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亿摄氏度101秒!“人造太阳”创世界纪录 表明EAST装置综合研究能力获得重大突破
5月28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东方超环)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被誉为“人造太阳”的EAST装置,是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的“九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去年6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启动EAST装置的升级改造,全面提升了该装置性能,并在物理实验中攻克稳态高功率加热、完全非感应的高电流驱动、高精度等离子体实时控制、高热负荷等离子体与壁材料相互作用等系列技术难题。1.2亿摄氏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的实现,将去年EAST装置物理实验实现的1亿摄氏度20秒的世界纪录提高了5倍,表明EAST装置综合研究能力获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稳态高参数磁约束聚变研究领域引领国际前沿。
核聚变能具有资源丰富、无碳排放和清洁安全等突出优点,是人类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可为实现碳中和作出重要贡献。实现核聚变发电的难点是如何实现上亿摄氏度点火和等离子体稳定长时间约束控制,同时,实现上亿摄氏度等离子体长时间维持尤为困难,这需要将上亿摄氏度等离子体与零下269摄氏度超导磁体、高热负荷等离子体与壁材料相互作用、动态精密控制等多项极端条件同时高度集成和有机结合。
本次物理实验成果是EAST装置首次在国际上进行全金属主动水冷第一壁、高性能钨偏滤器、稳态高功率波加热、等离子体位形精密控制等一系列未来聚变堆必须采用的关键技术的验证。这些关键技术是我国聚变科学家和工程师近年来自主发展的聚变工程核心技术。
上亿摄氏度高温等离子体条件下连续稳态运行,是未来聚变发电的必要条件。目前,EAST装置是国际上唯一具备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类似加热方式和偏滤器结构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是唯一能在百秒量级条件下全面演示和验证ITER未来400秒科学研究的实验装置。EAST装置上的系列创新研究成果和技术积累,也为我国自主建造聚变工程实验堆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
(桂运安)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精彩推荐
- 中信证券:预计下半年A股净流入资金规模...
- “润石科技”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义柏资...
- 香港恒生指数开盘涨0.02%,京东涨0.96%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深成指跌0.22%
- “云砺”完成累计近2亿美元C系列融资 ...
- 微信青少年模式保护能力再升级,视频号...
- 京东云:618每秒用户访问峰值同比提升22...
- 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钠离子电池、碳中...
- 坎德拉科技发布多功能环卫机器人 能根...
- 香港恒生指数午间休盘涨0.43%,网易涨0.43%
- 喜马拉雅关联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2亿元,...
- 恒大新能源汽车成立新公司,经营范围包...
- 华友钴业收购关联客户,标的业绩稳定性存疑
- 网易云音乐赴港IPO,业绩亏损 靠什么来...
- 奇瑞净利润大幅下降98.2% 销售收入逾5%投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