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财经分析】产能形势、造车准入、锂价回归…… 权威专家谈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行稳致远
新华财经上海2月20日电(记者 王鹤)持续十多年的国家购置补贴政策退出历史舞台,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始真正独立行走。开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引发一些担忧,比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能否继续快跑?产能是否过剩?造车资质如何管理?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沟通会上,几位汽车行业权威专家对行业焦点话题进行了解读和展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渗透率继续快速增长 新能源汽车产能并未过剩
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去年年末到期退出,叠加春节假期因素,今年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环比分别下降46.6%和49.9%,同比分别下降6.9%和6.3%。同时,特斯拉降价掀起的价格战引发市场担忧,新能源汽车是否进入了需求疲软阶段?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说,新能源汽车在2022年有所提前消费,但并不会影响今年全年的表现。他认为,电动车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相比去年100%的增长率,即使今年增长50%,仍是相对的高位增长。而且,这样的高增长对市场环境有利,产量大也将更好推动供需趋向平衡。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表示,回顾历史,每一次补贴政策退出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市场萧条期,但预计今年的政策退出影响整体可控,一方面补贴金额已经较少,另一方面政策退出也早有预期。因此,新能源汽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整后,渗透率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
苗圩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很有可能超过30%,即年销量900万辆,并有可能在2030年之前达到50%的渗透率,比此前设定的2035年实现50%渗透率目标大大提前。
近年来,赛道的火热吸引了各大车企大干快上,IT、通信、互联网等企业亦下场造车,引发一些对产能过剩的担忧。
苗圩表示,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整体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1000万辆,当年产量只有300万辆。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迅速升至近700万辆,若无2021年的产能基础,无法实现这样超预期的增长。但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间有区别,有些地区有些企业产能利用率高、产品供不应求,有些则产能利用率很低,产品销不出去。
他说,我国汽车销量已连续多年维持在2600万辆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高速增长,2022年渗透率已达25.6%。新能源汽车正在快速取代传统燃油车,二者之间形成了此长彼消的替代关系,真正需要关注的是燃油车产能过剩,思考怎样把过剩的燃油车产能转化成新能源汽车产能。
——行业准入如何有序管理?避免烂尾项目资质成为“壳资源”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毋庸置疑,自然成为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明星”产业。
过去几年,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大举招商立项,其中不乏成功者,也出现了部分基本烂尾的项目,如赛麟、拜腾、博郡、汉腾等。
苗圩认为,地方政府需总结和思考如何有效帮扶产业同时控制风险。已经烂尾的项目中,有的是地方政府土地不要钱,有的地方政府甚至代建厂房、代买机器设备。还有地方政府财政出钱吸引社会资本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尽管这是吸引社会资本的一种风险投资方式,但地方政府不宜做第一大股东,宜通过跟投而非领投的方式规避风险。
今年伊始,多省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提到要进一步招商引资、搞项目建设,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项目,造车资质亦成为行业热门话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用什么样的方式控制准入、给予造车资质需慎重思考。
“不要用老观念理解新产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说,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创新者、投资者看到机会所在,愿意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参与,政府宜持开放态度,大量企业的参与缩短了行业整体试错过程,对产业发展有益。经历蜂拥而入和大浪淘沙,若干企业将最终脱颖而出,产业集中度逐渐上升。
