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露72年,植物饮72变!
上可以迎合疫情后期大健康环境下养生需求,下可以满足乳糖不耐受人群及蛋白饮品的多样性消费选择,植物饮怎么看都是一条好赛道。
随着素食浪潮的风行,植物饮的概念近两年大热。植物饮听起来是新生名词,其实并不算是新生事物。国人几千年来饮用的豆奶,统治708090后时代记忆的露露杏仁露,狂造营销宣称“补脑”的六个核桃,“从小喝到大”的椰树椰汁等都是植物饮料,归属植物饮类别。
“植物饮”概念最早来自国外,属于植物基食品的一种。从2020年5月瑞典品牌OATLY与星巴克合作,将燕麦拿铁带入国内数千家门店开始,植物饮掀起植物基食品赛道最热的一股浪潮。一时间,植物饮风头无两。最近,瑞幸咖啡和椰树椰汁的联名款“椰云拿铁”火出圈,椰云拿铁首发当日总销量超66万杯,激起的一系列品牌衍生话题讨论,“植物饮”话题全网热度空前绝后。
在植物饮品市场,一度盛传“北露露、南椰树、西唯怡、东银鹭”的说法,足可见四大植物基奶深受消费者喜爱。上述巨头均是各擅胜场,比如承德露露的杏仁露、椰树的椰汁、唯怡的豆奶、银鹭的花生奶……而如今的植物饮市场,新老品牌正在明争暗斗。资本视新兴植物饮品牌为发展潜力股,全国范围内与“植物饮料”相关的企业目前已经超过11000家,其中有四成多是近2年内成立的。
一边是砸钱营销抢食的新品牌,一边是增速放缓的老企业,植物饮市场即将迎来一次大洗牌。从中国几千年传统饮料摇身一变成为今天的新消费品类,植物饮,行情一直在变。在大环境下植物饮热度鼎盛之时,以露露为首的中国本土老牌植物饮将迎来怎样的变化?
01
老饮料集体求取真经
据天猫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植物饮料市场增速高达800%,购买人数上升900%,在饮料市场中成长贡献15.5%,排名第三。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未来几年我国“植物饮”行业的年均增速有望保持在20%以上,预计到2025年“植物饮”市场规模将超3000亿元。
如果把2022椰树的井喷式增长比喻成老品牌黄金期的前奏,那么从2019到2022的三年时间,则可视作老饮料的集体回潮期。
在椰树坚持不懈靠土味营销翻红的这些年,诸多老牌饮料都试图打个翻身仗,纷纷向现代互联网营销求取真经。前有武汉“二厂汽水”走少女路线做土味告白瓶:
后有“第一民族饮料”健力宝与故宫博物院联名合作,率先推出“祥龙纳吉罐”。但遗憾的是,并未激起太大水花,没有打破老牌饮料困局。
在众多老饮料尝试突围折戟后,以六个核桃打天下的养元饮品日子也不好过。除了2018年业绩有所回升外,其余几年都出现了营收下降的情况。虽然六个核桃在新老品牌鏖战之际推出了换汤不换药的全新包装。产品没有创新,包装依旧土,消费者即使在“补脑”的营销下也照样不买单,结果也自然不了了之。
靠着打“从小喝到大”等擦边球广告出圈的椰树椰汁,即使站上了植物蛋白奶起飞的风口,让消费者纷纷为其创意、噱头、情怀买单,但多年来始终维持在40亿左右的营收,更是深陷低俗广告、虚假宣传、奇葩招聘等非议。
在如今饮料行业陷入高度同质化,品类创新升级迭代极度缓慢的困境之下,以细分领域作为其进入新消费饮料板块竞争的入场券显得格外关键。在消费者生活和消费方式快速改变的同时,植物蛋白品类更是迎来了升级的需求和挑战。新的植物饮行业,将会更多偏向于新的消费方式、新的消费场景。椰树率先打破四大植物饮天平之时,植物饮巨头承德露露也预备着以一波新品冲击回潮以求市场新风向。
01
露露72年,品牌不变
一个品牌若想得到长足发展,离不开“品牌、科技、市场”三驾马车。
消费新赛道不仅比谁跑得快,还要看谁跑得久。当新品牌争相烧钱打营销战到达临界点时,会面临产品和品牌对抗竞争的情况。产品败,有新品补,品牌败,则一败涂地。
作为国内最早的植物饮料企业,杏仁饮料全球销量领先品牌,市值超75亿元的“中国植物饮料龙头股”承德露露,一度独享杏仁露90%以上的市场份额,年营收超20亿元。而在2015年前后,新消费品牌层出不穷,营销花样千奇百怪的饮料行业中,老牌植物饮在产品包装、安全质量72年如一日的一贯坚守,却被消费者视为墨守成规,平平无奇。更青睐于六个核桃割韭菜式“补脑”营销,更爱看椰树野出新高度的“从小喝到大”式噱头。
是露露变了?还是杏仁露老味道变了?
