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胜生物——青蒿素衍生物合成的中国式产业链逆袭
自疫情加速了经济周期的演化,越来越多的行业也更快更早的进入内卷,资金、技术、设备、人才、信息等资源的缺乏是阻碍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公认的待解难题。
面对企业发展中所出现的新痛点,北京优客里邻传播顾问有限公司携手公司宝借助各自在企业服务和营销领域多年的深厚资源积累,联合推出了企服联盟赋能计划,并共同策划——企服联盟专精特新专项报道,目前已经汇集国内多家专精特新企业从企业生存现状,国家政策支持,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进行深度访谈。
威胜生物
疟疾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迄今依然是全球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972年,屠呦呦带队的北京中药所团队宣布发现能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的青蒿素;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ACTs)作为治疗恶性疟的一线药物;2015年,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屠呦呦获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医学奖,以表彰她在 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而在产业端,我国虽然有着丰富的青蒿资源,却一度因为提取技术上的劣势,尤其在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工艺上落后于印度等国家。国内青蒿素产业利润低薄且得不到快速的发展。
威胜生物就是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蒿素全产业链企业。到今天为止,威胜生物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青蒿素原料供应商。
从衍生物合成切入青蒿素全产业链
威胜生物团队以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作为切入点,通过近十年的技术研发,生产出包括青蒿素、双氢青蒿素、蒿甲醚、蒿乙醚、长春胺在内的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其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产业化技术,独占世界领先地位;威胜生物生产的长春胺也能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生产空白,解决国际卡脖子问题。几年前,印度的青蒿素衍生物生产,几乎对青蒿素衍生物生产形成垄断态势,其核心优势就在于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效率。经过团队数年的研发,目前威胜生物的青蒿素衍生物合成效率超过印度8%-10%,这也为公司后续青蒿素片剂、注射等制剂的研发打下一剂强心针。
解决了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这一“卡脖子”技术难点后,威胜生物团队将眼光瞄准产业上游:青蒿在我国有大范围的种植,源头资源优势是我国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生产的一大优势。如何提高青蒿素产量,以及如何提升青蒿中可提取的青蒿素含量,成为团队攻克的下一个难点。威胜生物联合中科院近物所,运用重离子辐照技术选育新品种。2020年,团队选育出的全国首批高含量青蒿新品种“科蒿1号”和“科蒿2号”将青蒿素从干叶含量1—1.2%提高到2%以上,目前均通过河南省中药材新品种鉴定。新品种的推广不仅让农民因为产量的提升获得更好收益,也让公司从更高的青蒿素含量中在加工成本获得更多优势。
从实验室走向乡间地头,用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一家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威胜生物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带领村民种植青蒿,公司董事长张梅还因此被村民们亲切得称为“青蒿公主”。从2003年开始,还在高校求学的张梅就开始与青蒿打交道,毕业后又进入了青蒿素提取厂工作。2012年,张梅与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创立威胜生物,立志打造全球领先的天然药物企业。
(实验室里的张梅董事长)
“如果农民们挣不到钱,以后谁给我们种青蒿?我们没有原料,我们的事业也没法做。必须让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的人都有合理的利润,这个产业才能健康,才能够有共同的激情把这个事做下去。”
在这样的信念的支撑下,张梅开始往产业链上游探索,在湖南永州和洞庭湖沿岸,张梅带动了近五万亩的青蒿种植。村民利用乡村闲置荒坡,用房前屋后的零碎土地种植青蒿,每亩土地增收达到2000元。
虽然在湖南的水土更有利于青蒿种植,青蒿素的提取效率也更高,但丘陵地形和房前屋后的种植特点使得青蒿的大规模机械化种植遭遇限制。张梅团队正在探索在新疆、河南等平原地区种植青蒿,以提高青蒿种植的机械化水平。一旦研发出在纬度较高的平原地区也能产出高含量青蒿,青蒿素产业必将能持续健康的发展,更多的造福人类。
