 新能源积分交易价格最高涨9倍 交易价格...
- 私人银行业务竞争白热化:新经济新行业...
- 浪莎股份上演“天地板”坦言盈利能力不...
- 安踏体育盘中涨超3%,总市值为4206.38亿港元
- 三大指数午间休盘集体上涨,深成指涨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