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碱基编辑首次应用于非人灵长类模型 研究报告19日公开于英国《自然》杂志网站
美国遗传学家团队近日首次在非人灵长类模型中,实现了对一种名为PCSK9基因剪接位点的高效精准编辑。这一成功意味着,只需单次注射,便可持久抑制肝脏中PCSK9基因的表达,其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并极大地推动了单碱基编辑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研究报告19日公开于英国《自然》杂志网站。
人们熟知的CRISPR-Cas9工具被认为存在安全性和效率较低下等问题,而新型单碱基编辑器ABE的出现,克服了以上弊端,使高效精准的基因编辑有望实现。这一利器此前已在小鼠模型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不过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该工具仍存在一些不明确性,严重影响了单碱基编辑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美国Verve Therapeutics医疗科技公司由世界级心血管遗传学家和基因编辑先驱创建,此次,科学家塞卡尔·卡西里森及其团队利用单碱基编辑工具ABE和脂质纳米颗粒,实现了非人灵长类模型中PCSK9基因剪接位点的精准编辑。研究人员在将单碱基编辑工具ABE8.8用于对PCSK9基因剪接位点的编辑后,实现了对PCSK9表达的持久“关闭”。目前已知,这一基因在胆固醇和脂肪酸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团队在食蟹猴原代肝细胞中证实了其有效性,实验中的食蟹猴并无其他肝功能异常和健康异常。该结果表明,在非人的灵长类动物中,通过脂质纳米颗粒递送的ABE单碱基编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在另一项研究中,瑞士苏黎世大学与荷兰玛西玛公主小儿肿瘤中心的联合团队,同样借助于脂质纳米颗粒递送的ABE系统在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实现了肝脏组织中PCSK9基因的精准编辑,有效降低了PCSK9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这些成果将推动单碱基编辑治疗下一步的临床转化,同时为未来心血管疾病和肝病的预防治疗工作打开新的大门。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精彩推荐
- 健身品牌“速境”获数千万天使轮融资 ...
- 腾讯关联公司入股猫猫家,经营范围包括...
- 华为公开“自动泊车交互方法”相关专利...
- 香港恒生指数午间休盘跌0.21%,B站涨0.12%
- “墨奇科技”完成2.5亿元B轮融资 领投...
- 长安汽车:阿维塔科技有独立上市计划,...
- LPR报价利率继续按兵不动 房贷利率要上行?
- 传统车企群雄逐鹿IPO 长安汽车拟推动独...
- A股公司连续4年分红突破万亿元 四大行...
- 保险资管机构市场化提速 第三方资金占...
-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 电桩概念盘中拉升走高 山东威达、和顺...
- 股指走势分化创指涨0.69% 水泥、油气等...
- 碳中和概念午后持续活跃 德固特、南大...
- 指数午后悉数翻红创指涨逾1% 数字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