带动农民种植青蒿,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农民的信任问题,也就是凭什么相信种植青蒿可以赚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威胜生物在农民种植青蒿之前,就与农民签订收购协议、商定收购价格。村民在种植青蒿之前,已经对自己的收益获得了基本的预期。
在这之后需要解决的就是标准化的问题,什么样的土地适合青蒿种植,培育过程中有哪些种植规范,在采收时间上有什么样的标准。只有在设定并严格执行一系列规范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未来十年,成为全球领先的天然药物企业
2022年,威胜生物成立十周年。回望创业初衷,张梅有颇多感概:“在我刚进入青蒿素行业的时候,国内有一些青蒿素提取厂,我们当时只做非常前端的青蒿素提取的工作,然后把青蒿素出口去海外,由国外药企进一步合成,成为青蒿素类药物。国外企业把收购价格压得很低,当时国内的青蒿素提取厂在亏钱,种植青蒿的农民也不赚钱。我就在想,那么好的中国传统中草药,不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多可惜。况且,国外的技术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壁垒,而且他们也不具备资源优势,他们只是比我们早起步了几年,那我们从现在开始,一年超越不了两年,三年,我们总能不断进步,超越他们。”
秉着这一初心,威胜生物进入孵化阶段,并于2016年孵化成功,开始产业化生产基地的建设;2020年5月,威胜生物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2022年8月,威胜生物通过复核,成为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张梅董事长本人也因为在带动村名种植青蒿方面的贡献,于2021年获得“第五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称号。
对于未来发展,张梅说,希望威胜生物继续扩大在青蒿素衍生药物产业链中的优势。同时,威胜生物要乘着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东风,开发一系列植物来源的天然药物,成为最好的天然药物企业。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热资讯!大部地区将出现大范围雨雪、大风、2023-01-11
- 环球快报:券商员工违规炒股 监管出手清理2023-01-11
- 【环球报资讯】2022年新能源车渗透率翻番 2023-01-11
- 政策利好频发 房企流动性紧张趋缓2023-01-11
- 每日看点!明星私募展望2023年投资:一个值2023-01-11
- 【当前热闻】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1月11日2023-01-11
- 环球即时:艾隆科技:1月10日获融资买入27.2023-01-11
- 全球今日讯!青云科技:1月10日融券卖出金2023-01-11
- 西力科技:1月10日获融资买入29.88万元2023-01-11
- 空客2022年共交付661架民用飞机2023-01-11
- 宝马去年在华纯电动车销量增长91.6%2023-01-11
- 【环球速看料】中科软董事长左春: 稳健“2023-01-11
- 要闻:传艺科技:已向两轮车和储能客户送出2023-01-11
- 天天热议:华龙证券IPO获受理2023-01-11
- 要闻速递:平安i贷贷款逾期21年多久上征信2023-01-11
- 捷报!中国长城擎天EF860双路服务器成功斩2023-01-10
- 从香气重新定义云南茶饮的代表作——麒麟大2023-01-10
- 微动态丨盛迅达拟出售对华立科技全部持股 2023-01-10
-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卖出0.06亿 内资无惧2023-01-10
- 环球新动态:田野股份:目前与汇源无合作,2023-01-10
- 新城发展:新城控股2022年累计合同销售金额2023-01-10
- 城投“惊雷”:谁为托底者托底?2023-01-10
- 天天微资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22年各车2023-01-10
- 百度李彦宏:自动驾驶率先进入商用的很可能2023-01-10
- 当前资讯!百度李彦宏:交通网络智能化改造2023-01-10
- 杭州市委书记刘捷调研蚂蚁集团等企业2023-01-10
- 焦点观察: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特斯拉降价2023-01-10
- 南充冬菜(宜宾芽菜配燃面味道一绝!本溪豆2023-01-10
- 北京天宁寺(天宁寺桥下空间提升利用试点探2023-01-10
- 【环球新视野】公司前线|岭南股份新增“数2023-01-10
精彩推荐
- 热资讯!大部地区将出现大范围雨雪、大...
- 要闻速递:平安i贷贷款逾期21年多久上征...
-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卖出0.06亿 内资无...
- 城投“惊雷”:谁为托底者托底?
- 世界今热点:豪宅市场冰火两重天,透露一...
- 天天百事通!华润置地获授35亿港元定期...
- 上市房企重组首单细节曝光 陆家嘴三年...
- 今亮点!新城控股:2022年商业运营收入10...
- 招商蛇口开年“动刀”,重仓城市重新布阵
- 天天最新:吉大正元: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
- 【天天新要闻】禹洲集团2022年销售额356...
- 央行:2022年住户贷款增加3.83万亿元
- 天天观焦点:远洋集团2022年协议销售额1...
- 前沿热点:央行: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
- 全球快看点丨强冷空气来袭!多地气温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