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步入深水区 为国有资本寻求合理估值
在几何概念中,交集形似独立图形之间的“握手”,双方或多方就此建立彼此赋予、彼此支撑的稳定联系。如今,在千余家各级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逾20万亿元总市值“交集”的带动下,步入深水区的国企改革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同样形成了双向赋能的共建格局。
一方面,国企改革要达成目标任务,需要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对要素、资源的高效调动和优化配置能力。
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国企改革的2021年的近景目标包括“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草案)则强调了“调整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本配置,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为了实现上述短期和中长期目标,国企改革的综合方案中无疑需要“配置”甚至是“增配”资本市场的服务功能:借助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促进国有企业以合理成本融资,抓住契机快速发展;借助产业引导功能,实现国有资本在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的高效整合;借助价值发现功能,为国有资本寻求合理估值,同时提升并购效率……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与国企改革协同,与国有资本、国有企业的进一步优化同步推进。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作为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因此,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前提是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根据国资委去年10月中旬披露的数据,在资本市场当中,国有企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级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超过了1000家,约占A股市场的26%左右,市值约占32%左右。笔者初步统计发现,截至目前,上述数据均有进一步提升。
如此,在上市公司提质进程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参与者、引领者、推动者,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上市公司,已经意味着上市公司质量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还能够成为资本市场的“优等生”“领跑者”,激发其他上市公司提升发展动能。
正是由于上述两个方面因素,国务院去年10月份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上市”“支持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笔者认为,在政策的推动下,国企改革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交集将不断扩围,两者同频共振,双向赋能,共同夯实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盘。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精彩推荐
- 2021白酒股大跌是因为什么 基金跌落神...
- 股市下跌,大家都亏钱,钱哪去了?看明...
- 又一家A股公司宣布退市!*ST工新:上交...
- A股重拾升势 3月10日上证指数午盘走势
- 中小券商加快“补血” 五家上市券商抛...
- 105家上市公司实施定增券商扎堆参与7家...
- 春节后基金普跌,多只基金募集期延长
- LPR报价如何影响房贷贷款利息?具体的房...
- 银行办理按揭买房流程具体是什么 第一...
- 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需要补税,可以不补...
- 2020年信托资产规模下降逾万亿 全年共...
- 2月集合资金信托市场延续跌势 市场发行...
- 浙江通报19批次不合格食品 品渥食品坚...
- A股:三大指数下跌,下跌已经到位了吗?
- 玉米价格涨跌分化,生猪价格持续走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