经典款露露杏仁露将野山杏仁研磨成露,经典的浓醇鲜香,是一代人温暖记忆。
露露杏仁露甄选自北纬43°天然、绿色、无污染的野生山杏仁,采用由承德露露独家开发的野生山杏仁脱苦和微米石磨研磨技术,在保留野生山杏仁独特浓郁香味和植物蛋白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去除苦味;精制成“1罐=32颗野山杏仁营养”口感醇厚悠长的露露杏仁露。
上世纪90年代,露露正是靠着独有的生产工艺称霸植物饮行业。从配料到成品的层层质检把控,用心做细节,保障了每罐产品所含营养成分达到32颗野生杏仁的营养;有16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钾钙镁铁锌硒等多种微量营养素的营养标准。凭借自身产品的独特性和高质量打开了一片天地,雄踞北方市场。
72年来,露露对品质的坚守得到了业界和消费者的一致认同,以匠人精神始终专注于研发原生态高端植物饮品,经典老味从未变过,品牌匠心72年如一日。
02
尖端科技“定海神针”
植物饮是在消费者心理驱动下不断成长的新市场品类,年轻消费群体随着社会时代更替逐渐成为主力群体,他们注重健康,追求品质,植物饮契合他们的消费需求,市场潜力大。但如果没有过硬的、贴近消费者的产品与技术开发,即使市场规模巨大,也是难以站住脚的。
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新旧玩家不停地尝试追赶新的消费热点,热潮褪去之后,并非所有品牌都依然能保持生命力。但可以肯定的是,拥有更强大的渠道能力、72年品牌力及行业内顶尖研发技术的植物基行业龙头企业露露,势必会分一杯羹。
自品牌创立起,露露便创立了科技驱动战略,投入大量资本用作技术研发。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技术、合作开发等方式,露露目前已拥有14条国际先进的杏仁饮料研发生产线,拥有世界先进的10万药品级GMP智能化生产线和达到Log6无菌标准的高速无菌灌装设备,并建立了全程质量管控、追溯体系,历经二十多道程序的层层把控,使每罐杏仁饮料应运而生。
在杏仁营养乃至植物蛋白营养研究方面,露露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露露成立了多个领先的技术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平台,与国内外众多植物饮料行业研究机构建立密切合作,持续推动行业创新。与中国农学院等专业机构联合创建“野山杏创新研究院”;携手美国阳光生物实验室等国内外多方权威营养机构,创立“杏仁营养研究中心”;发布《中国植物饮料研究白皮书》;建立杏仁功效研究院士专家工作站、杏仁深加工技术与饮品安全重点实验室、露露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对研发、创新的持续投入为露露把握消费趋势、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时至今日,承德露露依旧是杏仁奶行业标准制定者,杏仁奶全球销量领先品牌。露露集团稳居全球植物饮第一阵营,中国植物饮料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同时也是中国规模最大、产品品类最全的杏仁饮料制品企业,尖端科技无疑是露露乃至植物饮行业的“定海神针”。
03
勘破市场之困
植物饮的消费人群主要包括乳糖不耐受人群、素食主义者、健身爱好者等。随着植物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大企业争相涉足该领域,但是大多是营销模式竞争,缺乏实质差异化。
随着社会进步,疫情后期人们的健康理念不断提升。如何有效地获取蛋白质的同时,更注重与健康的平衡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植物蛋白奶在这方面优势凸显,因而带动一大批新老品牌迭代入局。比如达利食品推出了豆本豆豆奶,切入牛奶消费场景;养元饮品推出“六个核桃2430”以及“养元植物饮”试图突围高端化……承德露露即将推出低糖轻体的新产品,尝试通过产品创新迭代打破行业固化等。
在低脂健康已成为国民关注头等大事的当下,消费者追求喝不胖、喝不腻的高营养产品。露露聚焦“她健康”,专注国人对营养、健康、轻体的需求,鲜采、现磨,一萃一榨、一调一融,始于传统,又不囿于传统,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天然、健康、营养、喝不胖、喝不腻的杏仁饮料产品。
以经典低糖露露为例,0乳糖、0胆固醇、0反式脂肪酸、低糖特征明显,满足当下消费群体追求健康饮食的需求,同时无乳糖的特性更广泛覆盖乳糖不耐症人群和素食者的饮食需求。
露露的策略是将产品的功能优化放大,不仅仅作为单一的节庆日销冠王,同时作为每日饮品来赋予产品多功能属性,凭借着野山杏仁自身的健康营养特质,与长期积累的渠道供应链路,同时抓住电商平台广泛覆盖消费群体、打破区域限制的特点更好地切入年轻消费者零售市场。