苗圩提出,在市场准入方面,或可借鉴证监会对企业上市的改革,从审批制改为注册制。地方政府把好关,营造好的营商环境、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将投资、产能决定交给企业。不要把烂尾项目的造车资质变成“壳资源”,不要让新进者只能通过高价买“壳”获得资质。
——锂供需紧张问题下半年缓解 价格逐步回落均衡水平
过去一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井喷式增长抬高了上游原材料需求和价格,特别是动力电池原材料锂价飙涨,一年时间涨价近十倍,让整车制造企业饱受成本压力,连连叫苦。锂价未来如何走牵动着产业链上下游。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看来,锂供需紧张问题正在不断缓解。
他表示,由于我国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总量已经相当大,未来增长率会大幅下降。2023年,电动汽车增长率预计从2022年的接近100%水平降到30%-40%,总产销量接近1千万辆。动力电池增长率预计会从2022年的150%下降一半左右。我国锂离子电池2023年总出货量增长率预计从2022年的接近100%降低至50%左右,全部出货量接近10亿千瓦时。2023年,纯电动汽车增速将下降,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占比会上升,新能源汽车平均单车的电池装载量下降。因此,动力电池需求增长率下降,需求紧张局面会大幅缓解。
锂资源价格主要由供需决定,从供给侧看,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锂矿石开采产能已经提速,长期看,锂资源储量充足且可开采量持续增加。此外,涨价使得电池材料回收产业迎来机遇,预计2030年之后电池材料将进入大规模回收阶段,2050年前后,原始矿产资源和回收资源的供给量将达到相当水平,更长期看,回收资源将逐步完全替代原始资源需求。
欧阳明高说,近期锂价已经回归到45万元/吨区间,今年下半年还会进一步下降,预计回落到35万-40万元/吨左右。今年上半年锂预计供需平衡,下半年供应可能略有过剩。今后几年,锂价预计将继续回归到合理的平衡价格,预计在20万元/吨左右。锂供应问题将不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王晓伟
关键词: 汽车产业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热点!中国如何驱动经济高质量复苏的“火车2023-03-02
- 中亿龙鑫:每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都需要2023-03-02
- 世界即时:网络视频版权产业的共建共享共治2023-03-02
- 今日热议:重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迎来优化 2023-03-02
- 3月2日 铂金950今日回收价(铂金多少钱一克)2023-03-02
- 博洛尼 | 繁简相宜的空间感,让居所弥漫2023-03-02
- 官宣:CCDS官方网站正式上线2023-03-02
- 世界最资讯丨中金:维持微博-SW跑赢行业评2023-03-02
- 今日快讯:午评:港股恒指跌0.4%蔚来大跌122023-03-02
- 头条:中国银河证券:2月澳门博彩收入续超2023-03-02
- 梦网科技:5G富媒体消息体验升级撬动更多商2023-03-02
- 每日看点!招银国际:维持和黄医药买入评级2023-03-02
- 吉利汽车:沙特阿美拟以现金投资获得吉利与2023-03-02
- 钦培吉:电车时代,沃尔沃依然是坚持安全、2023-03-02
- 富卫调查:66%内地受访者预计医疗支出大增2023-03-02
- 钱小乐助力小微:迎春复苏,愿做美好生活“2023-03-02
- 肝病人群能买什么保险?2023-03-02
- 【世界新要闻】环球新消息丨马斯克宏图计划2023-03-02
- 【环球报资讯】港股3月2日物业股午盘:CHIN2023-03-02
- 全球速讯:人民币兑韩元汇率走势 3月2日韩2023-03-02
- 全球速读:人民币兑墨西哥比索汇率是多少 2023-03-02
- TCL李东生:液晶面板价格企稳 回升趋势会2023-03-02
- 10万亿美元“拯救地球”?马斯克推出宏伟蓝2023-03-02
- 天天微速讯:地产界掀起“配股风” 万科折2023-03-02
- 【天天聚看点】2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023-03-02
- 【世界速看料】礼来(LLY.US)将两款畅销胰岛2023-03-02
- 热资讯!交了意外险保险公司不理赔怎么办?2023-03-02
- 焦点热讯:深圳首批5宗住宅用地正式挂牌 总2023-03-02
- 每日观察!家政人员意外险在哪里买?2023-03-02
- 新资讯:万科企业港服开盘后跌4.46% 早间2023-03-02
精彩推荐
- 热点!中国如何驱动经济高质量复苏的“...
- 世界最资讯丨中金:维持微博-SW跑赢行业...
- 今日快讯:午评:港股恒指跌0.4%蔚来大...
- 头条:中国银河证券:2月澳门博彩收入续...
- 每日看点!招银国际:维持和黄医药买入评...
- 吉利汽车:沙特阿美拟以现金投资获得吉...
- 天天微速讯:地产界掀起“配股风” 万...
- 【天天聚看点】2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
- 资讯推荐:中金:维持和黄医药跑赢行业评...
- 世界新资讯:华创证券:维持网易-S推荐...
- 焦点快播:香港航天科技上涨近7% 获小...
- 环球热点!创科实业绩后上升4% 2022年...
- 环球短讯!利空出尽?海伦司净亏13亿后...
- 【新要闻】楼市探春|成都二手房19天成交...
- 个人养老金储蓄存款怎么存(个人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