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光整流天线收集能量效率提高百倍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
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上,介绍了一项能源研究的新进展:美国科罗拉多博尔德大学科学家利用电子神奇的“共振隧穿”效应,设计出一种能从环境中捕获多余热量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电力的设备。
研究人员将这种新设备称为“光整流天线”(optical rectennas),虽然非常小,但其效率大约是类似能量收集设备的100倍。达到如此高的效率,正是利用了“共振隧穿”效应——电子在不消耗任何能量的情况下穿过固体物质。这项成果使光整流天线朝着更加实用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整流天线开发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吸收辐射的天线和将能量转化为直流电流的二极管组成。为了捕获热辐射,整流管必须足够小。然而设备越小,其电阻就越高,这会缩小功率输出。因此,让整流天线不仅具有非常低的电阻,还能捕获光一直是此类设备研发面临的挑战。
此次,研究人员设计了迄今首个能够发电的整流天线。该研究论文主要作者阿米娜·贝尔卡迪说:“我们首次证明了,在能量收集整流天线中电子发生了共振隧穿。”
贝尔卡迪解释说,在传统整流天线中,电子必须通过绝缘体才能发电。这些绝缘体给设备增加了很大电阻,减少了可输出电量。
而在最新研究中,他们在设备上增加了两个绝缘体,而不是一个。这产生一种叫作量子“阱”的效应。如果电子以恰到好处的能量击中这个阱,就可以利用它穿过两个绝缘体,且在这个过程中不会遇到任何阻力。“如果你选择合适的材料,合适的厚度,就能使电子畅通无阻。”贝尔卡迪说,就像幽灵一般“穿墙而过”。
为了测试这种效应,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的热板上排列了一个由25万个整流天线组成的网络,发现其捕获的热量尚不足1%。但贝尔卡迪认为这个数字还会继续上升,“如果使用不同的材料或改变绝缘体,让阱更深,就会有更多电子通过。”
光整流天线有望给可再生能源领域带来变革,比如收集工厂烟囱或烘焙烤箱发出的热量,一些科学家甚至设想将其安装在地球上空的航天器上,捕获从地球辐射到外太空的能量。研究合作者加雷特·莫德尔教授说:“如果你能捕获辐射到外层空间的热量,那么你就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电力。”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精彩推荐
- 实控人何享健启动增持 首轮大规模回购...
- 多机构传人员优化 在线教育监管力度趋严
- 华友钴业二度收购巴莫科技 标的业绩“...
- 多重因素导致大宗商品涨价 PPI下半年涨...
- 安井食品定增规模缩水18%至57.4亿 产销...
- 新能源积分交易价格最高涨9倍 交易价格...
- 私人银行业务竞争白热化:新经济新行业...
- 浪莎股份上演“天地板”坦言盈利能力不...
- 安踏体育盘中涨超3%,总市值为4206.38亿港元
- 三大指数午间休盘集体上涨,深成指涨1.53%
- 快手:一季度电商交易总额为1186亿元,...
- 民生银行高管耗资千万增持“护价” ...
- 一季度补贴超12亿 多家券商披露政府补助
- 北汽蓝谷年产能达26万辆利用率仅5% 销...
- 比依电器应收账款两年增3.4倍 空气炸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