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消息:未来生活“智”量高 妙语如珠听“小达”

2019-05-22 13:27:33来源:北京青年报

从中文输入飞跃式发展的大科技,到能让手抖老人独立进餐的小设计,从空气和水污染治理技术,到帮助病人、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的机器人成果,...

从中文输入飞跃式发展的大科技,到能让手抖老人独立进餐的小设计,从空气和水污染治理技术,到帮助病人、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的机器人成果,本届北京科技周的主场活动是以“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为主题的,众多展览项目充分诠释了“科技惠民”这个主题,用科技自身魅力让观众体会到“获得感”。

看点

本届北京科技周的主场活动展览分规划引领篇、建设成就篇、美好生活篇、科普惠民篇四个篇章。其中“美好生活篇”贴近百姓生活的展项最多,主要呈现科技助力“绿色生活、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精准脱贫”的画卷,包括近年来污染防治方面取得的“蓝天、碧水、净土”以及养老科技、城市精细化管理、科技扶贫成果等内容,增强公众对当今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也展望“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未来前景,畅想未来智能新时代科技成果应用的生动场景,展示科技助力冬奥成果。如果说“规划引领篇”“建设成就篇”让观众们深深体会到了大国重器的魅力和科技强国的成效,那么“美好生活篇”就是把科学技术从科研院所的“庙堂”拉到百姓身边,让观众亲眼看到、触摸到科技改变生活的方法和成果。

把“科技课”送到千所乡村小学

现场演示月球探秘、动手设计气动火箭……在科技日报社、中国平安发起的科普实验室展览区,北京西什库小学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观看“月球探秘”。而大屏幕的另一端,科技部扶贫点江西永新县烟阁水湄小学则通过三村晖智慧教育平台连线实现了双师课堂,和西什库小学的孩子们实时互动,共同探索月球的秘密。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些融入新奇元素和硬核科技的课程是中国平安专门为乡村孩子们设计的。其中,“航空航天”主题课程以“航空器”与“航天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认识竹蜻蜓、纸飞机、电动滑翔机、无人机等航空器的升空原理,并动手设计气动火箭、组装探月小车。“智能制造”主题课程则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航空航天”和“智能制造”只是中国平安“AI不孤读——科技素养提升计划”的两个主题课程,该计划还包括“农业科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共五大主题课程。通过这些课程,乡村学校的孩子们不仅可以认识生活中的农具、研究含羞草,还能让机器人学说话,自行设计启动火箭。

该计划下一步将在全国1000所乡村小学推行,课程有机融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等方面知识。“我们就是要用技术手段,把科技课程送到偏远农村,让农村的孩子们与城里的孩子同步享受到教育资源。”项目负责人说。

养老小屋让老人生活得安全又有尊严

如果说科技课、机器人展吸引的多是中小学生观众,那么“养老小屋”展览区内围观的就都是老年人了。在这里,小到为手抖的老人设计的餐具、系纽扣工具,大到独居老人异常状态监测报警系统,都是为了让老人不仅生活得安全,还要生活得有尊严。

这套产品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的重点课题。项目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针对帕金森病患者、老年性震颤患者,他们设计了防抖的筷子、勺子、叉子等餐具,单手就能系扣子的辅助工具,以及剪指甲的工具等等。针对独居老人,他们设计了心率呼吸监测床垫,并与一套平安报警系统连接。系统会采集老人生活数据,通过算法分析出老人日常生活行为,一旦老人在床上时出现心律呼吸异常情况,或离床时间有异常,系统就会向监护人或急救机构报警。

这些工具和监测系统对有养老需求的人群自然有吸引力。一位带孙女来科技周主场参观的老人对平安报警系统颇感兴趣,“以后老了我也不想跟孩子们住,给他们添麻烦,自己住的话有这么一套系统挺安全。”据介绍,目前这套平安报警系统已经在西城区的月坛、新街口等街道的独居老人家中进行应用试点,今年和明年试点将进一步扩大。

