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险行业退保率持续两年下降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金融秩序稳定
尽管2020年保险行业特别是人身险业务受疫情影响明显,但从较长的时间轴来看,随着监管要求不断提高,我国人身险行业整体业务结构和品质不断向好,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有助于公司长期稳健经营。其中,人身险行业退保率已经连续两年保持下降。
从已公布的上市险企年报中可以看到,近年来,受益于保障类产品、长期储蓄型产品占比提升,保费结构持续优化,上市险企退保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具体来看,2020年,中国人寿的退保金额为332.75亿元,同比下降34.6%,退保率为1.09%;新华保险的退保金额为122.58亿元,同比下降5.6%,退保率为1.5%;中国人保寿险的退保金额为448.22亿元,同比下降6.9%,退保率为11.8%;人保健康的退保金额为4.99亿元,同比下降58.1%,退保率为1.5%;太保寿险和平安寿险的退保金额同比有所上涨,退保率分别为1.2%和1.7%,都明显低于行业整体水平。
此外,行业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人身险行业整体退保情况为:2018年退保金额为7210.11亿元,同比增长17.85%;2019年退保金额为5841.34亿元,同比下降18.98%;2020年退保金额为3207.19亿元,同比下降45.09%。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退保金额同比下降。从退保率来看,2018年至2020年的退保率分别为6.83%、4.97%和2.39%,也呈现明显下降态势。
有专家表示,退保率的持续下降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人身险行业回归保障本源,保障类保险产品比重增加,推动整体退保率持续下降。另外,随着险企更加注重服务品质,在设计保险产品时更注重市场的需求,投资者对保险产品的认可度不断上升。
不过,在退保率持续下降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非正常退保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近两年,一些地区因退保“黑产”带来的恶意投诉、全额退保等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险企的非正常退保率,并对保险行业产生了较大影响。广东是全国银行保险业务第一大省,也是恶意投诉举报问题最为猖獗的地区之一。据广东银保监局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广东辖内部分保险公司因恶意投诉举报引发的退保金额高达7300万元,保守估计退保黑色产业链获利高达1500余万元。
种种迹象显示,目前恶意投诉已经形成黑色产业链,从已经公开的案例来看,有不法分子通过以代理消费者办理退保业务为名,收取30%至50%的高额手续费,欺骗消费者将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卡交到其手中,以伪造证据、钓鱼录音、聚众投诉等方式向地方银保监局、保险公司施加影响,逼迫保险公司满足其全额退保的无理要求。
在损害保险公司利益的同时,退保“黑产”实际上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首先是收取大量佣金,其次,操作退保需要掌握消费者非常详细的个人信息,不少退保代理团队会将这些信息进行二次出售,再度获利,将消费者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对此,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多次对消费者进行风险提示和教育。2020年以来,多地银保监局陆续发布防范“代理退保”骗局的风险提示,银保监会也于2020年9月向人身险公司下发了相关函件,试图摸底“代理退保”产业链,并制定专项治理方案。
近日,多地银保监局再次出手,通过摸底排查重点业务和产品、联合政府多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等方式,打击恶意投诉黑色产业链,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金融秩序稳定。
有专家认为,在监管部门的多项举措下,人身险行业退保率已经连续两年下降,但2020年“代理退保”仍然推高了险企非正常退保率,进而影响保单继续率。随着监管的逐步介入,“代理退保”对未来保单继续率的影响将逐步减轻。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精彩推荐
- 人身险行业退保率持续两年下降 维护消...
- 中装建设中标总计4.27亿元多项重大工程...
- 4月20日猪价早知道,北方猪价强势反弹,...
- 4月19日山东炼厂汽、柴油价格走势暂稳 ...
- WTI原油上周收涨6.26% 原油期货价格今日行情
- 钢材价格大涨,这7家公司业绩全部预喜!...
- 预测:四月下旬国内钢材价格会大幅下跌...
- 日本2020财年出口下降8.4% 日本对美国...
- 商务部谈一季度我国消费市场情况:促消...
- 一季度我国制造业增速明显 新能源汽车...
- 国家大基金为何甩卖中芯国际? 粤开证...
- 阜阳颍东农商行2020年净利下滑40.43% ...
- 加快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 有利于保障...
- 新希望60亿自有资金撬动240亿贷款 新建...
- 迪阿股份销售费7.3亿为研发费43倍 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