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专业,“新”在哪儿?就业前景如何?
又到开学季,各高校陆续迎来2024级新生,一批新专业首次亮相——根据教育部发布的通知,今年有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在54所高校进行布点。
新增专业“新”在何处?透露出人才培养哪些趋势?这些新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紧密对接战略需求
新学期伊始,北京农学院生物育种技术专业首次招生,河北小伙尹智烨就是30名新生之一,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这一新专业录取。
“我对现代农业很感兴趣,所以在专业报考时选择了生物育种技术。”尹智烨说,“种子被称作现代农业的‘芯片’,种源安全连着粮食安全。我希望在专业上努力学习,未来为国家的种业事业奉献力量。”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学系教授孙清鹏表示,学校新增生物育种技术专业,就是为了满足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培养服务于现代种业及相关领域的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
生物育种技术、智能海洋装备、材料智能技术、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从名称看,高校新增专业科技感十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表示,教育部引导和支持高校开设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新专业,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仔细梳理新增专业目录不难发现,从生物科技、新材料到基础软件、人工智能,大部分新增专业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聚焦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对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有积极意义。
西南交通大学开设了“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专业”。该校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宋文胜介绍,这一新专业面向国家工业半导体产业的战略需求,在新能源、轨道交通、电动汽车、工业自动化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计算供电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当前,中国正加快推进学科专业的优化调整步伐。不久前,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大本科专业调整力度,着力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
专家表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增设新专业,有助于培养具备广泛知识基础和创新能力、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复合型精英人才。
交叉融合特色显著
除了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需求,24种新专业还体现出强烈的跨学科色彩和交叉融合特色。中国古典学等专业着眼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育康养、足球运动等专业,则聚焦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落实体育强国建设部署等。
很多新增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交叉融合,广州体育学院开设的体育康养专业以“体医融合”理念设置相关专业课程,注重强化体育与健康管理、预防干预、养生保健、健康养老等方面的交叉融合。
上海交通大学今年新设健康科学与技术专业。该校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王景川表示,新专业融合了理、工、医等多学科领域,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与生物信息、基因技术、预防医学、运动转化医学等知识内容的交叉融合,探索生命从孕育、成长到衰老全过程的健康规律,致力于培养引领人类未来健康科技创新的战略型领军人才。
王景川介绍,在课程设置上,学院建立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开设打破学习边界、学科边界的交叉专业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及职业志向,灵活选择适合的课程模块组合开展学习,从而构建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同时,我们还将携手知名企业共建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他说。
具备广阔发展空间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新增的24种本科新专业已经过充分论证,通过审批设置新专业的高校已达到相关要求。
“新增一个专业必须要经过谨慎论证,例如该专业的课程、师资、教学条件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周天华表示,教育部还会专门组织专家,对所有的专业申报材料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以保障专业建设的质量。
对于莘莘学子来说,选择了新专业,也就选择了新跑道。针对新专业的就业前景,多位涉及新增专业的高校招生办负责人表示,这些专业聚焦国家战略,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孙清鹏说,生物育种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未来可以选择进入农业企业或生物技术公司,参与生物育种项目的研究、开发与实践工作;也可以在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还可以在农业信息技术领域找到就业机会,如参与农业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等。
王景川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社会对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健康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医疗机构、公共卫生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大健康产业等领域,从事健康科学研究、相关政策制定、健康数据分析、疾病预防与控制、设备研发等工作。此外,健康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关键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高校新专业,“新”在哪儿?就业前景如何?2024-09-21
- 从填写烦琐表格到参会,非教学任务包袱压得2024-09-21
- 科普短视频开辟知识传播新渠道2024-09-21
- 南华大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4-09-21
- “心病”少年复学之路怎样更顺畅2024-09-21
- 专家谈未成年人防沉迷:需要更多线下活动2024-09-21
- 中新教育|2024年度拟新增本科专业535个2024-09-21
- 坚持自愿购买 探索循环使用 北京加强中小2024-09-21
- 环球时代星秀艺术展演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2024-09-21
- 调查显示农村初中生对网络素养教育有更强烈2024-09-21
- 网络小说代替毕业论文,不仅仅是考核门槛高2024-09-21
- 福建探索两岸职业教育融合发展 实施对台招2024-09-21
- 激励更多年轻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2024-09-21
- 赓续船政学堂薪火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持2024-09-21
- 浙江教育观察:如何培养少儿美育意识?2024-09-21
- 教育部发布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和2024-09-21
- 2024第三届数字化审计论坛举行2024-09-21
- 2024湖南文旅产业投融资大会融资放款签约总2024-09-21
- 丝博会“老友”记:海外客商齐“上新”2024-09-21
- 中欧班列(西安)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发车活2024-09-21
- 广西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打造文旅新2024-09-21
- 长三角地区暨中部六省签署专利产业化跨区域2024-09-21
- 第九届“创客中国”贵州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2024-09-21
- 上海启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大宗商品供应链2024-09-21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分享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五2024-09-21
- 成都探索低空经济增长“新航道”2024-09-21
- 上海关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助力成果快2024-09-21
- 应对开学综合征,光明园迪给你支招2024-09-21
- 大屏引领沉浸式家庭观影新潮流 120吋激光2024-09-21
- 让世界见证中国企业的改变力量!2024爱采购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