优质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国内顶尖植物蛋白研究团队,构筑起露露的优势壁垒。踩中了健康、低糖的消费趋势,迎合了消费升级的浪潮以及年轻消费者的轻体痛点,下一步,露露的低糖体布局将在植物蛋白领域和大健康的风口上,露露凭借亲民价位形象,通过年轻化定位、多样化渠道、场景布局创造营收增长点。打破传统商超供应渠道局限性,同时放大产品的多功能属性,找到植物饮品市场的新增长点。
但根本上来说,最终还得靠露露经久不衰的产品力说话。毕竟市场是残酷的,在利益面前,情怀总是最容易被抛弃的一方。消费者可以为情怀买一次单,但不会永远成为情怀的韭菜。想要重现昔日辉煌,吸收新一代忠诚的消费者,露露一定要向年轻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深入研发,将产品做得更贴近年轻人需求,才能在新的竞争困局中脱颖而出,求得上乘法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热资讯!大部地区将出现大范围雨雪、大风、2023-01-11
- 环球快报:券商员工违规炒股 监管出手清理2023-01-11
- 【环球报资讯】2022年新能源车渗透率翻番 2023-01-11
- 政策利好频发 房企流动性紧张趋缓2023-01-11
- 每日看点!明星私募展望2023年投资:一个值2023-01-11
- 【当前热闻】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1月11日2023-01-11
- 环球即时:艾隆科技:1月10日获融资买入27.2023-01-11
- 全球今日讯!青云科技:1月10日融券卖出金2023-01-11
- 西力科技:1月10日获融资买入29.88万元2023-01-11
- 空客2022年共交付661架民用飞机2023-01-11
- 宝马去年在华纯电动车销量增长91.6%2023-01-11
- 【环球速看料】中科软董事长左春: 稳健“2023-01-11
- 要闻:传艺科技:已向两轮车和储能客户送出2023-01-11
- 天天热议:华龙证券IPO获受理2023-01-11
- 要闻速递:平安i贷贷款逾期21年多久上征信2023-01-11
- 捷报!中国长城擎天EF860双路服务器成功斩2023-01-10
- 从香气重新定义云南茶饮的代表作——麒麟大2023-01-10
- 微动态丨盛迅达拟出售对华立科技全部持股 2023-01-10
-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卖出0.06亿 内资无惧2023-01-10
- 环球新动态:田野股份:目前与汇源无合作,2023-01-10
- 新城发展:新城控股2022年累计合同销售金额2023-01-10
- 城投“惊雷”:谁为托底者托底?2023-01-10
- 天天微资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22年各车2023-01-10
- 百度李彦宏:自动驾驶率先进入商用的很可能2023-01-10
- 当前资讯!百度李彦宏:交通网络智能化改造2023-01-10
- 杭州市委书记刘捷调研蚂蚁集团等企业2023-01-10
- 焦点观察: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特斯拉降价2023-01-10
- 南充冬菜(宜宾芽菜配燃面味道一绝!本溪豆2023-01-10
- 北京天宁寺(天宁寺桥下空间提升利用试点探2023-01-10
- 【环球新视野】公司前线|岭南股份新增“数2023-01-10
精彩推荐
- 热资讯!大部地区将出现大范围雨雪、大...
- 要闻速递:平安i贷贷款逾期21年多久上征...
-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卖出0.06亿 内资无...
- 城投“惊雷”:谁为托底者托底?
- 世界今热点:豪宅市场冰火两重天,透露一...
- 天天百事通!华润置地获授35亿港元定期...
- 上市房企重组首单细节曝光 陆家嘴三年...
- 今亮点!新城控股:2022年商业运营收入10...
- 招商蛇口开年“动刀”,重仓城市重新布阵
- 天天最新:吉大正元: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
- 【天天新要闻】禹洲集团2022年销售额356...
- 央行:2022年住户贷款增加3.83万亿元
- 天天观焦点:远洋集团2022年协议销售额1...
- 前沿热点:央行: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
- 全球快看点丨强冷空气来袭!多地气温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