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时讯:2022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4.7万亿元 同比增长4.58%
1月28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保险行业共取得原保险保费收入(注:文中保费皆指原保险保费)4695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58%;保险金额增长12.63%,保险赔付支出同比下降0.79%。
(相关资料图)
业内人士表示,去年保险行业保费收入处在较低增长状态,保额增幅高于保费,体现了行业进一步回归保障本源,赔付支出同比略降一方面是人身险业务结构有所变化,同时部分就医需求因疫情影响而延后,另一方面是因为车辆出行减少导致车险赔付减少。
财险公司保费同比增长8.7%
纵向对比来看,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保险行业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12.2%、6.12%、4.05%、4.58%,可见,2022年行业保费收入仍处在低增长水平,但较2021年略有上升。
从保费收入结构来看,2022年保费增长点主要来自财险公司,共取得保费收入1486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8.7%。人身险公司去年共取得保费收入32091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78%。
业内人士认为,去年财险公司保费增长较快,主要与车险业务有关。“财险业务尤其是车险等业务具有一定的刚需属性,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小,同时,2022年车险保费逐渐走出了车险综合改革(2020年9月19日开始正式实施)的影响,因此,去年财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幅较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谢远涛对记者表示。
从保额和赔付支出来看,2022年财险公司保额同比增长14.71%,与2021年45.53%的保额增幅相比明显放缓;财险公司赔款支出同比增长2.60%,与2021年13.55%的赔款增速相比也明显放缓。对此,谢远涛分析认为,2021年保额大幅增长抬高了基数,2022年尽管保额增速有所下滑但也高于保费增速,体现了行业进一步回归保障功能。而赔款支出仅出现小幅增长,主要是因为去年车辆出行明显减少,车险出险率和赔付率明显下降。
对2023年财险业的发展形势,业内人士也较为乐观。例如,瑞士再保险中国原总裁兼瑞再北分原总经理陈东辉预计,今年基建、房地产、新能源车、旅游、消费等方面的刺激力度将大幅提升,带来相关保险业务强劲增长,财险业将迎来繁荣局面,业务增速可能超预期,承保利润显著回暖。
人身险公司保费同比增长2.78%
从人身险公司来看,2022年其保费收入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78%,较2021年5.01%的增幅进一步下降。
联合资信发布的研报认为,2022年以来,在线下营销受阻、居民消费意愿减弱等因素影响下,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增速同比有所下滑。
中再寿险产品开发部、产融创新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楚表示,过去十年,健康险是增长最快的人身险险种,尤其在2020年以前年增速达20%-30%。到2020年,健康险保费规模达8173亿元,在人身险保费中占比达24.5%。但近两年,作为健康险支柱产品的重疾险新单增长持续乏力,2021年重疾险新单销量仅占历史最高点2018年的60%-70%,经估算2022年重疾险新单销量仅为历史最高时期的三分之一。
爱选科技联合创始人、北美精算师何剑钢对记者表示,从当前重疾险保单量来看,其在有购买力的人群中覆盖率已经很高。因此,发展重疾险一方面要开拓新增市场,另一方面要提升保额。根据各人身险公司发布的理赔年报,重疾险保障额度普遍较低,但要提高重疾险的保额也有几道“门槛”。一是高保额一般会触发保险公司体检,打断投保流程,延长交易时间;二是当前市面上的重疾险对体检指标的要求普遍较为严格,据爱选科技统计,70%以上的人体检指标有异常,因此,消费者在投保时会避免达到需要体检的保额;三是重疾险属于保障型产品,高保额对应高保费;四是,长期重疾的发生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险企对高保额重疾险业务也相对谨慎。“重疾险平均保额从4万元提升到现在的10万元,用了近10年。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提升也是缓慢的过程。”何剑钢表示。
