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软性机器人可应用于人工肌肉 在线发表在《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机器人和自动化快报》上
一只灵巧的“虫子”,牢牢地抓住圆形管,一伸一缩中蜿蜒前行。其实,这只灵活的“虫子”是一款采用了天津大学科研人员左思洋、刘建彬课题组研发的新型模块化柔性驱动方法3D“打印”出来的软性机器人,可应用于人工肌肉和管道爬行机器人中。该成果今年1月初在线发表在《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机器人和自动化快报》上。
软性机器人因其较高的柔性、对人体安全等优点,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3D打印的优势在于制造复杂形体、复杂结构可一次成型,不需要后续加工。打印免组装结构,是3D打印技术制造软性机器人比较典型的应用。
左思洋、刘建彬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薄膜气缸的新型模块化柔性驱动方法,可根据具体应用改变排列组合方式以及合理布置连接方案,将其应用于人工肌肉和管道爬行机器人中。
“每一个薄膜气缸就好比人体的一小块肌肉,或者爬虫的一个‘节’,只不过是用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做的。”刘建彬解释说,如果把这个新型薄膜气缸结构比喻成一个基本的肌肉单元,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对这些单元的连接方式进行组合,就像是把一个个肌肉单元连接起来形成一整块肌肉,然后再应用于不同场景。
整块“肌肉”的制造过程采用了3D打印技术,一次成型,省掉了传统机电设备加工制造中的装配流程,大幅降低了驱动模块的制造成本和周期,且具备耗气量小、动态响应高、可靠性高、对应用场景适应性强等特点。
基于此创意,课题组首先提出了一种新型气动人工肌肉,可应用于柔性外骨骼等人机交互装备的驱动中。气动即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带动机械完成伸缩或旋转动作。与传统气动人工肌肉相比,该设计最突出的特点是不会产生厚度方向的膨胀,从而避免了对人体的挤压。
此外,课题组还提出了一种新型气动管道爬行机器人,可应用于工业管道设施的检查和实时监控。该管道爬行机器人采用仿生尺蠖原理,通过巧妙布置薄膜气缸单元之间的连接,实现机器人在管道内、外壁面爬行。柔性驱动方式的应用使该机器人能够适应大范围管道直径的变化,并可应对直管、弯管、竖管、水平管以及各种角度倾斜管的应用场景,同时机器人可承受自重80倍以上负载。
因为采用了气动方法驱动,软性机器人只能拖着长长的气管尾巴工作。如果将传感器集成到设备中,就能去掉这些气管尾巴,使机器人更独立精致。(记者 陈 曦 通 讯 员 刘晓艳)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精彩推荐
- 面积增长预期强烈,玉米价格波动将更加频繁
- 海福德集团(00442.HK)发布公告称:海南...
- 二月豆粕价格市场行情最新看点,油厂报...
- 岛内居民如何购买免税品?购买免税品需...
- 海航破产重整启幕,几经易主错失机遇
- 中华企业(600675.SH)发布公告称:拟发行...
- 中华企业(600675.SH)发布公告称:不超74...
- 玉米价格涨跌互现,后市究竟会不会下跌...
- 1月27日全国豆粕价格,豆粕期货涨,豆粕...
- 今天黄金价格多少钱一克?2021年1月29日...
- 四川路桥(600039.SH)发布公告称:预计20...
- 杰赛科技(002544.SZ)发布公告称:控股股...
- 鄂尔多斯(600295)融资融券信息(01-07) ...
- 葛洲坝(600068.SH)发布公告称:2020年新...
- 开开实业(600272.SH)发布公告称:上雷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