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存作物种质资源总量超52万份 位居世界第二
记者1月12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总量超过52万份,位居世界第二。此外,设计保存容量150万份的新国家作物种质库土建工程已完工,预计2021年投入运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国加快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建设,建成完善了由1座长期库、1座复份库、10座中期库、43个种质圃、205个原生境保护点以及种质资源信息中心组成的国家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成立了农业农村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新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将于今年建成使用,可极大提升我国种质资源保护能力。
据悉,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已全面启动,收集各类作物种质资源5.4万份,其中96%以上为新收集资源,抢救性收集耐水淹玉米等一大批珍贵资源。在对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进行基本农艺性状全面鉴定的基础上,中国农科院组织开展了对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3万余份种质的精准鉴定;通过创制自主知识产权核心育种材料,支撑培育了一大批重大作物新品种。
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其中,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已实现完全自给。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已超过45%。(记者李晨)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