从新增市场看,何剑钢认为,非标、老年、下沉市场是当前覆盖率较低的市场,但产品开发和消费者触达难度较大;儿童市场每年约有1000万新增客户,这也是新的市场机会。
从保额和赔付来看,去年,人身险公司保额同比下降5.03%,赔付支出同比下降5.23%。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产品结构的变化导致赔付率下降。出于避险心态,居民储蓄意愿增长而消费意愿减弱,故对储蓄类寿险产品需求有所回升,对医疗、重疾等消费型险种产品需求走弱。去年,寿险和健康险业务收入分别占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的76.4%和22%,寿险保费占比较2021年有所回升,健康险保费占比则有所下降。同时,去年受疫情影响,消费者的部分就医需求延后,当期保险赔付会减少,但在后期会有所体现。
对2023年人身险市场的发展,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从经济发展预期,还是行业转型发展的进程,以及在养老理财市场中保险业的相对竞争力等多方面看,都有更多积极因素,行业发展有望进一步提速。2022年年底至今年年初,保险股也走出了“跨年红”的行情。
编辑:刘润榕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2月7日2023-02-07
- 全球最资讯丨万家基金将成中泰证券控股子公2023-02-07
- 出境团队游试点恢复 上市公司推多样化产品2023-02-07
- 全球观天下!无业务收入未开展合作 多家公2023-02-07
- 每日看点!假冒上市公司事件频出 众筹集资2023-02-07
- 天天通讯!皇氏集团加速跨界押宝钙钛矿电池2023-02-07
- 环球视讯!别知己简谱歌谱完整版_别知己简2023-02-07
- 【环球财经】英国央行官员释放利率上升言论2023-02-07
- 环球短讯!扬州金泉:提供更多可能性 为全2023-02-07
- 全球微资讯!巴比食品“炒股”致净利降近三2023-02-07
- 坤泰股份: 聚焦汽车内饰件 提升行业优势2023-02-07
- 税务部门曝光一批涉税案件2023-02-07
- 【天天聚看点】三步清蒸鲈鱼2023-02-07
- 当前视点!云海金属获30家机构调研:青阳项2023-02-06
- 每日热点:建业地产1月物业合同销售额28.712023-02-06
- 中原建业1月在管项目合约销售13.67亿元,同2023-02-06
- 2023年安徽省将新增城市“口袋公园”200个2023-02-06
- 江山欧派及江山转债被评级机构列入关注2023-02-06
- 焦点简讯:网传“禁酒令”引白酒股下跌 白2023-02-06
- 观察:【财经分析】北向流入放缓是“意料之2023-02-06
- 机器人:公司半导体装备业务扩展速度明显2023-02-06
- 南京举办2023年首场土地招商推介活动2023-02-06
- 当前快看:绿城中国:1月总合同销售金额约132023-02-06
- 魅族20系列已经入网,新机将搭载UWB功能2023-02-06
- 每日速讯:2022年科创板IPO终止40家 因财2023-02-06
- 法拉第未来达成1.35亿美元融资 FF 91 Fu2023-02-06
- 家庭性教育从父母自我学习提升起步2023-02-06
- 焦点快播:东北证券遭证监会立案,涉嫌保荐2023-02-06
- 世界快资讯:雷声滚滚!5家A股公司接连被立2023-02-06
- 环球头条:融创中国:1月合同销售额约72.3亿元2023-02-06
精彩推荐
- 环球视讯!别知己简谱歌谱完整版_别知己...
- 税务部门曝光一批涉税案件
- 【天天聚看点】三步清蒸鲈鱼
- 每日热点:建业地产1月物业合同销售额28...
- 中原建业1月在管项目合约销售13.67亿元,...
- 2023年安徽省将新增城市“口袋公园”200个
- 南京举办2023年首场土地招商推介活动
- 当前快看:绿城中国:1月总合同销售金额...
- 家庭性教育从父母自我学习提升起步
- 环球头条:融创中国:1月合同销售额约72.3亿元
- 世界微速讯:保利发展拟23亿打包转让12...
- 环球时讯:大唐集团终止出售厦门盛善领...
- 刷牙时刷舌苔好不好用_刷牙时刷舌苔好不好
- 保利置业:1月合同销售额约49亿元,同比增105%
- 当前头条:中国海外发展:1月合约物业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