一边玩游戏一边让关节重返灵动

“手(脚)放进设备中,就可以实现牵伸、翻转,只要理疗师调节好‘小’机器人的力度,就可以自动训练,而且训练时,还有可以配合训练的游戏,增加趣味性。”一位正在体验关节康复机器人的赵阿姨告诉北青报记者。

这款康复机器人可以对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脑瘫儿童、周围神经损伤、肌肉损伤和骨关节损伤等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进行针对性关节康复训练,并且可以做到实时评估反馈训练效果。“理疗师在对患者的牵伸力度进行调节之后,机器人将拟人的力度传递到肢体,让你的肌肉在趣味的力度交互中得到定量的强化。这样为医师或家人节省体力和时间、让患者更为便捷地得到更为精准的肢体康复。”工作人员介绍说。

不仅如此,康复机器人还设置有配合康复训练的游戏,患者可以通过游戏中设置的方位变化来完成康复。“目前我们已经有十几种游戏供患者操作,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通过显示屏操作。比如弹钢琴游戏不仅可以配合手(脚)部康复,还可以对认知障碍等方面进行训练。”工作人员还表示,这款产品已在国内超过50家医院使用。

要走进普通家庭的“小达”机器人

“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小达”“你是男生还是女生,几岁了?”“我是2岁的小公主”……一台约1.2米高的深度互动人形机器人晃着小脑袋,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吸引了科技周的众多小观众。任凭大家抛出什么问题,它都能流利对答,连“你怎么没有头发”这样的问题,小达都能给出一个风趣的答案——“我不长头发的”,引得和他互动的小朋友们一顿乐。

“我们的目标是,2025年让大家都可以花个三五千元钱,把一台机器人带回家。”小达的研发企业负责人笑着说。除了小达,这家企业还新研发了一款名为“ginger”的机器人,在小达的基础上实现了云端智能驱动机器人的更多自主创新,ginger不只有手指,还有34个智能关节,是非常大的一项突破。每根手指可以负重2-3斤的重量,可以实现举杯子、倒杯子等很多动作,实现智能机器人在更多功能上的突破。

这家企业目前已经让他们的云端智能机器人实现了前台迎宾、引导、招待、讲解与推销、节目主持、陪伴、安保等诸多功能,并与中国银行、中国移动等公司合作,让机器人进一步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下一步他们的目标更生活化:“到2025年普通家庭也可以把一台家庭机器人抱回家,帮你端端菜、投递下脏衣服。”

草莓叶子上的护肤“黑科技”

本届科技周主场,一桌新鲜可口的草莓和摆在旁边的莓妆护肤品套装吸引了不少女孩子的目光,而化妆品的研发者之一也是年轻的女大学生。她大方地向观众们介绍说:“草莓叶里富含维C和抗氧化成分,可以护肤,它的抗皱效果非常好。”这套莓妆化妆品是由生产草莓地昌平一家生态农场联手北京工商大学化妆品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共同打造的,实现了对草莓叶的回收再利用,并利用草莓叶抗氧化、高糖化的功效进行科技再造。

“以前草莓长完了,叶子都拿去喂羊,特别浪费。所以找到大学生们进行精华成分的提取,做成护肤品,让大家不只吃草莓来抗氧化,还可以用来美容护肤。”草莓生态农场负责人解释说。

研发大学生之一翟文丽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为了保证这种用草莓叶创新研发的护肤品的实效,他们还邀请了30多位中年女士进行前期使用的跟踪实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尤其是这套用草莓叶做的化妆品四件套才200多元,定价并不高,虽然还没正式上市,但草莓农场和大学生们都对市场前景非常看好:“现在市场上的化妆品越来越贵,其实其中的有效成分成本并不高,我们就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用科技打造廉价又优质的产品。”女大学生自信满满地说。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