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体制障碍建立稳定、完善、开放的制度体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据报道,“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全面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一系列新举措。不少网民认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要用改革的精神破除一切阻碍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因素,建立一个稳定、完善、开放的制度体系,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要树立全局性战略思维和宏观视野,建立一套衔接前后、连接城乡、和谐工农、创新发展的政策框架。
网民“张晓山”认为,乡村振兴,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公共财政及产业的投资要更多地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在经济上的差距短期内还难以缩小。政府要承担起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主体责任,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短板,最终做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不仅指数量,主要指质量。
网民“何广文”称,对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要通过整合特色优势产业、手工业资源,推进适度规模化经营、相对专业化发展;在规划的基础上,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品”,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培育龙头企业,品牌化建设,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在农业多元化上下功夫。推动“农业+”发展,实现农旅结合、农体结合。
网民“贺林平”提出,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例如,5G新基建应延伸到农村、农业,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工业互联网中的各项技术和应用,也可以加快向农业转化落地。
网民“周其森”建议,更加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强化农民主力军作用,让亿万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要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坚持农民的事农民来办,变“要我振兴”为“我要振兴”,增强农民群众的责任感和主动性;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发明和创造,及时加以推广,让农民的经验智慧变成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记者 陈伟 整理)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精彩推荐
- A股:三大指数下跌,下跌已经到位了吗?
- 玉米价格涨跌分化,生猪价格持续走跌
- 3月9日我国部分地区玉米价格行情汇总 ...
- 美国10年国债收益率继续上涨 港股科技...
- 利率走高大盘跌 全球银行股成为“避风港”
- A股三大股指低开低走 股市大跌或与这两...
- 3月9日济南市场热轧板卷价格行情 短期...
- 股指期货对冲 大盘都失守3400点
- 国泰中小盘成长混合(LOF)净值上涨1.71%...
- 基金重仓股再度杀跌 A股何时企稳?新产...
- 造车绯闻不断,手机制造商在犹豫什么?
- 2021年全国春运收官 预计共发送旅客8.7...
- 海信家电发布公告称:13亿元认购日本三...
- 业务、净收入全面提速,为公立学校提供...
- 今日油价|全国最新汽油、柴油价格(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