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发展文化经济,为古村落添活力

2024-10-12 16:54:56来源:中新网

国庆假期,“国风热”再度燃起,带着孩子走访古镇、古村落备受家长青睐。数据显示,古村落、古镇、古城等相关酒旅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2%,贵州西江千户苗寨、辽宁盘锦黑风关古镇等受到欢迎。古村落蕴含着乡土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保护好、利用好古村落,不仅对赓续文脉、传承文化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城乡融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文化经济是激活古村落历史文化价值、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所谓文化经济,是指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把它作为经济资源来开发,并大力发展与之相关的产业,带动产业链衍生发展,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如果能把古村落历史文化价值同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相嫁接,深入挖掘古村落历史文化内涵,精准提炼出属于古村落自身特有的文化品牌并开发相应的文创、农文旅等产业业态,那么就能实现文化和经济相互融合,有效培育乡村经济内生动力,从而促进城市要素流动入村,推进古村落产业振兴。

从古村落整体发展的层面来看,其更新改造过程中应辩证处理“取”与“舍”的关系。如今的古村落物质空间形态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不断叠加的产物,其中既有人们在村落整体空间布局结构、街巷空间肌理等方面的精心谋划,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追求等方面的精髓,也有人们在不同年代由于认识不足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种种改变。因此,要深入研究古村落历史发展沿革,提取古村落选址和布局中的山水田园人居精华,做到去芜存菁,通过更新改造,更好体现古村落在整体空间布局方面的生态智慧和人文内涵,凸显古村落的整体风貌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例如,浙江台州黄岩区宁溪镇乌岩头古村注重村落与周边山体环境和溪流关系的安全选址格局,注重村落整体街巷空间肌理的保护,注重屋脊灵动起伏的节奏和建筑材料色彩风貌的把控,为今后影视基地、慢生活体验、艺术村等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空间载体。

在古村落老建筑修缮改造层面,应采用“修旧如故、功能注入”的方法。除了不同层级的文保单位要按照文物保护法加以保护之外,大量传统建筑应根据现代宜居性要求加以改造。更新改造应达到既保存传统建筑外观风貌又满足房屋内部生活使用要求的效果。改造老建筑的目的,不是让现在回到过去,而是要让过去进入当下。例如,一些古村落通过质量评估,将乡公所、电管站等一系列闲置公共设施更新改造为乡村振兴学院等会议交流、众创空间、住宿餐饮等功能区域,既促进了村集体增收,又带动了村民开店。

要加强古村落文化景观塑造,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会客厅”。在深入挖掘古村落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精准定位古村落的文化品牌,为乡村文化产品、文旅产业提供文化附加值。古村落文化品牌的集中体现,需要有一处富有特色的村落公共活动空间,而营造一处高品质特色村民广场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村民广场就像是“乡村会客厅”,通过古村落文化品牌的打造,突出体现村落的文化特征。例如,福建南平邵武市和平镇进贤村的“荷香塘”村民广场,名字来源于当地黄氏先祖黄峭公的诗句“熏风浓滞荷香”,广场周边的传统建筑通过活化利用,为乡村文创文旅经济塑造了一处标志性公共空间。

总之,古村落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应在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努力培育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展文化经济激活古村落沉睡的历史文化价值,增强乡村自身造血机能,创造更多类型就业岗位,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赴乡创业。以高品质乡村特色空间环境建设推动城市要素自由流动,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多机遇,让古村落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11日 02版)

关键词: 古村落添活力 电信dns WPS签名不正确 天猫客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太平洋财富主办 版权所有:太平洋财富网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财富网(www.pcfortun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过本站允许 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业务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